1、陶瓷制作工艺教案章(节)/模块项目二陶瓷艺术与工内容第二章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简述时数4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陶瓷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陶瓷设计与制作的历史;了解陶瓷设计与制作工艺的历史传承及演变历程和发展情况;了解陶瓷设计与制作工艺的历史传承;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瓷器的产生时期和特点。难点:瓷器在中国古代起到了怎么样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渗透教学法、实操练习法教学手段媒体教学、课堂板书、实操指导教学内容及其过程教学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提问:为什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需要掌握一定的陶艺知识及技能?导言: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中,陶瓷制品如何呈现装饰价值。引出课题:陶
2、瓷艺术与工艺学习新课(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教学内容:回复上节课程内容,提问引出新内容:一、陶器与瓷器的区别1、在原料上,突破了传统陶瓷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界限,特种陶瓷一般以氧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等为主要原料。2、在成分上,传统陶瓷的组成由粘土的成分决定,所以不同产地和炉窑的陶瓷有不同的质地。由于特种陶瓷的原料是纯化合物,因此成分由人工配比决定,其性质的优劣由原料的纯度和工艺,而不是由产地决定.3、在制备工艺上,突破了传统陶瓷以炉窑为主要生产手段的界限,广泛采用真空烧结,保护气氛烧结、热压、热静
3、压等手段。4、在性能上,特种陶瓷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如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导电、绝缘以及在磁、电、光、声、生物工程各方面具有的特殊功能,从而使其在高温、机械、电子、宇航、医学工程各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二、原始瓷器与成熟瓷器的发展内容及其过程原始竟和成熟瓷器的出现是人类陶瓷制造技术的一大飞跃,是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但陶制品始终都延续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陶盆、瓦罐、砂壶、粗碗等都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陶塑雕刻一部分具有冥器的功用,一部分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摆设。建筑物中的筒瓦、瓦当、大小砖块随着城域的扩大而大量生产并具备着美感。千丈之域,万家之邑,人
4、口的增多使制陶长足发展进步尤为显著。战国时,陶制品的刻划、磨光以及装饰彩绘在各地都得到过推广,制陶业分工开始细致,从出土遗物上已能找到某个产品的专业化制作者的签名。战国时期陶制品出土的遗物种类繁多,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用陶、陶塑和陶冥器等。作炊具的生活用品为了利于受热,原料组成中常可发现夹砂粒来提高陶质坚硬度的情况。陶器的成型为轮制方法,大件的瓮和异形器物采用手制盘捏或横制技术。作品的风格反映当时社会时代的审美共识。印纹硬陶装饰纹常见的有米字纹、回纹、格纹等等,器物的颈肩部有加饰的弦纹给人以美感。印纹的制作是在项体半干燥的状态下拍印压出纹样。三、四大名窑及其他窑厂柴窑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
5、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秘色窑越窑到了五代,一度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当时又称为秘色窑,皆属於青瓷的制造。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一集瓷器之大成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章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定窑定窑又称粉定,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灵山镇,古名定州,所以称定窑,是继唐代邢窑之后,生产白瓷最好的窑。定窑釉分
6、北定、南定,宋室南迁之后,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定窑还有如柿子般颜色的红定、紫色的紫定、黑色的黑定等等。一般的装饰手法有划花、印花、雕花等各种图案包罗万象,其制作细腻精致、线条流畅、胎质坚细、呈乳白或象牙色,以碗盘较多,胎薄而圆正。为避免烧制变形,多采覆烧,再镶以金属作缘。汝窑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晚期在临汝县烧造的称为临汝窑,其中有奉华二字的是宋高宗刘妃的堂号,也有人称是后人补刻
7、的。钧窑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官窑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哥窑
8、哥窑创使者为浙江省处州的章氏兄弟,哥哥章生一所烧者为哥窑,弟弟章生二所烧者为弟窑,又名龙泉窑或章窑。哥窑主要特徵是釉面裂纹开片,这种裂痕是由於釉与胎的收缩率大小的不同有的称为鱼子纹蟹爪纹,也有的称为百集碎。釉色有粉青、米色,釉中出现大小气泡,流胎呈黑褐色,缘显出一道褐色边称为紫口铁足。龙泉窑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宋代瓷业鼎盛,除上述五大名窑外,山西省平阳的平阳窑、陕西省耀州的耀州窑,福建省建安的建窑,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窑,也都
9、烧制相当好的瓷器。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是华北大窑业中心,很受日本重视,历代都有大量的瓷器销往日本,日本人也把瓷器叫磁器,是有其原因的。元朝时期陶瓷文化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竟成为激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反馈练习提问:你最喜欢的原始瓷器是哪件?为什么?思考题:龙泉官窑的特点是什么?课堂讨论与练习:瓷器与陶器相比有什么优点?归纳总结本章是对陶瓷艺术的概述性介绍和进一步引入,从陶瓷的概念、发展阶段以及我国陶瓷发展的总体脉络切入,进而对陶瓷工艺这一重要知识进行总体介绍。本章的重点:瓷器的产生时期和特点。难点:瓷器在中国古代起到了怎么样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时需要学会运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感受和理解。课外作业与参考资料作业(包含书面和口头作业)1、阅读与陶瓷艺术相关点书籍。2、查阅陶瓷艺术基本知识及图片资料。参考书目与资料陶艺设计与制作2011年中国轻纺工业出版社姚岚更新、补充和删除内容无教学后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