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7.58KB ,
资源ID:591556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丙酸血症诊疗规范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丙酸血症诊疗规范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丙酸血症诊疗规范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丙酸血症是一种()。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X染色体连锁遗传病D. Y染色体连锁遗传病2 .丙酸血症的致病基因不包括()。A. PCCAB. PCCBC. IVDD.以上都是致病基因3 .新生儿起病型丙酸血症一般在O出现症状。A.出生时B.开始哺乳后C.幼儿期D.青春期4.迟发型丙酸血症的诱因不包括()。A.发热B.高蛋白饮食C.运动D.感染5.实验室常规检查中,丙酸血症患者一般不会出现()。A.粒细胞减少B.尿酮体阳性C.高血糖D.心肌酶升高6 .下列关于丙酸血症的诊断依据,错误的是()。A.

2、新生儿期出现典型症状应考虑本病B.血氨基酸和酯酰肉碱谱分析有特征性改变C.尿有机酸分析正常即可排除本病D.基因诊断有确诊意义7 .丙酸血症急性期治疗不包括()。A.补液8 .高蛋白饮食C.左卡尼汀静脉滴注D.必要时透析8.长期治疗丙酸血症时,饮食控制应限制O的摄入。A.天然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C.脂肪D.维生素9 .下列关于肝移植治疗丙酸血症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用于少数经过良好膳食控制仍频繁发生严重代谢失代偿等的患者B.可完全治愈丙酸血症C.移植后一些患者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D.应在早期且患儿身高-2SD时进行以提升效果10 .丙酸血症患者父母再次生育再发风险为()。A. 10%B. 2

3、5%C. 50%D. 75%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丙酸血症又称为丙酰辅酶A竣化酶缺乏症、O或丙酸尿症。2 .PCCA基因位于O,含24个外显子。3 .新生儿起病型丙酸血症患者开始哺乳后会出现呕吐、嗜睡、O等异常症状。4 .血氨基酸和酯酰肉碱谱分析中,丙酸血症患者甘氨酸水平(),丙酰肉碱(C3)及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C3/C2)5 .基因诊断丙酸血症时,若检出PCCA或PCCB()致病突变,则有确诊意义。6 .丙酸血症患者长期治疗中,左卡尼汀的剂量一般为O。7 .丙酸血症患者在进行饮食控制时,每日所需总蛋白质的量,婴儿为Ogo8 .遗传咨询时,丙酸血症患者父母再次生育再发风险

4、为O%o9 .丙酸血症诊疗流程包括全面的病史采集、()、完整的辅助检查等。10 .转诊标准中,基层医院应将不明原因呕吐、嗜睡、肌张力低下等患者转至O医院。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丙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A.高血氨B.脑损伤C.心肌病D.肾功能衰竭E.骨质疏松2.辅助检查中,丙酸血症的尿有机酸分析可发现O增高。A.3-羟基丙酸B.甲基枸椽酸C.丙二酸D.柠檬酸E.苹果酸3.丙酸血症的诊断需要与以下哪些疾病进行鉴别()。A.甲基丙二酸血症B.多种竣化酶缺乏症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异戊酸血症E.戊二酸尿症II型4.丙酸血症的治疗措施包括()。A.急性期补液、纠正酸中毒等B.长期饮食

5、控制C.药物治疗,如左卡尼汀等D.必要时肝移植E.基因治疗(目前尚未成熟广泛应用)5.丙酸血症患者长期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有()。A.左卡尼汀B.新霉素或甲硝陛C.氨甲酰谷氨酸D.青霉素E.阿司匹林6 .丙酸血症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需要注意()。A.限制天然蛋白质摄入B.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C.进食特殊配方营养粉D.根据血氨基酸水平等调整特殊奶粉与天然蛋白质的比例E.长期严格限制天然蛋白质,无需补充微量营养素7 .丙酸血症患者在病情监测方面,需要注意检查()。A.血氨基酸水平8 .代谢物浓度C.微量营养素和矿物质水平D.肝功能E.肾功能8.丙酸血症转诊标准中,上级医院可将O患者转至基层医院。A

6、诊断明确且已安排稳定饮食、药物治疗的患者B.代谢危象纠正,感染炎症控制的患者C.病情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治疗的患者D.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患者E.需要进一步专科检查的患者9.以下属于丙酸血症的辅助检查方法的是()。A.血常规B.血生化检查C.血氨基酸和酯酰肉碱谱分析D.尿有机酸分析E.头部MRI/CT10.关于丙酸血症的遗传特点,正确的说法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患者父母为致病基因携带者C.患者同胞有25%的发病风险D.再发风险与家族遗传史有关E.性别会影响发病概率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丙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患病率较高。()2 .PCCB基因突变会导

7、致丙酰辅酶A竣化酶缺乏,引起丙酸血症。()3 .迟发型丙酸血症一般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4 .血氨基酸和酯酰肉碱谱分析是诊断丙酸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5 .丙酸血症患者在急性期应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以补充营养。()6 .长期应用新霉素或甲硝陛治疗丙酸血症不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7 .所有丙酸血症患者都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8 .遗传咨询对于丙酸血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非常重要。()9 .定期专科随访相关代谢指标是丙酸血症患者管理的一部分。()10 .转诊标准中,基层医院对于可疑丙酸血症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丙酸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 .

8、丙酸血症患者在新生儿期和迟发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不同?3 .丙酸血症的诊断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4 .简述丙酸血症患者长期治疗中的饮食控制原则。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B2. C3. B4. C5. C6. C7. B8. A9. B10. B二、填空题1 .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2 .13q323 .肌张力低下(或其他正确症状如惊厥等)4 .增高;增高5 .2个等位基因6 .50500mg/(kgd)7 .8128 .259 .系统的体格检查10 .上级三、多选题LA、B、C、E2. A、B3. A、B、C、D、E4. A、B、C、D、E5. A、B、C6. A、B、C、D7. A、B、C、

9、D、E8. A、B9. A、B、C、D、E10. AB、C、D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9. 10. 五、简答题1 .丙酸血症是由编码线粒体多聚体酶丙酰辅酶A竣化酶(PCC)基因PCCA或PCCB缺陷所致。PCCA位于13q32,含24个外显子,编码728个氨基酸;PCCB位于3q21-q22,包含15个外显子,编码539个氨基酸。PCCA或PCCB突变使丙酰辅酶A竣化酶缺乏,导致丙酰辅酶A转化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受阻,进而引起体内丙酸及其前体丙酰COA、甲基枸檬酸和丙酰甘氨酸等代谢产物异常增高,引起机体损伤。2 .新生儿起病型丙酸血症患者出生时正常,开始哺乳后出现呕吐

10、嗜睡、肌张力低下、惊厥、呼吸困难、高血氨、酮症、低血糖、酸中毒、扩张性心肌病、胰腺炎等异常,病死率高。迟发型丙酸血症常因发热、饥饿、高蛋白饮食和感染等诱发,表现为婴幼儿期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惊厥、肌张力低下等,由于丙酸等有机酸蓄积,许多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神经系统发育受到损害,脑电图慢波增多或见癫痫波;一些患者可有骨折,X线见骨质疏松;还常造成骨髓抑制,引起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也可有心脏损害,如心肌病、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心功能减弱等。肾功能损害较为少见。3 .丙酸血症的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如新生儿期出现拒乳、呕吐、嗜睡等异常,婴幼儿不明原因反复呕吐、惊厥等,

11、特别是有类似/不明原因死亡家族史时,应考虑到本病。进一步行血氨基酸和酯酰肉碱谱分析示甘氨酸水平增高,C3/C2增高;尿有机酸分析见3-羟基丙酸和甲基枸椽酸增高,可临床诊断丙酸血症。确诊有赖于PCCA或PCCB基因突变分析,检出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有确诊意义。4 .长期治疗中的饮食控制原则为:PA患者应以限制天然蛋白质膳食为主,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人。推荐以不含缄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的特殊配方营养粉喂养,以减少丙酸的产生,并可改善患儿的发育和营养状态;但因这些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故特殊配方奶粉不能作为蛋白质的唯一来源,还应进食少量天然蛋白质。每日所需总蛋白质的量,婴儿为812g,儿童为3040g,成人为5065g,不足部分以不含缴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配方奶或蛋白质替代。临床上通常从特殊奶粉与天然蛋白质1:3配比开始,再根据血氨基酸水平及代谢物浓度调整二者的比例,以达到有效控制代谢异常。同时避免饥饿,抑制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分解代谢。由于长期限制天然蛋白质,PA患者易发生微量营养素和矿物质(维生素Bl2、维生素A、维生素D、叶酸、钙、锌)缺乏,需注意监测,必要时相应补充。PA患者常伴有吞咽或喂养困难,容易呛咳,适时联合胃管喂养以保证能量摄入。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