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6.41KB ,
资源ID:591586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修订。A.2007年8月30日B. 2018年4月27日C. 2024年6月28日D.2024年9月21日2.本法所称突发事件,不包括()o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经济危机3.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B.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C.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D.I级、II级、III级和IV级4.国家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分类管理、分

2、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A.部门联动B.综合协调C.军地联合D.社会协同5.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oA.逐级上报B.越级上报C.网络直报D.自动速报6.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并报国务院()oA.备案B.审查C.审批D.核准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

3、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A.法律法规B.规划C.计划D.万案8.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oA.应急演练B.安全检查C.风险评估D.危险源辨识9.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A.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B.黑色、红色、橙色和黄色C.紫色、红色、橙色和黄色D.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10.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制度

4、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为最高级别。A. 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组织动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2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投诉、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投诉、举报方式。3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4 .国家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应当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产期和哺乳期

5、的妇女、需要及时就医的伤病人员等群体给予特殊、优先保护。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需要,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等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指导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增强有关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和实效性。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8 .国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

6、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9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和服务方式,制定应急运输保障方案,保障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及时运输。10 .国家发展保险事业,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保险。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1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作出规定的,优先适用其规定。这体现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原则。A.专门性法律优先B. 一般性规定补

7、充C.时效性优先D.特别法优先E.一般法补充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A.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B.统筹发展与安全C.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D.依法科学应对,尊重和保障人权E.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责任主体包括()oA.国家机关B.武装力量C,企业事业组织D.社会组织E.公民个人4.国家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其特点包括()A.高效权威B.统一领导C.分级负责D.条块结合E.军地联合5 .县级人民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包括()oA.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负责B.

8、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C.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D.及时调整危险源、危险区域的登记E.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6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A.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B.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C.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D.地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E.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7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oA.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8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C.处置程序D.应急保障措施E.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突发事件应

9、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A.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B.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C.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D.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E.保障食品、饮用水、药品、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9 .国家为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采取的保障措施包括()oA.经费保障B.物资保障C.运输保障D.能源保障E.通信保障1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单位或者个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A.被责令改正B.被给予警告C.被罚款D.被暂停业务活动或者吊销许可证件E.被依法

10、追究刑事责任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2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相适应,优先选择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损害较小的措施。(对)3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对)4 .红十字会在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并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与其职责相关的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对)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发挥专业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作用。(对)6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

11、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对)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对)8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对)9 .国家加强应急管理基础科学、重点行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对)10 .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许可证件。(对)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和制定主体。2 .简述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

12、组成和职责。3 .简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及主要内容。4 .简述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A4. B5. B6. A7. B8. A9. A10. A二、填空题1 .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2 .投诉、举报制度3 .相适应4 .特殊、优先保护5 .公平、合理的补偿6 .增强有关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和实效性7 .纳入本级预算8 .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9 .应急运输保障体系10 .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三、多选题1. AE2. ABCDE3. ABCDE4. ABCE5. ABCDE6. ABCDE7. ABCDE8. ABCDE9. ABCDE10

13、 ABCDE四、判断题1 .对2 .对3 .对4 .对5 .对6 .对7 .对8 .对9 .对10 .对五、简答题1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和制定主体: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2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其职责是统一领导、协调全国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定、命令、措施等,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

14、政府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及主要内容: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以及地方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4 .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启用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物资、依法惩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组织公民参与救援工作、要求特定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抢修公共设施、转移安置人员、控制公共场所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等措施。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