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和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实践指南(2024版)摘要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季节性流感暴发严重危害儿童健康,造成沉重的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引起公共卫生领域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多种新型流感疫苗和抗流感病毒药物相继获批用于儿童,为儿童的流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了积极推进我国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和抗病毒药物的规范应用,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科感染学组、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儿科专委会感染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方法学专委会牵头组织儿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政策及指南方法学专家组成指南制订小组,以实践为导向,提出8个实践中与儿童流
2、感疫苗接种和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应用重点问题。经过研究问题构建、证据检索和综合、证据评价以及从证据形成推荐意见讨论,制定推荐意见和实施建议,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儿科医师、从事疫苗接种服务的社区医务人员、从事传染病防控的机构专业人员提供指导。关键词:流感;儿童;流感疫苗;抗病毒药物流行性感冒(流感)每年在世界范围呈季节性流行,18岁以下儿童的流感年发病率最高(12.7%,95%CI:8.5%18.6%),。4岁幼龄儿童的流感相关住院率最高(224.0/10万,95%CL118.810万420.010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连续监测数据显示,流感病毒是我国517岁学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
3、常见的病原体,检出率高达18.75%,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前三位的致病原,在05岁儿童中检出率为11.11%,在617岁儿童中为11.69%,90%以上的流感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中小学为最主要的暴发场所上o校园流感疫情暴发会加剧流感在社区人群的传播田,造成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误工因o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儿童流感防治,美国儿科学会自2009年开始每年发布儿童流感防控推荐建议少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季节性流感暴发流行对人群健康和公共卫生都带来较大影响,导致沉重的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其中儿童和老人因流感住院和就诊的负担最高达O近年来我国托幼机构和校园儿童流感暴发对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带来挑战,
4、引起社会关注O接种流感疫苗和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流感防治的重要措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权威指南高度推荐四.O为提升我国流感防治水平,国家CDC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近年来每年更新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年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儿科专业学会发布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小红,司。自2020年以后,国内317儿童专用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2020年)、6月龄及以上儿童可用的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2022年)相继获批使用,2021年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在中国获批用于12岁及以上儿童,2023年适应证拓展到5岁及以上儿童,为儿童流
5、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促进我国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规范使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科感染学组、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止匕外,虽然个别临床问题重要,但是不适合应用常规的证据质量评级的方法来评价。对于这类问题GDG形成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即“良好实践主张”的方式表达。GDG通过讨论确定了8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然后开展系统评价。14名GDG核心专家与方法学专家及系统评价团队进行了3次线上讨论,全面回顾和详细评估每个临床问题的研究证据,通过讨论为主和投票为辅的方式对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形成初步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初稿通过问卷投票的方式提交给42位专家组成员进行审阅
6、和评议,全体GDG就推荐意见及其实施建议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每一条推荐意见需获取至少80%的支持票计为通过。三、证据整合系统评价团队于2023年10月系统全面地检索了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同时人工检索相关系统评价中纳入的研究,以及GDG成员进一步补充的关键文献和已发表研究。2024年6月进行了最后一次手动文献检索和更新。系统评价员两人一组独立进行文献筛查和数据提取,若遇分歧,则由第三位系统评价员协助解决。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chraneRiskofBiasTool,LO版)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观
7、察性研究(队列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针对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因,对此类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默认使用ReVMan5.3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但针对非对照单臂研究,则使用R4.0.2软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二分类结局的效应值采用RR(95%CI);连续性结局的效应值采用均值(MD)(95%CI)o进行荟萃分析前,充分考虑研究间的临床和方法学异质性,针对不能整合的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当2检验P0.1且I250%,则认为荟萃分析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进行亚组分析,探索潜在异质性的来源。本指南的检索策略(附录一)、纳入研究筛查流程图(
8、附录二)、纳入研究基线特征表(附录三)、数据分析结果-森林图(附录四)、抗病毒药物用法和用量(附录五)等相关具体信息。四、指南目标适用人群本指南适用人群是各级医疗机构的儿科医师、从事疫苗接种服务的社区医务人员、从事儿童传染病防治的卫生专业人员,为儿童流感规范防治提供参考。第二部分儿童流感疫苗预防问题L如何选择四价流感疫苗(QIV)和三价流感疫苗(TlV)用于预防儿童流感?推荐意见1:在当前乙型流感病毒BYamagata谱系不流行的前提下,优先推荐儿童接种TIV(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实施建议:(1)实施流感疫苗接种时优先考虑供应疫苗的可及性和接种疫苗的便利性,尽可能提高儿童流感疫苗覆盖率;(
9、2)流感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类自费疫苗,家长自愿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供应可及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家长意愿进行推荐。证据总结:共纳入24项研究,包括21项RCT研究也为改,红丝组世吸丝豺跄跄地迎鲤跄如豆吃也,包和3项队歹(J研究O21项RCT中有4项来自中国国空侬切。参与者为6月龄19岁的健康儿童或青少年。2项研究评价接种四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4)和LAIV3因,其中LAIV3分别含有B/Victoria或B/Yamagata;19项研究评价接种IIV4或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其中11项研究11V3含B/Victoria和B/Yamagata两种类型二垄型迎,驾驾跄隗,4
10、项研究IIV3含有B/Yamagata红鲤跄犯,3项研究IIV3含有B/Victoria丝丝,1项研究IIV3含有B/Victoria或B/Yamagata包。血清抗体转化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检测时间为接种最后1剂疫苗后2r56d;不良反应监测时间为接种最后1剂710d或242do有关组间抗体应答和滴度比较,相对于接种TIV组,接种QIV组B/Victoria和B/Yamagata血清转化率分别增加14%和21%(B/Victoria:n=16552,RR=I.14,95%CI:1.12116;B/Yamagata:n=16547,RR=L21,95%CI:1.191,23)里空叫叫亚,
11、里组处越,如;同时,接种QIV组B/Victoria和B/Yamagata抗体GMT水平分别提高12.59和18.54U/ml(B/Victoria:n=23699,MD=12.59,95%CI:10.3314.85;B/Yamagata:n=23725,MD=18.54,95%CI:16.022L06)首比,红,迎电空鼓叫空幽红驾驾驾包。ah1n1和a113N2血清转化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1N1驾在江四跑迎,缙逗幽,叫n=l6331,RR=L00,95%CI:0.991.01;aH3N2驾药空世四招四迎叫吃-5-:n=16901,RR=I.01,95%CI:0.991.03),A
12、/H1N1抗体GMT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25211,MD=-O.03,95%CI:-6.65660)24,25,26,2729,30,31,32,33,34,35,36,37,38540,41,43,44妾木中Qjy幺目A/H3N24C体GMT水平降低0.98U/ml(n=25018,MD=-O.98,95%CI:-4.542.58)30,31,32.33,34,35,36,37.38.40,41,43,44上述证据体的质量为低或极低。有关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相对于接种TIV组,接种QIV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有升高(n=21347,RR=I.04,95%CI:1.01.
13、08)隹心迎典程映剑迎,要.,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无差异(n=22555,RR=O.99,95%CI:0.951.02),包括发热、寒战、活动减少、呕吐、腹泻、易怒、头痛、肌痛、过敏、食欲减退、嗜睡和哭闹辿名抽红,迎,跄隗也西TT,小。上述证据体质量为中等或低。以下指标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发热238.0驾”空,为络跄空也.,发热239.0络阳,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组观范.,注射部位严重不良反应国军义,迎,注射部位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硬化、瘙痒、泛红、肿胀和瘀斑。有关组间疫苗保护效果比较,有3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分别将IlV4、LAIV4和11V3进行了比较。以色列20172018年流感季节
14、IIV3所含乙型株抗原组分与流行株不匹配)全国人群队列数据显示,接种11V4可以降低死亡(0R=0.61,95%CI:0.50075)和流感病毒感染(0R=0.92,95%CI:0.900.95)的发生风险期。芬兰2015201证据总结:共纳入6项RCT侬&也阻过宜”和2项观察性研究工加。RCT研究来自欧美、中东和亚洲地区。参与者分别为671月龄有哮喘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幽、517岁有哮喘史儿童和青少年518岁HIV感染(接受高活性抗病毒药物治疗16周)的儿童和青少年IM、659月龄健康儿童迎、421岁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和210岁健康儿童。2项RCT研究比较接种LAIV4与IIV4,其他4项
15、RCT比较接种LAIV3和IIV3侬包幽幽型。抗体GMT检测时间为接种最后1剂疫苗后28do流感患病率、不良反应监测时间为接种最后1剂疫苗后180do对于组间流感患病风险比较,接种11V与接种LAlV相比,以下临床结局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包括A/H1N1流感患病风险(n=11960,风险差二-0.00,95%ci:-0.0-0.00),A/H3N2流感患病风险(n=11960,风险差=0.00,95%CI:-0.000.00),乙型流感患病风险(n=11960,风险差二-0.00,95%CI:-0.00)四纪亚。上述证据体质量均为低。有关组间抗体滴度比较,HIV感染儿童接种LAIV与TIV
16、相比,采用微中和测定法前以及HAI测定法阿检测到A/H1N1和A/H3N2抗体滴度240的受试者人数比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乙型流感病毒抗体滴度40受试者人数比率在采用HAI测定法时提示LAIV组更低(n=226,RR=O.48,95%CI:0.360.65)侬,而采用微中和测定法时显示组间无差异(n=214,RR=O.92,95%CI:0.821.04)西。A/H1N1抗体滴度较基线升高三4倍受试者人数比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226,RR=O,98,95%CI:0.681.43).,LAIV组A/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抗体滴度较基线升高24倍受试者人数比率更低(n=226,
17、RR=O.32,95%CI:0.190.53,RR=O.31,95%CI:0.17056)o相对于HV组(包括HIV感染儿童和健康儿童),LAIV组A/H1N1抗体GMT平均降低18.26(95%CI:-32.34-4.17),A/H3N2抗体GMT平均降低162.80(95%CI:-218.9-106.68),B/Yamagata抗体GMT平均降低29.95(95%CI:-41.76-18.14)M。上述证据体质量为中等或低。有关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基于疫苗总剂次,相对于接种IIV组,接种LAlV组儿童发热238。C和轻度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下降,分别下降24%(n=4744,RR=O
18、76,95%CI:0600.96)和19%(n=4744,RR=O.81,95%CI:0.720.90),而中重度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呕吐、食欲减退、嗜睡、易激惹或过度哭闹)的发生风险在两组儿童间无差异即o基于发生不良事件的总人次,相对于接种V组,接种LAIV组儿童发热238组间风险无差异旭;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畏寒、头痛、疲劳、食欲差、皮疹)、喘息、皮肤不良事件(皮疹、毛囊炎和蜂窝织炎)的发生风险在两组间略有差异(全身不良反应络风险差=0.03,喘息越山风险差=0.01,皮肤不良事件域风险差=0.04);而两组间接种疫苗后因不良事件需要住院治疗的例数以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例数
19、在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LAIV组鼻咽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升高22%(n=2267,RR=I.22,95%Cl:L121.33)侬蛆,而肺部体征或症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O仍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哮喘儿童亚组数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14d内和42d内LAIV4和IIV4组间哮喘发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亚组数据显示,两组发生流感样疾病相关的喘息、需要接受治疗药物的例数均无明显差异e-6O有关组间疫苗保护效果比较,根据真实世界检测阴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加拿大20122016年连续4个流感季217岁儿童(n=10779)接种LAIV和HV预防流感的调整后疫苗保护效果(VE)无差异(0R=I
20、07,95%CI:0.821.40),预防A/H3N2、A/H1NK乙型流感的VE无差异,仅20152016流感季LAIV预防乙型流感的VE优于IIV(0R=0.33,95%CI:0.150.72)宣;美国20132016连续3个流感季217岁儿童(n=17173)接种LAIV4和IIV预防流感VE分别为26%和51%,LAIV4组流感发病率更高(OR=L48,95%CI:1.281.70),LAIV4和IIV预防A/H1N1流感的VE分别为20%和67%,预防乙型流感的VE分别为66%和52%oACIP曾经在20142015年流感季节优先推荐28岁健康儿童使用LAlV,但是真实世界数据显示
21、2013-2016年LAIV的保护效果差于IIV,ACIP取消20152016年流感季儿童优先使用LAIV的推荐,在20162018年2个流感季节不推荐儿童使用LAIV在胤,直到2018年以后,AClP再次推荐儿童接种LAIV,而美国儿科学会优先推荐儿童接种11P”皿O其他考虑:LAIV可以诱导鼻腔黏膜分泌IgA抗体,有可能阻断感染和呼吸道病毒传播c-OLAIV和HV都可以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理论上在保护效果方面具有优势,可以诱导鼻咽部黏膜免疫和T细胞免疫,但是RCT研究证据已显示LAIV保护效果与IIV无差异,真实世界研究显示HV保护效果优于LAIV或者与LAIV无差异。因此,GDG对推荐儿童
22、接种LAIV或IIV没有优先性,推荐原则以疫苗的可及性和家长意愿为主要考虑因素,提高儿童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性。根据我国和国际流感疫苗接种指南,免疫功能低下儿童不推荐接种LAIV,目前我国LAIV批准用于317岁健康儿童2-1。问题3:在流感流行季,是否推荐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推荐意见3:推荐在流感流行季尚未接种当季流感疫苗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发生重症流感高风险儿童和集体机构儿童(极低质量证据,强推荐)。实施建议:(1)儿童在流感流行季暴露流感风险增加,接种流感疫苗尚未产生充分的免疫保护前发生突破感染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推荐接种时应与家长充分解释;(2)在流感季已罹患过流感的儿童,仍然建
23、议接种流感疫苗;(3)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获得充分有效的保护。证据总结:未找到暴发季接种流感疫苗的RCT研究。1项2018年Cochrane系统综述报告接种2剂IIV对预防2岁及以上健康儿童流感的总体保护效力为64%(RR=O.4,95%CI:0.30.5),接种LAlV对预防316岁儿童流感的总体保护效力达78%(RR=O.2,95%CI:0.4)则。检测阴性病例对照研究的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显示,6月龄17岁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患儿住院的保护效果为53.3%c-美国检测阴性的病例对照研究(n=7533)显示,6月龄8岁儿童接种2剂流感疫苗和接
24、种1剂对预防任何流感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1%和41%,对于6月龄2岁的婴幼儿(n=l519)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3%和23%o4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突破感染伴有发热的风险降低45%(OR=O.55,95%CI:0.420.71)c-O美国对20192020年流感季159例危重症流感患儿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显示,流感疫苗对危重症流感的保护效果为75%(95%CI:49%88%)o美国对20102014年358例6月龄17岁确诊流感相关死亡病例分析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使儿童流感死亡风险降低65%E-o儿童在流感季接种疫苗将会提高托幼机构和校园儿童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对减
25、少校园流感暴发、减少校园儿童缺课和家长缺勤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北京地区研究显示校园儿童疫苗覆盖率50%可以降低学校流感暴发风险(0R=0.163,P0.001)国。深圳地区近年来实施入校接种政策,当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高达76.28%,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缺课发生的风险,对学生缺课的预防效果为53.0%(事件发生率比二0.470,P0.01)o意大利RCT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儿童的父母缺勤天数和兄弟姐妹缺课天数也减少(P0.001)大量证据显示儿科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有效降低流感疾病负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校园儿童流感接种率提高可以减少流感疫情暴发、减少学龄儿童缺课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和家长缺勤。在我国,
26、流感疫苗在很少数地区对重点人群(包括儿童)实施免费接种或者医保报销政策,在绝大多数地区属于自费接种疫苗,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很低(20182019年:6月龄4岁:3.8%;519岁:0.67%)迦。在流感流行季,由于公众对于流感的关注度提高,预防流感和接种流感疫苗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在流感流行季推荐接种疫苗不仅可行,而且在流感季接种疫苗也是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的重要补充,增强群体免疫屏障。因此,GDG结合我国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现况、儿童流感的疾病负担以及机构儿童流感暴发的公共卫生影响,推荐儿童每年在流感季前和整个流感季接种流感疫苗。我国每年流感季不同地区出现A/H1N1、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7、谱系交替优势流行,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保护具有型特异性,不能提供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当季已发生过流感的儿童仍有可能发生流感。因此,GDG建议流感季已发生过流感的儿童仍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我国流感高峰主要集中在冬季(当年H12月和次年13月),南方省份的流感高峰见于每年46月份,从全国范围来看,10月底开始接种流感疫苗是比较理想的时间2L但是,考虑到每年流感季开始、高峰及持续时间并不能准确预测,而且各地区流行高峰季节有时差,AClP和儿科学会推荐在整个流感季可以接种仍在有效期的流感疫苗皿o第三部分儿童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应用问题4:有明确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儿童,是否推荐暴露后抗病毒药物预
28、防?推荐意见4:儿童接受流感暴露后抗病毒药物预防需考虑暴露场所、暴露后时间、个体发生重症流感的高危因素、当季流感疫苗接种史及接种时间,个体化实施抗病毒药物预防。(1)流感季幼托机构和在校学生在机构内暴露流感后,不推荐常规接受抗病毒药物预防(极低质量证据,强推荐)。(2)未接种流感疫苗或者接种疫苗不足2周的儿童在下述情况下建议在暴露48h内接受抗病毒药物预防(低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家庭内暴露儿童;无论暴露场所,如果有重症流感高风险基础病,或者有重症流感高风险基础病的家庭成员。(3)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免疫功能抑制儿童和医院内暴露流感的住院儿童建议在暴露48h内接受抗病毒药物预防(良好实践主张)
29、实施建议:暴露后抗病毒药物预防应强调及时(暴露后48h内)、短期用药原则c-(1)暴露后药物预防首选奥司他韦(23月龄),单剂服用,疗程710do3月龄以下婴儿在特殊紧急情况下由医师和家长共同决策使用奥司他韦暴露后预防c-o25岁儿童可以使用玛巴洛沙韦暴露后预防,1剂次服用,用量用法参见附录五。(2)如果暴露后96h(流感潜伏期14d)出现流感样症状,建议发病48h内可以给予经验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助助四。(3)接种LAIV后2周内不应接受抗病毒药物预防2o(4)机构流感暴发时采取集中抗病毒药物预防应限于封闭的场所,不适合幼托机构和校园流感暴发的场景回o机构儿童个体化暴露后预防用药应考虑流感暴发
30、导致的公共卫生影响和严重后果、暴露儿童是否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感染控制措施,由传染病防控专家和儿科传染科医师评估后进行个体化决策。证据总结:纳入3项RCT研究评价家庭内暴露流感后接受奥司他韦预防和玛巴洛沙韦预防的保护效果o2项日本的观察性研究评价住院患者在病房暴露流感后接受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预防的保护效果世皿,每项研究中暴露后48h内接受抗病毒药物暴露后预防的接触者同时包括儿童和成人。以家庭为单位,相对于安慰剂组或无干预对照组,奥司他韦预防组的实验室确诊流感发生风险可能会下降70%(n=336,RR=O.30,95%CI:0.160.54);以患者为单位,奥司他韦预
31、防组确诊流感发生风险可能会降低77%(n=917,RR=O,23,95%CI:0.130.41)3血;对于12岁儿童,奥司他韦预防组确诊流感发生风险可能会下降55%(n=129,RR=O.45,95%CI:0.19L06)匹。胃肠道总的不良反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观察到其他的不良事件QM师。相对于安慰剂组,玛巴洛沙韦预防组中家庭内所有成员、12岁以下儿童、有发生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成员发生确诊流感的风险分别降低86%、73%和86%(整体研究人群:n=749,RR=O.14,95%CI:0.060.30;12岁儿童亚组:n=142,RR=O.27,95%CI:0.080.94;高危亚组:n
32、98,RR=O.14,95%CI:0.02L09)幽。玛巴洛沙韦组和安慰剂组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和皮疹的发生风险可能相似(n=749,治疗相关不良反应:RR=I.17,95%CI:0.403.45;胃肠道不良反应:RR=I.50,95%CI:0.反8.95;皮疹:RR=3.01,95%CI:0.127360)迎。上述证据体质量为中等或低。在住院病房暴露流感后接受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预防与未预防相比,两组流感继发感染率分别为3%和29%(n=81,住院患儿预防用药710d)或0.9%和13.3%(n=227,住院患者预防用药3d)r-预防组的流感继发感染的发生风险可能会降低90%(
33、n=309,RR=0.10,95%CI:0.030.33),无不良事件报告。其他考虑:美国决策树模型从社会和医疗费用支付方的角度分析结果显示,12岁儿童在家庭内暴露流感后使用10d奥司他韦预防用药与流感疫苗预防的成本效用相似E-o推荐理由:家庭内流感暴露的继发感染率高达38%50%,儿童更加易感且传染性更强辿IWo研究已证实抗病毒药物预防家庭内流感传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潜在的经济成本效益与流感疫苗相似。针对尚未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尚未产生有效免疫保护(接种1剂者不足2周、接种2剂者不足6周)的儿童:对于既往健康儿童,GDG推荐家庭内暴露后抗病毒药物预防;对于有流感并发症或者合并重症
34、流感高危因素的儿童,无论暴露场所,GDG建议暴露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同时建议接种当季HV。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减低皿,对于住院儿童,医院内流感传播风险高并可能引起额外的医疗资源消耗和不良后果,建议这两类儿童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都接受抗病毒药物预防。虽然幼托机构和学校也是流感暴露的重点场所,流感季集体机构儿童的流感发病率可高达31.7%但是考虑到流感季儿童群体在校园和社区暴露流感的持续时间长,不推荐对幼托儿童和在校学生常规采用暴露后抗病毒药物预防。根据我国药物使用说明书,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被批准用于儿童流感治疗和暴露后预防,奥司他韦治疗用药年龄适应证为22
35、周龄,预防用药适应年龄为Nl岁,扎那米韦治疗和预防用药年龄适应证为27岁,该药并未在国内使用。2023年玛巴洛沙韦在我国被批准用于25岁儿童流感治疗,尚未批准用于暴露后预防。因此,GDG推荐儿童流感暴露后预防用药优先使用奥司他韦,借鉴美国和加拿大权威学会推荐,我国2020年专家共识已推荐奥司他韦用于23月龄儿童流感暴露后预防用药,3月龄以下婴儿除非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于暴露后预防区亟亟侬项OGDG保持高度一致推荐建议。单剂玛巴洛沙韦在美国(用于25岁儿童)、欧洲(用于21岁以上儿童)、日本(用于体重210kg儿童)已被推荐用于儿童暴露后预防皿生”。基于玛巴洛沙韦在儿童使用的国际经验以及高质量R
36、CT证据,证实该药用于家庭内儿童暴露后预防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考虑到该药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具有1剂次口服且安全性良好的优势,虽然国内尚未批准用于暴露后预防,GDG建议玛巴洛沙韦可用于我国25岁儿童流感暴露后预防用药。问题5:对于无并发症、无重症高危因素、无需住院的流感儿童,在发病48h内是否常规推荐抗病毒药物治疗?推荐意见5:推荐流感儿童在发病48h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无论是否有并发症和重症高风险因素(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实施建议:(1)优先推荐口服抗病毒药物,帕拉米韦静脉注射制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和肠道给药的儿童,一般用单剂,用量用法参见附录五;(2)5岁儿童,优先使用奥司他韦,如果
37、不能耐受奥司他韦口服,可以考虑在医疗机构许可和家长知情告知下超说明书使用单剂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10kg,2mgkg)治疗14岁儿童流感;N5岁儿童,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同等推荐。用量用法参见附录五;(3)治疗乙型流感,可以优先考虑选用玛巴洛沙韦治疗N5岁儿童;(4)在流感季节,医疗机构门急诊应尽可能开展流感抗原或者核酸检测,避免过度处方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证据总结:目前国内儿科可及并使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口服制剂、帕拉米韦静脉注射制剂。纳入9项RCT116,117,118,119,三,m,122,123,124-口用观察性研究段皿整但理侬包,鸣但理四,评价奥司他韦、帕拉
38、米韦、玛巴洛沙韦的疗效和安全性。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受试者发生流感样症状48h内入组(除了1项上市后监测研究仅有少量病例48h后接受治疗)皿o5项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RCT研究分别来自欧美回以皿和中国小诬,确诊流感儿童包括既往健康的1岁及以上儿童。相对于安慰剂组,奥司他韦组的发热持续中位时间缩短,分别缩短25h(44比68h,P0.0001)函和1.2d(1.7比2.9d,P=O.004);奥司他韦组的疾病持续中位时间缩短,分别缩短36h(101比137h,P0.OOO1)和L4(1(4.3比5.7d,P=O.004);奥司他韦组的所有流感症状缓解中位时间缩短,分别缩短104h(123.9比13
39、4.3h,P=O.5420)m21和2.8d(10.4比13.3d,P0,001)o1项国内RCT研究(n=73)报道奥司他韦组相比于对照组(单用愈酚伪麻),中位病程缩短55h(61.2比116.0h,P0.05),流感症状持续中位时间缩短59.8h(29.9比89.7h,P0.05),发热持续中位时间缩短23h(32.8比55.8h,P0.05)位。另1项国内RCT研究(n=100)报道奥司他韦相比于对照组(中药),发热持续时间缩短(43.48+3.13)比(78.825.91)h,MD=-35.02,95%CI:-36.87-33.17,出。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司他韦治疗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并
40、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40%(n=452,RR=O.6,95%CI:0.420.86)3,中耳炎发生的风险降低40%(n=550,RR=O.6,95%CI:0.42087,)c-,住院风险可能平均降低20%(95%CI:0.48L33)地山、奥司他韦组儿童的病毒脱落率在治疗第4天和第6天时均低于安慰剂组(55%比69%;5%比19%)儿童服用奥司他韦的耐受性普遍良好,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司他韦治疗组腹泻发生风险可能降低18%(n=786,RR=O.82,95%CI:0.51.30),因呕吐和不良事件导致停药的风险分别升高57%(n=786,RR=I.57,95%CI:L072.30)和4%(n=78
41、6,RR=I.04,95%CI:0.402.72)三三o上述证据体质量为中等或低。玛巴洛沙韦对比安慰剂有两项RCT研究被纳入但其。对于既往健康的青少年病例(11=90),与安慰剂组比较,玛巴洛沙韦治疗组的下述指标中位时间缩短,包括病毒脱落72h(24比96.0h,P0.0001),发热缓解中位时间缩短16h(27.1比43.1h,P0.0001),咳嗽缓解中位时间可能缩短23.7h(44.0比67.7h,P0.0001);玛巴洛沙韦组并发中耳炎的风险降低91%(RR=0.09,95%CL0L76),并发支气管炎的风险降低79%(RR=O.21,95%CI:0.022.26),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
42、风险降低25%(RR=O.75,95%CI:0.242.35)三。玛巴洛沙韦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降低60%(RR=O.40,95%CI:0.101.72)3。对于有并发症高危因素的病例(n=l163,包括58例1219岁青少年和1105例成人病例),与安慰剂组比较,玛巴洛沙韦组的流感症状改善中位时间缩短(73.2比102.3h,P0.0001),A/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中位值均缩短(75.4比100.4h,P=O.0141;74.6比100.6h,P=O.0138);对42例12“18岁青少年病例亚组,玛巴洛沙韦组(n=13)流感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缩短不明显(1
43、88.3比19L5h);玛巴洛沙韦组病毒载量降低更快,而且病毒排毒中位时间缩短(48比96h,P0.0001),全身性抗生素的使用率减少(3.4%比7.5%,P=0.0112),流感相关的并发症(鼻窦炎或支气管炎)发生率亦减少(2.8%比10.4%,P0.0001)三o玛巴洛沙韦组、安慰剂组或奥司他韦组之间的所有不良事件(25.1%29.7%)或严重不良反应(0.7%L2%)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玛巴洛沙韦对比奥司他韦有两项RCT研究被纳入叵驾o1项受试者为既往健康的12岁流感儿童(173,绝大部分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玛巴洛沙韦组(n=115)和奥司他韦组(n=58)症状和体征缓解的中位
44、时间(138.1比150.0h)、发热持续时间(4L2比46.8h)、所有症状持续时间(66.4比67.9h)、并发症发生率(7.4%比7.0%)均接近,病毒停止脱落的中位时间缩短51.6h(24.2比75.8h);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1%比53.4%)接近,以胃肠道反应(呕吐/腹泻)最为常见(10.4%比17.2%),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住院治疗O1项研究纳入有并发症高危因素的青少年和成人流感病例(n=l163,其中58例为1219岁青少年),与奥司他韦组比较,玛巴洛沙韦组流感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无差异(73.2比81.0h,P=O.835),A/H3N2病毒感染患者中,症状改善的中位时
45、间在两组间无差异(75.4比68.2h),但是,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中,玛巴洛沙韦组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缩短(74.6比101.6h,P=O.025);玛巴洛沙韦组不仅病毒载量降低较奥司他韦组更快,而且病毒排毒中位时间较奥司他韦组缩短(48比96h,P0.0001)些。对1219岁青少年病例进行亚组分析,玛巴洛沙韦组(n=13)较奥司他韦组Cn=17)相比,流感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虽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4188.3h,P=O.228)也。玛巴洛沙韦对比奥司他韦另有6项观察性研究被纳入些些口挚O1项日本的前瞻性研究评价了连续8个流感季19岁流感患儿Cn=I742)接受玛巴洛沙韦和奥司
46、他韦、扎那米韦、拉尼米韦治疗,多变量分析显示,对于甲型流感,4种药物治疗后A/H1N1流感患儿的发热持续中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玛巴洛沙韦22.0h,奥司他韦26.7h,拉尼米韦25.5h,扎那米韦25.0h,P0.05)。对于乙型流感,玛巴洛沙韦组发热持续中位时间比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D治疗组缩短15h(玛巴洛韦20.3h,奥司他韦35.0h,拉尼米韦34.3h,扎那米韦34.1h,P0.01),提示玛巴洛沙韦治疗组乙型流感可能比NAI更有效些o另外有其他5项来自日本的研究评价玛巴洛沙韦治疗儿童流感相对于安慰剂或者奥司他韦的疗效和安全性3重哒理侬o两项研究提示玛巴洛沙韦治疗组中位发热时间
47、和平均退热时间均短于奥司他韦组发热时间,318岁:22.0比33.5h3;退热时间,06岁:(1.000.02)比(2.400.02d)但,对于乙型流感患儿,玛巴洛沙韦治疗组(42)中位发热时间较奥司他韦组(n=19)缩短更为显著(20.0比55.0h,P0.001)必,且未观察到不良事件O另有两项研究显示玛巴洛沙韦与奥司他韦治疗19岁儿童的退热时间、所有症状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粤丝O1项日本多中心对3Ooo多例流感病例(896例为12岁儿童)的上市后队列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后2d内给予玛巴洛沙韦治疗,儿童退热的中位时间为1d,所有流感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在6岁和612岁儿童中分别为
48、3.0和2.5d,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和呕吐(分别为6.2%和1.9%)o帕拉米韦对比奥司他韦有1项ReT和5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n迎幽,也应出被纳入。RCT研究(123)纳入412岁无合并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甲型流感患儿,结果显示,帕拉米韦单剂组较奥司他韦组的病毒清除中位时间缩短1d(2.05比3.08d,调整后P=O.035),发热缓解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复发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四。5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发现帕拉米韦组的发热缓解时间较奥司他韦组缩短四国侬出皿,对于A/H3N2患儿,发热缓解中位时间缩短6h(17.0比23.0h,调整后P=O.030)E-;对于A/H1N1流感患儿,发热缓解平均缩短0.52h(0.750.27)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