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6.88KB ,
资源ID:592519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具身智能领域的实践案例与问题建议.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具身智能领域的实践案例与问题建议.docx

1、具身智能领域的实践案例与问题建议具身智能(EmbodiedIntelligence)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的前沿领域,强调智能体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其核心在于将感知、行动与认知深度融合。1950年,图灵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nlPUtingMaChineryandIntenigenCe)为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与环境交互提供了思想源头。1986年,罗德尼布鲁克斯从控制论视角出发,强调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开发的移动机器人Genghis”,标志着具身智能从理论探讨迈向实际应用的探索阶段;1991年,提出“行为主义智能”概念。2023年6月,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展

2、人形机器人的逐步完善为具身智能的落地提供了方向。2024年3月,OpenAI与Figure公司合作推出了Figured人形机器人;10月,具身小脑模型被列入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之一一、政策背景在2025年全国两会中,“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具身智能已经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竞合的关键领域。北京市已经成为引领全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2400家,占全国近一半。并已在具身智能领域储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北京市2025年2月份在全国

3、率先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指出北京市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增长极为主线,提出到2027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场景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等目标。与此同时,全国首家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在中关村落地,具身智能领域数百家企业已在多个园区显现出集群效应,在具身智能产业的人形化、人性化、应用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具身智能产业聚集发展态势。为加速具身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赋能,2024年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系统布局五家具身智能领域市重点实验室,以中国科学

4、院、清华、北航、北工大、北交为创新底座,国家电网、京能集团等为行业应用赋能平台,构建集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多维协作创新网络。二、核心技术领域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白皮书和“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这是国内首次系统性地梳理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十五个具身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关键方向如下:重点方向及分类内容解释1.感知与交互多模态具身感知多模态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的结合,涉及多种感官信息的融合和处理,以实现更全面的环境理解具身对话与交互研究具身智能与人类或其他机器的自然语言交互具身意识与情感探索机器是否可以具备类似人类的意识和情

5、感2.模型与学习具身大模型是结合大规模语言模型(LLM)与具身智能的新型技术框架,旨在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指导智能体在物理环境中完成复杂任务具身自主学习通过将智能体或机器人置于真实环境中,使其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和探索的自主学习方法具身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通过强化学习提升具身智能的自我优化能力,及一种能够根据系统性能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的技术3.操作与规划具身操作指智能体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的直接交互来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的智能系统具身导航与路径规划指智能体在物理世界中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实现从起点到重点的导航过程,并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和避障具身世界模型构

6、建构建一个虚拟的具身世界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现实世界的行为4.协同与安全具身人机协同研究人类与具身智能的无缝协作,包括手势识别、意图理解和情感反馈等群体具身智能是指由多个具身智能体通过分布式协作、自组织与集体决策,在物理环境中协同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具身智能安全确保具身智能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平台与应用具身智能仿真平台用于模拟和测试具身智能系统的虚拟环境具身智能仿真到真实环境的迁移与泛化研究虚拟环境中学习的知识如何迁移到真实世界并适应不同环境具身知识推理利用具身经验进行知识推理和问题解决三、前沿技术转化应用技术创新成果需要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北京拥有全国近三成

7、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关村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北京已经形成覆盖软硬件协同、场景验证、量产推广的完整链条,初步形成了大脑一小脑一本体协同创新的技术路径,具身智能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被视为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人形机器人不仅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还能通过机械臂、轮子等执行器与物理世界互动,完成复杂任务。这种结合感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正是具身智能的核心特征。此外,由于人类设计的世界主要基于人类的生理结构,人形机器人的外形与人类相仿,具备更多的关

8、节和灵活度,使得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隐性成本最小化,能够更自然地融入人类环境并执行各种任务。但并非所有具身智能系统都必须采用人形机器人的形态。具身智能本体是多样化的,轮式、足式、臂式、复合型、仿生型等各种各样的形态共存。例如,在家庭中行驶并与人进行交互的宠物机器人、L4自动驾驶车等,本质上都具备“具身”和“智能”两种属性。典型企业(机构)及应用场景1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曾用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是全球首个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典型代表。天工机器人可以实现在多种复杂路面的平稳的高速行走和奔跑,

9、奔跑时速最高峰值可以达到12千米每小时,在4月的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上取得了冠军的好成绩。自研的“天工”全尺寸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已面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训练提供宝贵数据支持。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赋予了机器人非常强的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赋予了机器人更强的通用性和泛化性的能力。目前,天工机器人正逐步开启工业制造、物流分拣、特种作业等应用场景下的实地训练,未来能够替代人类完成高风险作业,如高压电力巡检、抗震救灾、生化有毒物品的分拣等危险场景。2 .银河通用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基金于2023年投资支持的,自主研发的通用

10、具身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最知名的技术是通用物体的泛化抓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教育科研、康养医疗、家庭等商业化场景。2025年1月,银河通用发布了全球首个端到端具身抓取大模型GraspVLA,实现95%的随机物体抓取成功率,并在动态干扰环境中展示灵活避障与路径规划能力;提出通用定向可达性映射(GORM)技术,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全身操作泛化能力,成功率达89%,相关成果被国际机器人顶会ICRA2025接收。银河通用的机器人已经在北京线下零售门店进行测试,完成物品的分拣工作。下一步它将会应用到商超、工厂这些领域里面,去做类似于分拣、取货相关的工作。并在医疗与家庭场景依托核心产品GaL

11、botGl进行推广应用。3 .小马智行小马智行(POny.ai)在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亦庄)率先落地L4级Robotaxi服务,通过具身智能技术攻克城市复杂交通场景。其自动驾驶车辆依托多模态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在首都核心路网中实现类人化驾驶能力。技术融合亮点包括,多源感知冗余:采用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与环视摄像头融合方案,通过自研的Fusion-360系统识别北京特有路况,雾霾天气下目标检测精度达99%o时空联合决策: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PonyAlPhaX系统,在复杂路口实时预测行人鬼探头风险,动态调整通过策略,决策延迟低至120毫秒。高精地图动态更新:通过车载传感器实时捕捉道路标

12、线磨损、临时围挡等变化,与云端众包地图协同修正,定位精度保持5厘米。据统计,小马智行在亦庄部署超50辆RObOtaxi,累计无接管里程突破200万公里。该案例凸显了具身智能技术对本土化场景的强适应性一通过亦庄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数据回流,系统可自主应对冬季冰雪路面、春季沙尘等极端环境,为首都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四、发展的问题尽管发展前景宽广,具身智能目前整体仍然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技术发展看,具身智能技术仍处于百家争鸣的初级阶段,技术路线尚未统一,参考自动驾驶领域分为5个能力等级,从目前发展看,全球绝大多数全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处于Lvl级;从数据资源看,“能用”“好用

13、的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集成为核心发展瓶颈,高质量的数据集、合成数据和训练平台的建设,成为构建人形机器人在新环境和新任务中表现泛化能力的关键;从应用场景看,具身智能应用场景在多领域初现,但商业服务等应用场景真实需求及家庭服务等复杂场景应用仍有待挖掘,商业模式的确立仍需要时间探索;从产业生态看,产业中上游布局存在短板,高端芯片、传感器设计软件等依然高度依赖进口,具身智能行业标准不统一,并且具身机器人攻关的协同机制尚未完善,各环节协作不足。五、未来展望与建议参考汽车自动驾驶的发展演变及成功实践,发展人形机器人,更需要对其进行有耐心的长期投入和关键布局,建立一个长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议从注重学科交叉、标准研制、场景开放、全链发展等方面入手。注重多学科交叉,包括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认知科学、机器人学等。只有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各学科的优势资源,才能共同攻克具身智能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重视标准的研制,特别是一些通用零部件、通用仿真平台、核心算法的研制性突破。提倡开放共享,需要产业界有团结意识,实现开放共享,机器人从研制出来到落地应用,有很多场景的测试,应该开放场景提供给机器人进行训练,方便数据的采集与开源共享。推动全链发展,把具身智能纳入产业链来进行规划,可以带动上下游的产业取得突破,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与更广泛的产业链融合,实现共同创新发展。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