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4.77KB ,
资源ID:59427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徐州市安全生产条例培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徐州市安全生产条例培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徐州市安全生产条例培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本条例的制定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A.生产安全事故B.交通违章行为C.生产效率低下D.员工迟到早退2.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A.效益至上B.速度至上C.人民至上、生命至上D.成本至上3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A.责任主体B.旁观者C.部分责任方D.仅是管理者4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oA.安全

2、生产规划B.安全生产临时计划C.安全生产口号D.安全生产标语5.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应当明确()及其职责,配备符合安全生产执法要求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和装备。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B.财务审计机构C.城市规划机构D.文化宣传机构6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综合B.单一C.仅技术方面D.仅财务方面7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明确各层级、各岗位从业人员的责任内容、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A.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8 .仅管理层安全

3、生产责任制C.仅技术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D.仅销售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并教育、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A.劳动防护用品B.高档办公用品C.休闲服装D.个人交通工具9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A.应急处置B.财务管理C.市场营销D.人力资源管理10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建立()制度,落实管控措施。A.安全风险分级管控B.无风险管控C.风险转移D.风险忽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安全生

4、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的方针。2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考核情况应向从业人员公示。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并教育、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6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7 .从业人员一百人以上的高危行业企业,应当设置安全总监或者其他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8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新进从业人员等进行上岗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O9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

5、事故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10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安全生产工作按照()的原则,建立相关机制。A.管行业必须管安全B.管业务必须管安全C.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D.仅管生产必须管安全2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严格属地监管责任,完善()。A.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B.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体系C.安全生产口号制定体系D.安全生产奖惩体系3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设置或者明确()o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B,配备符合要求的执法装备C.安全生产宣传机构D.安全生产财务

6、机构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关注从业人员的(),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心理疏导、精神慰藉。A.身体状况B.心理状况C.行为习惯D.家庭背景5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A.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B.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C.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6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A.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不足三十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

7、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其他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一千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其他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不足一百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A,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日常监督管理8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评估C.督促设施、设备管理者和使用者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检验、检查D.督促从业人员依法持证上岗、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进行上岗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8、A.新进从业人员B.离岗时间超过六个月重新上岗的人员C.换岗的人员D.从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工作的人员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以()等形式如实记录。A.文字B.图像C.口头D.信号10.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包括()。A.生产安全B.地面消防C.燃气、房屋、电力D.特种设备等安全的监督管理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将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委托、授权等形式转移给其他个人或组织。()2 .生

9、产经营单位应当关注从业人员的身体、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3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4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等职责。()5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6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7 .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8 .生产经营单位解散、破产的,清算组或者破产管理人在接管后可以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9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不参与安全生产工作。()10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

10、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的方针和原则。2 .生产经营单位应如何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3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履行哪些安全生产职责?4 .简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要求。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A2. C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二、填空题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 .安全生产监管3 .全员4 .全体5 .劳动防护用品6 .全面7 .专职8 .教育和培训9 .隐患排查治理10 .安全生产三、多选题1. ABC2. AB3. AB4. ABC5. ABC

11、D6. ABCD7. ABCD8. ABCD9. AB10. ABCD四、判断题1. 2. 3. 4. 5. 6. J7. 8. 9. 10. 五、简答题1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层级、各岗位从业人员的责任内容、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监督、考核、奖惩,并向全体从业人员公示。3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如实记录,定期汇总、分析,并向从业人员通报。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