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4KB ,
资源ID:6701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2篇.doc)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2篇.doc

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一、演练科目:1、触电事故救援演练2、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二、时间_年_月_日下午2:30三、地点施工现场四、参加人员: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五、演练内容:(一)触电事故救援演练1、模拟现场在当天下午2。_时发生人员触电事故。2、由于事件紧急,现场负责人来不及向救援小组组长提前汇报,果断下令切断现场所有电源。并拨打120请求救护车救援(模拟),并立即向应急救援组长汇报。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后,由现场人员抬到通风处,此时发现伤者已停止呼吸,立即把伤者衣服解开,迅速进行人工呼吸。伤者在救援人员的及时抢救后恢复了呼吸正常,然后救护车赶到,将伤者运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二)灭

2、火器的使用方法1、触电事故救援演练结束后,对人员进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演练。2、把灭火器提到(模拟)火灾现场,首先除掉铅封、拔掉保险锁;然后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在距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覆盖整个燃烧区,将火扑灭;火焰熄灭后,将灭火器整理收好。3、演练结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一、演练科目:火灾事故救援演练二、时间_年_月_日下午2:00三、地点施工现场四、参加人员: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五、演练内容:火灾事故救援演练1、模拟现场在当天下午2。_时发生人员火灾事故。2、事故发现者第一时间进行大喊。起火啦,快救火。并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

3、警(模拟)。听到喊声,应急救援分队成员立即放下手中工作,按各自分工地点各就各位。分队队长立即_人员,取得灭火消防器材,并进行灭火,同时疏散现场。3、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火势得到控制,在保证火灾现场火星完全扑灭的情况下(模拟)结束灭火,并清理现场。4、演练完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二)(1)为加强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达到安全事故发生后快速反应并提升事故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污染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办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业安全生产公约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有序的组织抢险工作,制定应急救援预案。(2)应急救援的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4、一切行动都要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2、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在项目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项目部各部门和各协作队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救援、处置工作。3、预防为主,言行结合。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3)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在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发生影响特别重大的事故,根据需要协调外协互助力量及当地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救援。(4)项目部安全部负责指导、协调应急救援的建设工作,建立完善共享的特种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保证应急状态时调用。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要按规定配备必要的装备。(5)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规划、布局。项目部相关部门应依法建立完善专业救援队伍。项目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掌握应急救援力量,形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第4页共4页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