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1 ,大小:382.81KB ,
资源ID:7112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审计规范体系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审计规范体系PPT课件.ppt

1、第二章第二章 审计规范体系审计规范体系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二、审计准则二、审计准则三、审计责任三、审计责任一、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的定义(一)审计标准的定义 审计标准也称为审计依据,是对所要发表意见的鉴证对象进行“度量”的一把“尺子”。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判断是非,评价优劣的依据,是审计人员做出审计结论,表示审计意见的基础。注意: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审计标准的分类(二)审计标准的分类1、审计依据按审计目的分类、审计依据按审计目的分类(1)评价被审计单位事项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依据。如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等。(2)评价

2、被审计单位事项效益性的审计证据。如被审计单位可比较的历史数据;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等。(3)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依据。如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2、按审计标准的来源渠道分类按审计标准的来源渠道分类 3、按审计标准衡量的对象分类、按审计标准衡量的对象分类 (三)审计标准的特征(三)审计标准的特征1、相关性2、完整性3、可靠性4、中立性5、可理解性6、时效性二、二、审计准则审计准则(一)定义(一)定义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的一般内容结构包括三方面:一般准则

3、现场工作准则、报告准则。(二)我国会计准则的构成(二)我国会计准则的构成 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主要由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三种形式构成。1、国家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 由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国家审计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及审计指南三个层次。几个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于1997年1月1日正式施行。2、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 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45)、相

4、关服务准则(2)和质量控制准则(1)三大部分。鉴证业务准则又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三类。鉴证业务是指审计人员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合理保证的保证水平要高于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1、合理保证、合理保证 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90%以上的保证水平,见教材P187审计意见2、有限保证、有限保证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

5、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50%以上的保证水平,见教材P210审计意见三、审计责任三、审计责任(一)定义:(一)定义:法律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承办业务过程中由于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的报告,致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遭受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二)形式:(二)形式:审计人员审计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种类种类具体包括具体包括行政责任警告、暂停执业、吊销证书民事责任经济赔偿刑事责任管制、拘役、判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法律责任的追究(三)法律责任的追究 结合两个层面:一个是审计的结果,一个是审计的过程。1、行

6、政责任追究与否与以过程为依据的判断直接相关。2、民事责任追究与否与结果为依据的判断直接相关。3、刑事责任追究与否有赖于结果和过程的双重判断。一般而言,只有当审计结果的偏差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了较大损失,并且审计过程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的时候,注册会计师才承担刑事责任。(四)过错推定归责原则(四)过错推定归责原则 过错推定归责原则,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侵权当事人而非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侵权当事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或损害是由受害人自己造成,就推定侵权人存在过错,必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四)法律责任的规避和解除(四)法律责任的规避和解除1、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保持职业怀疑态度。2、审慎选择审计客户。3、签订合理、有效的审计业务约定书。4、招聘合格的员工,并对其进行适当培训和督导。5、遵守职业准则。6、认真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并遵守保密原则。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