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学习资料一、知识梳理(一)学会依法办事1 .依法办事的原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2 .依法办事的要求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树立法律信仰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
2、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法律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1 .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人们心中。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3 .青少年与法治的关系: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二、重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依法办事的要求: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的关键。要让学生明确在面对各种情况时,如何依据法律规定
3、来行动,包括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以及维护他人和集体合法权益等方面。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弓I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依法办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2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和要求:帮助学生认识到树立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社会建设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白只有从内心真正尊崇、信赖法律,才能自觉遵守法律。通过讲解法治建设的成就、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保障作用等内容,弓I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二)教学难点1 .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虽然学生在理论上能够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法律知识、受不良习惯或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学生可能难以真正做到
4、依法办事。教师需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逐渐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理解法律信仰与个人内心的关系:法律信仰不仅仅是对法律的表面遵守,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种抽象的关系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因树立法律信仰而受益或因缺乏法律信仰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故事,弓I导学生思考法律信仰对个人行为和内心的影响,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体现依法办事的是()A.小明在网上发布同学的私人信息B.爸爸醉酒后驾车回家C.小刚及时制止了同桌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D.
5、小红为了报复同学,偷偷撕毁了同学的书本2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我们树立法律信仰,这是因为()A.法律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B.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C.只要树立法律信仰,就能实现法治中国D.树立法律信仰是成年人的事,与青少年无关3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B,采用一切手段进行报复C.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D,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4 .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比法律更重要B.法律比道德更重要C.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D.道德与法律互不相干5 .青少年要成为法治中国
6、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应该()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只学习法律知识,不参与实践活动A.B,C,D.(二)简答题L请简要说明依法办事的原因和要求。6 .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是什么?7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材料分析题材料:中学生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社会青年正在欺负一名低年级同学。小明本想上前制止,但又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犹豫片刻后,小明决定拨打110报警电话。警察及时赶到,制止了社会青年的行为,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理。问题:1 .小明的做法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意识?2 .如果你是小明,你还可以采取
7、哪些方式来帮助低年级同学?3 .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C5.A(二)简答题1.依法办事的原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依法办事的要求: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
8、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法律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人们心中。1.青少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法治意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学会依法办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通过法治方式解决,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宣传法律知识,让身边的人了解法律,增强法治观念。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三)材料分析题1 .小明的做法体现了他具有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他在面对不法行为时,能够想到通过拨打报警电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保护了低年级同学,又避免了自己受到伤害。2 .如果我是小明,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帮助低年级同学: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让更多人来制止社会青年的行为。寻找附近的成年人,如老师、保安等,请他们帮忙处理。用手机拍摄下社会青年欺负低年级同学的过程,作为证据提供给警察。1.从这个案例中得到的启示: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在遇到不法行为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见义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