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 期 报 告立 项 编 号 JYKT2014052课 题 名 称 小学 生养 成 教育的 研究学 科 分 类 小学 品德 、 社会主 持 人 高 丽所 在 单 位 叶县 昆阳 镇 第一小 学填 表 日 期 2014.12平顶山市教育局制2014 年 9 月中期检查活动提示: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 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中期检查活动建议由市级基础教研室课题管理办公室集中组织, 或由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
2、2 人)、参与人员等。检查时间: 2014 年 12 月 15 日地点:叶县昆阳镇第一小学会议室主持人:高 丽评议专家:陈 丽 魏巧灵 康俊彩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 于 2014 年 12 月 15 日上午在叶县昆阳镇第一小学会议室开展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会。报告会在课题主持人高丽老师的主持下顺利进行。 邀请了叶县教研室陈丽主任、 魏巧玲主任和主抓教科研的康俊彩老师三位课题组外专家, 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位专家对课题前期的研究工作予以了肯定,并对后期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
3、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 5000 字以内,(可加页)。(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1、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 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行为”与“习惯”的关系,增强“心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西方有依据谚语: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认为: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后得出:一种行为重复
4、 21 天,就会变成习惯,重复 90 天会形成稳定的习惯。纵观上述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行为”与习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 一个习惯一旦形成,从心理机制上讲,就变为一种自动化行为的需要了。也就是说,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境,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譬如,人一旦养成了每日晨跑的习惯,那么以后就不再需要意志的参与,每天早上到时间他就会自然醒来,然后自觉自愿地进行晨跑活动。因为他的大脑中已经建立了这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因此所有的行为完全成了自动化的,下意识的需要或倾向。相反,如果哪天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进行晨跑就去上班了, 那么他整个一天都会感觉不舒服。 这就是习惯的巨大力量。心理学家詹姆士说: “我们从清晨起来到晚上睡觉,99% 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穿衣、吃饭、跳舞,乃至日常谈话的大部分方式,都是由不断重复的条件反射行为固定下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1)良好习惯是后天习得的。(2)学生自己才是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