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摘要河流生态效劳功能及其价值评价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虽然河流占地球面积较小,但其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是森林的8倍多,是草地的36倍多。对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进行定量评价,可以提高对河流价值的认识,科学合理地利用河流资源,实现河流利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开展。青竹江属嘉陵江上游重要支流,自古以来具有流量大、水质好、沿江污染小、生态保护相对较好等特点。但近些年来,由于盲目、无方案的取沙、修筑拦河坝、捕鱼、侵占湿地、施工建设等使青竹江河床急剧缩小,生物种群锐减,河流生态价值受到极大威胁。如何协调青竹江流域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青竹江河流资源的可持续开展,是广元市各级政府、水利部门和社会各界
2、人员关心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广元市青竹江代表河段陈家坝段的水生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从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出发,了解藻类植物和鱼类群落特征,分析水生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在实地调查根底上,根据所研究流域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历史资料评估青竹江生态系统效劳价值,以期为青竹江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评价、河流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沿江居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及“宜居广元的建设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本次青竹江陈家坝段在冬季采样中共采集到鱼类14种,隶属于14属4科2目1纲,归属于3种不同的鱼类食性类群;水生藻类4门5纲9目12科23属58种(包括变种)。水生藻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
3、为70.4,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为545.5;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为59.6,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为104.0。青竹江陈家坝段鱼类分类差异指数均与嘉陵江中游相比差异不大。2、参考国内外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生态效劳功能的评价事例,尝试性将青竹江生态效劳功能分为直接效劳功能和间接效劳功能,其中直接效劳功能分为水供应、水产品、水电、旅游四项;间接效劳功能为贮水功能、大气组分调节、调蓄洪水、控制侵蚀、输沙、净化六项。3、2022年青竹江生态系统整体效劳价值为:14.43 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为105706.32万元/a,间接价值为38592.31万元/a,直接价值是间接价值的2.739倍。因此,在青
4、竹江开发中,在注意间接效劳功能的同时,更要侧重直接效劳功能的维护,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价值。4、旅游功能是青竹江生态效劳价值的核心功能,占评价的总效劳功能的68.45%。青竹江各项效劳功能价值排序为:旅游调蓄洪水贮水功能水电水产品水供应河流输沙控制侵蚀功能造陆净化功能大气组分调节。5、如何合理开发和保护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是青竹江流域经济开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在重点开发和保护流域核心功能时注意各项功能的协调开展和内在联系,如对于目前价值量较小的净化功能和输沙功能等,应注意到这些功能的减小和损害会影响核心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保持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关键词:青竹江,水生
5、生态环境,分类多样性,生态效劳价值评价Abstract广元青竹江水生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效劳价值评价第一章 文献综述1.1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概述在?农业大词典?中水生生态系统定义为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构成的统一体,占地球外表总面积的2/3以上1。水生生态系统一般定义为水域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地球外表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总称2。各种水生生态系统中根本都栖息着自养生物主要是藻类、水草等、异养生物包含各种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和分解者生物指各种微生物群落。各种生物群落与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特定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单元3。水生生态系统既是一个复杂
6、的生态体系,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其结构和功能与所在水生生态环境条件和特点决定密切相关,如河流流态、流速、水量等。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是由水生资源种类、数量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特性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和生态效劳功能分类目前,在水生生态系统分类上,按水中盐分的上下将其分为淡水生态系统Fresh Water Biome和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s3。一般来说,淡水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河流、溪流、水渠等流水水体和湖泊、池塘、水库等静水水体。在淡水水生生态系统里,初级生产者主要是藻类,还有芦苇、莲等水生高等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浮游动物、鱼类,也有穴居昆虫、蛙、蛇、水鸟等动物。依据水流状
7、态,淡水生态系统又可分为静水生态系统still-water ecosystem,standing-water ecosystem和流水生态系统(lotic ecosys-tem)4。一般认为不流动或很少流动的水体的为静水生态系统。静水水体因水的流动性小或不流动,水体底部沉积物较多,水的温度、溶解氧、二氧化碳、营养盐类等分层现象明显,特别是深水湖泊。在该系统中,生物群落比较丰富多样,并有明显分层与分带现象3。一般静水体的水生生物都比较的丰富。在水生植物里有挺水、漂浮、沉水等植物;水生动物那么有各种水生昆虫及螺类,如在底泥上或底泥中还生活着各种需氧量少的摇蚊幼虫、螺、蚌类、水蚯蚓及虾、蟹等,以及水
8、层中生活的各种浮游生物及鱼类等。此外,还有各种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水体的各局部。这些各类水生生物群落之间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维持着特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流水生态系统是指流动水体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江河、溪流、沟渠等生态系统。流水生态系统的贮水量大约占内陆水体总水量的0.5%1。在流水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为藻类构成的黏附性群落、水生植物等,消费者主要是一些昆虫、无脊椎动物、两栖类以及鱼类。流水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急流水与缓流水生态系统3。水生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功能是指人类从水生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是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5。生态系统及
9、其效劳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6。生态系统的效劳功能多种多样,各功能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根据评价与管理的差异,一般将水生态系统的效劳功能可分为四大类:供应效劳、调节效劳、文化效劳休闲和垂钓和支持效劳7。其中,供应效劳包括提供水产品蛋白质和水、供水、航运和水力发电;调节效劳包括调蓄洪水、灌溉、净化水体和调节大气;文化效劳包括休闲旅游、垂钓和文化科研;支持效劳包括土壤的保持与形成、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8。按照效劳功能性质分类,把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分为淡水供应、水能提供、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休闲娱乐和文化孕育等9。水生
10、生物与水生生态系统关系水生生物群落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局部,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鱼类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河流生态链的关键因子、是水生生物资源中受关注最大的种群,在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的维持和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鱼类给人类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同时鱼类也处于整个水生食物链的顶端,其种群结构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11。鱼类在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平衡特别是保护水资源环境平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经典的是刘健康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19891992年间,通过在武汉东湖进行了屡次原位围隔试
11、验,结果发现,迄今在东湖中已消失18年的微囊藻水华,重新出现在不养鱼的围隔里,这说明鲢和鳙能有效地遏制微囊藻水华,并认为鲢、鳙遏制水华的有效放养密度(亦即有效生物量)为46-50 12;郎宇鹏等通过野外模拟试验也发现,鲢投放密度为50对蓝藻有明显的抑制效果13。在一定密度下放养滤食性鲢、鲌与水生植物联合养殖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也会起到控制作用14。张跃伟等设计了以浮游动物主要是鱼类为主体的控藻生物链,缓解白洋淀的富营养化问题,并对控藻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摄食关系进行了探讨15。鱼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鱼类把环境作为自身生活的因素,融入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作为整体又影响着鱼类
12、的生活。研究人员发现,一旦水生生态环境中某一因子发生变化,将会影响鱼类在水中的生活。饵料条件恶化,食物缺乏,那么鱼类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时间延迟,怀卵量降低,种群繁殖力下降11。水生生态环境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关影响因子单一或者叠加来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盐度的变化会迫使鱼类自身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与摄食、呼吸代谢、酶和激素水平与胚胎发育等相关生理指标16,这些是影响鱼类生长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另外,盐度也是影响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17。鱼类属变温动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及生理生化活动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实验发现,
13、鱼类的生长一般与温度密切相关18-19。水温的变化不仅导致鱼类的夏眠和冬眠,而且还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水体溶氧量,是与鱼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并进而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20。酸碱度对鱼类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约为 7.58.521。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局部还会转变成有毒物质,这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极为不利22。水流对鱼类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主要表现在繁殖方面。如长江中的四大家鱼和铜鱼的卵为漂流性卵,要求产卵场水流发生漩滚,鱼卵才不至于下沉23。当流速降低、流量减少、水流
14、动能缺乏以形成漩滚时,鱼卵下沉,无法孵化成幼鱼24。因此,有时改变水流对鱼类的影响可能会是灭绝性的。除上面介绍的水生生态环境因子对鱼类也有一定影响外,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鱼类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如挖沙、航行、淘金、水文和现代大型水利工程修建等。这些因素通过间接方式来影响水生生态环境,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栖息、繁殖等。研究发现,一个水电站的大坝建成后,库区水位上升,库内水流流速降低,流态趋于稳定,水流对岸坡栖息地的冲蚀能力降低。形成的水库使原有河道失去急流、浅滩和较大的弯曲度,喜急流性鱼类的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因而水库中急流性鱼类数目会有所减少24。1.2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系统效劳价
15、值是客观存在的,其与生态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给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提供着各项有偿的或无偿的效劳25,是自然提供的人类福利26。生态系统一方面为人类提供实物型生态产品,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非实物型的生态效劳5。对生态系统效劳用货币进行量化在衡量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有着重要作用27,其重点在于该生态系统是否获得社会成认与接受,并受到相应的重视。以相应的经济指标来衡量生态系统对经济产品的奉献,有利于引导人们的经济以及其他的社会生产行为。河流是地球的动脉,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途径,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命过程的多种生态功能,其效劳价值评估意义重大。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
16、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视,近年来有关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的研究呈指数递增,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论文数量急剧增长28。这些不断增长的国内外期刊论文数量表达了生态效劳价值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国外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评价研究进展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评价起源于生态系统的根底研究。20 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大量有关生态系统概念与理论的提出和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的认识与了解,并为人们研究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与价值提供了科学根底。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效劳功能开始成为一个科学术语及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分支
17、29。1970年,在?人对全球环境影响?里的“关键环境问题研究报告中首次使用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Service一词,并列出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环境效劳功能,包括害虫控制、昆虫传粉、渔业、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洪水控制、物质循环与大气组成等方面30;1977年,Westman提出了“自然的效劳概念及其价值评估问题31成为该研究领域的标志性事件。生态系统效劳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直到199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生态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及Costanza等的文章?世界生态系统效劳与自然资本的价值?在权威杂志?自然?上面的发表32,生态效劳价值才被学术界中得到重视。在论文里,C
18、ostanza等首次将全球生物圈分为16个生态系统类型,着眼于全球尺度各生态类型的单位面积平均价值,首次使用全球静态局部平衡模型。最后估算出1997年全球生态效劳价值平均为3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8倍5。此后,诸多学者均是在此根底上开展对各类生态系统效劳价值的评估。进入21世纪后,很多国外学者在全球和区域尺度流域尺度单个生态系统尺度单项效劳价值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2021年,Sutton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及其与世界各国GDP的关系进行了分析33;2021年,Lal研究了太平洋沿岸红树林价值及其对环境决策制定的意义34;2021年,Pattanaya
19、k开展了印度尼西亚Manggarai流域减轻旱灾的价值研究35;2022年,MA工作组开展了全球尺度和33个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研究36;2022年,Heina开展了生态系统效劳价值与尺度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研究37;2022年,Adrienne和Susanne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东部将生态系统效劳价值整合成投入产出表,从而将区域经济和自然效劳融为一体38;2022年,Justin使用对数线性和指数衰减的方法研究了美国伊利诺伊州DesPlaines和Cache河的生态系统效劳价值,提出地理空间单元对生态效劳价值的重要性39。国内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评价研究进展国内生态系统效劳价值的研究
20、比国外起步晚,所涉及范围也相对狭窄。生态系统效劳价值的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40。1984年,马世骏先生发表了名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文章,代表生态学家涉足经济学领域41;1999年,薛达元等采用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的方法创造性的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态效劳价值划分为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42;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欧阳志云等首先采用了生态系统效劳的概念,首次对海南岛生态系统效劳价值作了评价43;2000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仲新张新时等人采用Costanza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生态系统的效劳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44;2021年,赵景柱与徐
21、亚骏一起系统的分析了生态系统效劳的定量评估方法,主要有3类: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价值量评价法45;同年,谢高地等制定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效劳价值表,并运用该方法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效劳价值进行了估算46;2021年,赵同谦等对我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效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划分了由生活及工农业供水等5项直接使用价值与调蓄洪水等7项间接使用价值构成的指标体系 47-48;2022年,白晓飞、王宇分别与合作者对不同生态系统效劳价值的空间变化做了详细的分析49-50;2022年,杜加强等对重庆市1997-2022年的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进行估算51;2022年,孙洪波等修订了生态系统效劳价值
22、年际单价,并结合STIRPAT模型对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做了对数回归模拟处理52;2022年,张少伟等人采取土地利用动态度、敏感度指数以及通径分析方法评估了河北省秦皇岛市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53;2022年,李偲等使用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估算与比较54。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评价研究借鉴了区域生态效劳价值评估研究的方法和相关原理。1986年,张嘉宾等人运用影子工程法、替代费用法对云南怒江、福贡等县的森林固持土壤的价值及森林修养水源效劳价值进行估算55;2022年,鲁春霞等系统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休闲娱乐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
23、的研究现状56;2021年,栾建国依据河流生态系统组成的特点,将河流生态系统的效劳功能进行不同做分类9;2022年,王欢等以三峡水库湖北段的最大支流香溪河为研究对象,对香溪河局部河段生态系统效劳功能进行初步评价,并就相关各种功能的价值量进行了排序57;2022年,陈吉斌等对金沙江攀枝花河段做了生态系统效劳功能价值计算,得出金沙江攀枝花河段的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经济价值总量为280.62亿元/a,相当于攀枝花市2021年GDP的1.11倍,并指出贮水功能为其核心效劳功能58。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大鹏对石羊河流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效劳价值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和农业节水的生态
24、价值的研究思路59;2022年,黄德娟基于研究抚河源头水体中浮游动植物及湿地植的根本状况,科学评价抚河源头水生生态环境现状60。 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功能分类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是在其他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研究根底上开展而来的,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中获取的利益9。关于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分类问题,至今还没有全面、系统、科学的分类理论61。在研究中,针对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划分方法多,不同学者和组织机构依据不同定义和标准对河流生态系统效劳进行了分类,出现了系列对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评价系统功能分类。河流生态系统的效劳功能具体表达在供水、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水生生物栖息、纳污、降解污染
25、物、调节气候、补给地下水、泄洪、防洪、排水、输沙、景观、文化等多个方面,这是结合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结构特征和生态过程的认识。在具体探索中2021年,栾建国,陈文祥按照功能作用性质的不同,把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类型可归纳为淡水供应、水能提供、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休闲娱乐和文化孕育等9; 2022年,王欢等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组成特点、结构、特征、生态过程和效用,将香溪河生态系统的效劳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功能、调节支持功能、文化功能三大类57。其中,水供应、水产品、水电、水运、旅游、基因产品提供等称为直接使用价值,而贮水功能、大气组分调节、控制侵蚀、输沙、气
26、候调节、调蓄洪水、净化、养分循环和输送、野生生物栖息地、文化教育科研等称为间接使用价值;2022年,邵宁平等人提出银川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效劳分为3大类,即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休闲价值。同时又将每类价值做了细分,直至能直接进行价值评估,即把3大类分为10个亚类,根本上涵盖了银川市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效劳价值62;2022年,肖建红根据河流生态系统提供效劳的类型和效用,尝试性的将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划分为河流生态系统产品和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两方面共计15个分支功能。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产品包括供水、水产品生产、内陆航运、水力发电、休闲娱乐,文化美学6项功能,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包括调蓄洪水、河流输沙
27、蓄积水分、净化环境、固定、养分循环、提供生境、生物多样性9 项功能63;2022年,唐国滔系统归纳了河流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并将其分为五大类:直接利用价值(Direct use vaiue)64、间接利用价值(Indirect use value)65、选择价值66(Option value)、存在价值(Existence value)和遗产价值。其中,他将生态系统产出农产品、林产品、食品、鱼类产品及其它生产原料等,能用市场价格来衡量的归为直接利用价值,把调节气候、调节水量、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等这类无法在市场中交换局部看成为间接利用价值;把人们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刻选择使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义为未来
28、价值或潜在价值40。1.3青竹江研究区域根本状况青竹江流域概况.1自然概况青竹江,古称醍醐水、啼孤水、清水、清溪,又称清江河、清水河、清水江、清江、清溪河、下寺河、黄沙河、上寺河,是嘉陵江上游重要支流。河流呈东西走向,发源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西北的摩天岭大草坪,河源海拔高程高度3839m,全长204公里,流域面积2873,河口流量61.3s,总落差3098m,水能理论蕴藏量16.6万,流域河段平均坡降为4.5967。上源称唐家河,转南过关虎、棉纱坝,至青溪镇右纳青溪河南河,以下乃称青竹江又称下寺河。转东过大水,又东北过桥楼乡,左纳三锅石沟又称兔子河、东阳沟;急折东南至曲河乡,右纳大石河;
29、再转东北过康坝,至古城沟左纳乐安河古城沟;又转东南过大坪、康乐,右纳石坝沟陶龙河;过关庄镇,右纳樟河沟、苏河沟;又折东北,左纳毛坝沟(白石河);东至凉水镇,左纳大院河;又转东南至芙坪,左纳楼子河;转南偏东过大佛滩、马鹿乡,右纳雁门河六河沟;曲折转东北流,过竹园镇,入剑阁县境,过上寺镇,右纳三江河凉水沟;折北转东又北入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转东北至宝轮镇,转东偏南,在宝轮镇平安坝平安坝村处注入白龙江后在昭化区古称昭化县,原元坝区昭化镇两河口现昭化镇土基坝村境内处流入嘉陵江。.2水文特征青竹江地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上游一线森林茂盛、植被良好,水系发育好,支流较多,且成树状较均匀地分布于沿江
30、两岸。中上游属高山峡谷,河面狭窄,河流坡陡流急,河水清澈,含沙量小,泥沙侵蚀轻微,河中沙石主要来源于崩塌体,只有少量来自地表冲刷,大暴雨时常有泥石发生。下游为浅丘地区,植被相对较差一些,河面逐渐开阔,坡降减缓,水流相对平缓,主河道平均宽度200m左右广元市水文局供。青竹江属龙门山脉麓头山暴雨区,主要特点为雨量大,强度大,笼罩面积较大,集雨面积约在10001000068,但是暴雨历时较短,一次暴雨历时约一天左右,主雨峰历时一般在12小时以内。且青竹江中上游段以高山峡谷为主,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滞流时间短,暴雨往往在流域内形成大洪水,且一般多产生在每年的6至9月之间。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发生时间一般在7
31、8月,个别年份也可能出现在9月和10月,其中7-8月发生大洪水占历年的80.0%以上,近年来9月和10月发生大洪水的机率有较大的增长。青竹江流域的径流主要来自于降水,其次为地下水和融雪水补给。由于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降水量占全年径流的90.0%左右。汛期时有暴雨洪水发生,非汛期又因降水偏少径流较少。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3泥沙特征青竹江流域森林茂密,植被良好,由于青竹江流域位于龙门山脉麓头山暴雨区,河道中上游属高山峡谷地带,河面狭窄,河流坡陡流急,河水清澈,含沙量小,泥沙侵蚀轻微。河中沙石主要来源于崩塌体,少量来自地表冲刷。由于2022年“5.12地震对上游山体
32、的破坏影响较大,如今遇大暴雨时常有泥石流发生。据冯家坝河段观测资料,青竹江年平均流量5.13,洪峰最大流量曾达1000,年平均径流总量1.35亿,年均输沙145.4万t广元市水文局供。 .4气象特征青竹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地区,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温热、多雨、潮湿。四季清楚,降水充分,热量充足,无霜期长,冬春常有旱象,夏秋易发生洪涝灾害。青竹江流域地形较复杂,地势高差悬殊,海拔高度在450-3000m之间,气候差异明显,流域中、下游逐渐过渡到浅丘平坝湿润季风气候地区,终年气
33、候较温和,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200mm左右。青竹江流域由于受大气环流、季风气候和地势高差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在时间、地域分布上极不均匀。青竹江社会开展概况青竹江横跨广元市青川、剑阁、利州三个区县,全长204公里,对其流域人畜饮用水、工农业生产、旅游及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青竹江流域上分布多处自然和人文遗产。其中有著名的蜀道古代称金牛道、阴平道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今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等,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如阴平村清溪镇北部,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4、20,因三国时邓艾偷渡阴平,因阴平古道从境而过得名。正打造为“川北旅游第一村。青溪古镇已于2022年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风景区。唐家河已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生态综合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万公顷。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目前已经升格为国家4A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该公园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辐射人口近10万。顺江而下,剑门关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属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
35、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2022年9月被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翠云廊,又称“皇柏、“张飞柏,是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位于剑阁县境内,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虽历经千古沧桑,仍然生机盎然。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如今,青川生态文化园县城创立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剑阁县的鹤鸣山3A级旅游景区已经通过验收、剑门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全面建设、上寺乡“仙女溶洞景区全面招商以及剑门关、翠云廊创5A步伐紧促。在城镇开展和经济建设上,彰显出青竹江流域如今的热闹与
36、繁华。青川县竹园镇,是青川南大门,素有九寨黄龙旅游北环线的要冲之称,是青川县的经济强镇,广元市的工业重镇,全镇幅员面积60,人口约3万。剑阁县下寺镇,县城于2021年9月由普安镇迁至这里。2021年,该镇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城镇。经过几年的大力开发建设,城市根底设施初步完善,城市开展已从“搬迁期转变为“开展期,城市建设和剑门工业园区等一大批工程大力推进,各项功能逐渐配套和完善。目前,城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人,不久将开展成为青竹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利州区宝轮镇地处青竹江河与白龙江集合处,自秦汉以来,即为蜀道重镇,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集镇史。该镇幅员面积155.51,人口近
37、7万,年均工业总产值5.7亿元,是广元市的卫星城市和新兴的工业区。该镇经济活泼,实力较强,是川陕甘的重要物资交流集散地,镇域税收排列广元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第一名。目前,该镇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开展迅速。工业与商贸经济开展态势强劲,水电与矿山能源、冶炼轧钢、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商贸餐饮五大产业已形成。广元市经济开发区的三江工业园区落户该镇的青竹江边,目前正紧张建设之中。 青竹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青竹江流域虽然水能、矿产、鱼类等资源十分丰富,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鱼类养殖及生态系统效劳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目前,国家、社会以及广阔人民群众对环境、生态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青竹江流
38、域各级政府加大了保护青竹江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局部不利因子如砂石开采、挖沙、取水、电鱼、侵占湿地、修筑石堰等因当地环保、渔政、水务等管理部门加强执法和管理而改善。但是,在青竹江上,现已规划15座水电站广元市水文局供,这些水电站的逐步修建将对青竹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态系统及物种变化将受到影响。另外,在青竹江局部河段,当地政府、开发企业在防洪河堤、景观打造修建上缺乏考虑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有的甚至简单粗暴。如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与宝轮镇之间的青竹江段,目前正建设工业园区广元市三江新区工业园,施工企业对该段河堤采取直接水泥硬化,这严重破坏了青竹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及青
39、竹江河流自净能力。1.4.本研究目的和意义江河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水资源危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的强度不断上升、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如何科学地评价河流在不同情况下给人类带来的效益,进而有效地开发与管理河流生态系统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青竹江属嘉陵江上游重要支流,自古以来具有流量大、水质好、沿江污染小、生态保护相对较好等特点。20世纪后半期,由于盲目、无方案的取沙、淘金、修筑拦河坝、捕鱼、侵占湿地、河堤施工建设等使青竹江河床急剧缩小,生物种群锐减。本研究通过对广元市青竹江代表河段陈家坝段的水生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从生物多样性等
40、角度出发,了解藻类植物和鱼类群落特征,分析水生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在实地调查根底上,根据所研究流域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历史资料评估出青竹江生态系统效劳价值。目的在于,建立一套适合青竹江生态效劳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增强沿江群众对青竹江的保护意识;提高当地政府、相关组织对青竹江潜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认识。同时,为青竹江后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保护,河流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评价,沿江居民生活的改善,提供更多坚实的科学依据及“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及“宜居广元的建设提供参考。1.5研究技术路线本论文通过在青竹江江段竹园镇陈家坝水生生态环境调查以及对青竹江流域河流生态效劳功能分类上根底上,结合流
41、域的特点与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一套青竹江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整个青竹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效劳功能进行初步评价和计算。最新 精品 Word 欢迎下载 可修改第二章、青竹江水生生态环境调查水生生态环境是河流生态效劳价值评价的根底,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表达69。河流水生生态环境的调查对于了解生物多样性、水体环境质量、维护水体生态平安和评估生态系统效劳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青竹江,又名清江河,发源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西北部海拔3837.1m的大草坪和摩天岭南麓,分布在境内西部和中南部,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镇、桥楼乡、曲河乡、前进乡、关庄镇、凉水镇、七佛乡、马鹿乡、竹园镇汇
42、入黄沙河又名青竹江、下寺河,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注入白龙江。河流全长204,流域面积2873。青竹江自古以来具有流量大、水质好、沿江污染小、生态保护相对较好等特点,但20世纪后半期,由于流域人民盲目、无方案的取沙、修筑拦河坝、捕鱼、侵占湿地等使青竹江河床缩小,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水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威胁。分类多样性指数方法是基于物种间亲缘关系的群落形态分类学指数,依据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定量的描述鱼类群落的分类多样性和分类差异性70(。分类多样性指数中的主要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客服了传统多样性指数中依赖于取样大小和取样方法上的诸多弊端,分析结果更为全面的反响生物多样性的现
43、状和特点71。自出现伊始,分类多样性指数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定量比较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尤其是在海洋及河口区域的生物类群,而在淡水生物群落方面那么鲜有报道10, 72-73。本文拟选择青竹江竹园镇陈家坝段的水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水生藻类和鱼类群落特征,分析和评价水生生物多样性分类多样性特征,以期为青竹江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效劳价值评价提供参考依据。2.1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该河段的浮游藻类植物和鱼类。目的是从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出发,了解藻类植物和鱼类群落特征,分析水生生物多样性特征,以期为青竹江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效劳价值评价提供参考依据。2.2 样点设置和样本采集方法在青竹江竹园镇陈家坝段设置2
44、个水生生态环境调查采样点Latitude/longitude: 32O1300.332 O 4041.3N,105 O1950.8105 O3014.1E,Altitude: 450579 m,其中一个采样点位于青竹江竹园镇陈家坝段某采砂厂下游约5km采样点1,第二个采样点位于采沙厂下游2 km采样点2处,两个采样点间有一高度为0.5 m的拦河坝约位于采砂厂下游2.5 km处。两个采样点河床均为鹅卵石。调查于2022年1月12-17日进行。根据河流地形地貌特点,每个采集点段被拦河网网目4 mm随机隔开为3个约50米宽的鱼类采集区,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采集工具为肩背式电鱼机(800W,24V),
45、沿水中逆流而行,每次采集时间约为0.5h。采集的鱼类标本现场用酒精或福尔马林固定,依据相关文献74对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编号后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标本室。水生藻类植物调查使用25#浮游生物网在水面和0.5m深的水层之内,以每秒0.2-0.3m的速度作“形循回缓慢拖曳约3-5分钟。采集的样品参加鲁哥氏液固定,静置并浓缩,并参考文献75在显微镜下鉴定种类。2.3 采集河段生物分类多样性分析基于每个河流区段之间物种出现或缺乏的二元数据计算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计算公式如下76:+,+其中wij为第i和j个种类在分类系统树中的路径长度,S为种类数。本研究中分类等级确定为门、
46、纲、目、科、属和种,共6个水平。+表示群落所有物种之间路径长度的理论平均值,+为与+的偏离程度,也可以视为衡量分类多样性复杂程度的一个指数。不同分类等级间加权路径长度的权重值表2-1、+和+均由PRIMER5.2软件包的TAXDTEST求得77。表2-1 各分类等级多样性权重值Table 2-1 Branch weight on species in different taxon level分类等级classification grade路径长度的权重the weight of path length种Species16.7属Genus33.3科Family50目Order66.7纲Clas
47、s83.3门Phylum1002.4结果水生生物种类组成及特征两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水生藻类植物共4门5纲9目12科23属58种(包括变种)附表1。其中,硅藻门的物种数量最为丰富,有8科51种,占总物种数量的87.90%;其次为黄藻门,2科4种,占6.90%;蓝藻门,1科2种,占3.45%;矽藻门1科1种,占1.72%。两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14种,隶属于14属4科2目1纲附表2,其中,鲤形目3科12属12种,占总物种数量的85.71%;鲶形目1科2属2种,占14.29%。从食性组成中来看,杂食性6种,占总物种数量的42.86%;底栖昆虫食性5种,占35.71%;着生藻类食性3种,占21.43%。水生生物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特征根据水生藻类名录附录1和鱼类名录附录2,分别计算了采样河段的水生藻类和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分析结果说明,采样河段的水生藻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为70.4,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为59.6,且它们值均较稳定,其值不随物种数的变化而变化图2-2;而采样河段的水生藻类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为545.5,鱼类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为104.0,其值在物种数很小的时候均出现值偏小的情况图2-3。图2-2 青竹江陈家坝段水生藻类和鱼类分类平均差异指数95%置信漏斗曲线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