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0 ,大小:7.19MB ,
资源ID:8462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物理热4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物理热4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ppt

1、本科生课程本科生课程 建筑物理(热)建筑物理(热)-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展长虹展长虹 (副教授(副教授/博导)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建筑学院2021/6/161课程目录绪论1.建筑热工基础知识2.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3.建筑保温与节能 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5.建筑防热与节能2021/6/162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2 围护结构的防潮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3

2、防潮防潮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耐久性耐久性保温性能保温性能室内环境品质室内环境品质空气含有水蒸气空气含有水蒸气室内外温度变化室内外温度变化客客观观现现实实 围护结构表面或围护结构表面或内部产生凝结内部产生凝结2021/6/164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人体舒适要求空气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人体舒适要求空气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湿度过湿度过大或过小会影响舒适度。大或过小会影响舒适度。室内外环境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如家具、材料等室内外环境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如家具、材料等保持其物理性能所需,但需适中。保持其物理性能所需,但需适中。湿度过大使围

3、护结构发生冷凝的可能增大,会湿度过大使围护结构发生冷凝的可能增大,会影响其热工性能影响其热工性能湿度的必要性湿度的必要性2021/6/165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冷凝: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与之相接触的空气冷凝: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与之相接触的空气露点温度时,出现冷凝水的现象。露点温度时,出现冷凝水的现象。外围护结构的冷凝可分两种情况:表面凝结表面凝结内部凝结内部凝结2021/6/166n表面凝结表面凝结,就是在外围护结构表面上出现凝结水,就是在外围护结构表面上出现凝结水,其原因是由于水蒸气含量较多而温度高的空气遇到其原因是由于水蒸气含量较多而温度高的空气遇到冷的表

4、面所致;冷的表面所致;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n内部凝结内部凝结,是当水蒸气通过外围护结构时,遇到结构内部某个冷区温度达到或低于露点时,水蒸气即形成凝结水,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2021/6/167n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1.用于结构中的材料的原始湿度用于结构中的材料的原始湿度;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2.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材料的水分;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材料的水分;3.由于毛细管

5、作用,从土壤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由于毛细管作用,从土壤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4.由于受雨、雪的作用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由于受雨、雪的作用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5.使用管理中的水分,生产过程中使用水,使地板和墙的下部受潮。使用管理中的水分,生产过程中使用水,使地板和墙的下部受潮。6.由于材料的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由于材料的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7.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发生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发生冷凝。2021/6/168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2 围护结构的

6、防潮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9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10n材料的吸湿特性用材料的吸湿特性用平衡湿度平衡湿度平衡湿度平衡湿度来表示。来表示。n n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把一块干的材料试件置于湿空气中,:把一块干的材料试件置于湿空气中,材料试件会从空气中逐步吸收水分(空气中的水材料试件会从空气中逐步吸收水分(空气中的水蒸气)而

7、变潮,蒸气)而变潮,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干燥状态干燥状态吸水状态吸水状态吸湿硅胶吸湿硅胶2021/6/1611n平衡湿度:当材料试件与某平衡湿度: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湿度)的空气处于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热湿平衡时,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空气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一致温度一致(热平衡热平衡),),试件的重试件

8、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湿平衡),),这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平衡湿度。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如图。4.1.1 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最大吸湿湿度最大吸湿湿度“S”形曲线材料的吸湿强度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2021/6/1612n建筑材料吸收的水分,是靠着水分子与材料骨架表面分子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分子作用力分子作用力分子作用力,以及水的表面张

9、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作用保持在材料内部。n n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量的多少。量的多少。量的多少。量的多少。当含水量很低时,水分子与材料的结合是非常牢固的。在严重受潮的材料中,结合就较弱,所以水分较易自由的迁移。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2021/6/1613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

10、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14n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湿度差差(材料含湿量)和温度差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从高势位面向低势位面转移。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热量传递的动力热量传递的动力是什么?是什么?2021

11、/6/1615n材料内所包含的水分,可以以三种形态存在:气态(水蒸气)、液态(液态水)和固态(冰)。n在材料内部可以迁移的只是两种相态:一种是气态的扩散方式迁移(又称水蒸气渗透);一种是以液态水分的毛细渗透方式迁移。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2021/6/1616n当材料湿度当材料湿度最大吸湿湿度时最大吸湿湿度时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材料中的水分尚属吸附水,这种吸附水分的迁移,

12、是先材料中的水分尚属吸附水,这种吸附水分的迁移,是先经蒸发,后以气态形式沿水蒸汽分压力降低的方向经蒸发,后以气态形式沿水蒸汽分压力降低的方向材料内部就会出现自由水,这种液态水将从含湿量高的材料内部就会出现自由水,这种液态水将从含湿量高的部位向低的部位产生毛细迁移部位向低的部位产生毛细迁移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水分迁移水分迁移空气湿度空气湿度2021/6/1617n外围护结构的水分迁移外围护结构的水分迁移 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外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着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

13、护结构向低的一侧渗透扩散。若设计不当设计不当设计不当设计不当,水蒸汽通过围护结构时,会在材料的孔隙中凝结成水或冻结成冰,造成内部冷凝受潮造成内部冷凝受潮造成内部冷凝受潮造成内部冷凝受潮。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2021/6/1618对于围护结构,稳态下纯蒸汽渗透过程的计算对于围护结构,稳态下纯蒸汽渗透过程的计算与稳定传热的计算方法完全相似与稳定传热的计算方法完全相似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

14、中的水迁移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对围护结构的湿状况,还是采用粗略的分析方法,即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对围护结构的湿状况,还是采用粗略的分析方法,即按稳定条件下单纯的水蒸汽渗透过程考虑。按稳定条件下单纯的水蒸汽渗透过程考虑。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1)即在计算中,)即在计算中,室内外室内外室内外室内外空气的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水蒸汽分压力水蒸汽分压力水蒸汽分压力都取为都取为定值定值定值定值,不随时间改变;不随时间改变;2)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围护结构内部围护结构内部液态水分液态水分液态水分液态水分的转移,也不考虑的转移,也不考虑热湿交热湿交热湿交热湿交换过程换

15、过程换过程换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影响。2021/6/1619n稳态条件下,通过围护结构的稳态条件下,通过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量蒸汽渗透量蒸汽渗透量蒸汽渗透量,与室内外的,与室内外的水蒸水蒸水蒸水蒸气分压力差气分压力差气分压力差气分压力差成正比,与渗透过成正比,与渗透过程中受到的程中受到的阻力阻力阻力阻力成反比。即成反比。即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蒸汽渗透强度,蒸汽渗透强度,g/(m2h)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m2hPa/g室内空气的水蒸室内空

16、气的水蒸气分压力气分压力,Pa室外空气的水蒸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气分压力,Pa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与传热过程计算相似!2021/6/1620任一分层的厚度,m任一分层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g/mhPa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表明材料的透气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表明材料的透气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材料孔隙率越大,透气性越强。材料孔隙率越大,透气性越强。H0

17、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m2hPa/g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2021/6/1621 油毡油毡 静止空气静止空气 玻璃棉玻璃棉 玻璃和金属玻璃和金属 不渗透蒸汽不渗透蒸汽 垂直空气间层和热流由下向上的水平间层垂直空气间层和热流由下向上的水平间层n应指出,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还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计算中采用的是平均值。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0.00018=0.018=0.065=0.135 单位:g/mhPa2021/6/1622n

18、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近似取为Pi和Pe,围护结构任一层的内界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计算公式: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n由于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湿转移阻表面的湿转移阻表面的湿转移阻表面的湿转移阻,与结构材料层的蒸汽材料层的蒸汽材料层的蒸汽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渗透阻渗透阻渗透阻本身相比是很微小的,所以在计算总蒸汽渗透阻时可忽略不计。m=2,3,4,n从室内一侧算起,由第一层至第m-1层的蒸汽渗透阻之和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与确定内部温度相似!与与“导热热阻导热热阻”类比类比与

19、与“对流换热热阻对流换热热阻”类比类比2021/6/1623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24内部冷凝的危害内部冷凝的危害?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 所以在设计之初,应分析所设计的构造方案是否会产生内部冷凝现象,以所以在设计之初,应分析

20、所设计的构造方案是否会产生内部冷凝现象,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其影响程度便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其影响程度1)内部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受潮,材料受潮后,导热系)内部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受潮,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2)此外,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保温材)此外,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保温材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危害很大,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危害很大,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还记得还记得“热电模拟实验热电模拟

21、实验”吗?吗?2021/6/1625n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可按下述步骤进行:象,可按下述步骤进行:(1)(1)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确定室内外水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确定室内外水蒸气分压力蒸气分压力Pi和Pe,然后根据公式(,然后根据公式(4-34-3)计算)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出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出P的分布的分布线。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4.4.建筑围护结构的

22、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确定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并作出相应确定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并作出相应的最大水蒸气分压力的最大水蒸气分压力(饱和水蒸汽分压力饱和水蒸汽分压力Ps)的分布线。的分布线。(3)(3)根据根据P和和Ps线相交与否判定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线相交与否判定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PiPiPePe不产生冷凝不产生冷凝产生冷凝产生冷凝单一均质层材料单一均质层材料2021/6/1626经判别若出现内部冷凝时,可按经判别若

23、出现内部冷凝时,可按下述近似方法估算下述近似方法估算冷凝强度冷凝强度冷凝强度冷凝强度和和采暖采暖采暖采暖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冷凝界面冷凝界面经验和理论都已判明,在蒸汽渗透的途径中,若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经验和理论都已判明,在蒸汽渗透的途径中,若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汽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汽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叫做围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叫做围护结构内部的护结构内部的“冷凝

24、界面冷凝界面”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27显然,当出现内部冷凝时,冷凝界显然,当出现内部冷凝时,冷凝界面处的水蒸汽分压力已达到该界面面处的水蒸汽分压力已达到该界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Ps,c。则,冷凝强度为:则,冷凝强度为: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Pa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Pa冷凝界面处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Pa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入一侧的蒸汽渗透阻,m2hPa/g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出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25、m2hPa/g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冷凝界面冷凝界面2021/6/1628采暖期内采暖期内采暖期内采暖期内总的冷凝量的近似估算值为:总的冷凝量的近似估算值为:当地采暖期的延续天数,当地采暖期的延续天数,day采暖期内保温层材料湿度采暖期内保温层材料湿度(重量湿度重量湿度)的的增量为:增量为:应指出应指出,上述的估算是很粗略的,当出现内部冷凝后,必须考虑冷凝范围内的液,上述的估算是很粗略的,当出现内部冷凝后,必须考虑冷凝范围内的液相水分的迁移机理,方能得出较

26、精确的结果。相水分的迁移机理,方能得出较精确的结果。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保温层厚度,保温层厚度,m保温材料的干密度,保温材料的干密度,kg/m3g/m2百分比,重量湿度换算系数,换算系数,gkg2021/6/1629例例4-1 试检验图试检验图4-6所示的外墙结构是否会产生内所示的外墙结构是否会产生内部冷凝,若产生冷凝,试计算冷凝强度。已知部冷凝,若产生冷凝,试计算冷凝强度。已知ti=16,i=60%,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te=-4.0,

27、平均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 i=50%。解:解:(1)计算各分层的热阻和水蒸汽渗透阻)计算各分层的热阻和水蒸汽渗透阻(2)计算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计算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3)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和水蒸汽分压力)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和水蒸汽分压力(4)计算冷凝强度)计算冷凝强度图图4-6 外墙结构外墙结构1-石灰砂浆石灰砂浆 202-泡沫混凝土泡沫混凝土(=500kg/m3)503-振动砖板振动砖板 140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5分钟!

28、分钟!2021/6/1630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2 围护结构的防潮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31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1 4.2.1 防止和控制防止和控制表面表面冷凝冷凝4.2.2 4.2.2 防止和控制防止和控制内部内部冷凝冷凝2021/6/1632若设计围护结构时考虑了若设计围护结构时考虑了最小传热阻最小传热阻最小传热阻最小传热阻的要求,保证内的要求,保证内壁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一般不会出现表面冷凝现象。壁面温度高于露点温

29、度,一般不会出现表面冷凝现象。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1 4.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n1.正常湿度的房间:使用中应尽量使外围护结构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如使用中应尽量使外围护结构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如家具、壁橱等不宜紧靠外墙布置。家具、壁橱等不宜紧靠外墙布置。考虑哪些因素制定?当供热设备放热不均匀时,会引起内表面温度波动。内表当供热设备放热不均匀时,会引起内表面温度波动。内表面宜采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以减少周期性冷凝的可能。面宜采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以减少周期性冷凝的可能。2021/6/

30、1633n2.高湿房间:浴室、游泳馆、冷库等高湿房间:浴室、游泳馆、冷库等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1 4.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游泳馆游泳馆高湿厂房高湿厂房/车间车间2021/6/1634n2.高湿房间高湿房间高湿房间:一般指冬季室内相对湿度高于高湿房间:一般指冬季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5%,相应,相应室温在室温在18-20以上的房间。以上的房间。对于高湿房间,容易产生表面冷凝和滴水现象,要预防结对于高湿房间,容易产生表面冷凝和滴水现象,要预防结构材料的锈蚀和腐蚀等有害的湿气作用。构材料的锈蚀

31、和腐蚀等有害的湿气作用。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1 4.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室内气温已接近露点温度(如浴室、室内气温已接近露点温度(如浴室、洗染间等)的高湿房间,即使加大围护洗染间等)的高湿房间,即使加大围护结构的热阻,也不能防止表面冷凝,这结构的热阻,也不能防止表面冷凝,这时应力求避免在表面形成水滴掉下来,时应力求避免在表面形成水滴掉下来,并防止表面凝水渗入围护结构的深部,并防止表面凝水渗入围护结构的深部,使结构受潮。使结构受潮。2021/6/1635为避免围护结构内部受潮,高湿房间围

32、护结构的内表面应设为避免围护结构内部受潮,高湿房间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设防水防水层层;对于间歇性处于高湿条件的房间,为避免凝水形成水滴,围护;对于间歇性处于高湿条件的房间,为避免凝水形成水滴,围护结构内表面可增设吸湿能力强且本身又耐潮湿的结构内表面可增设吸湿能力强且本身又耐潮湿的饰面层或涂层饰面层或涂层(SWA SWA 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1 4.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对于连续处于高湿条件,又不允许房顶对于连续处于高湿条件,又不允许房顶内表面的凝水滴到设备

33、和产品上的房间,内表面的凝水滴到设备和产品上的房间,可可设吊顶设吊顶(吊顶空间应与室内空气流通)(吊顶空间应与室内空气流通)将滴水有组织地引走,或加强屋顶内表面将滴水有组织地引走,或加强屋顶内表面的通风,防止形成水滴。的通风,防止形成水滴。2021/6/1636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1 4.2.1 防止和控制防止和控制表面表面冷凝冷凝4.2.2 4.2.2 防止和控制防止和控制内部内部冷凝冷凝2021/6/1637理论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尚不能满足解理论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尚不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决实际

34、问题的需要。目前在设计中,主要靠实践中的经验和教目前在设计中,主要靠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来改善围护结构内部的湿状况。训来改善围护结构内部的湿状况。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2021/6/16381.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2.设置隔汽层设置隔汽层3.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

35、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2021/6/16391.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 同一气象条件下,使用相同材料,同一气象条件下,使用相同材料,但材料层次布置不同,则会出现不同但材料层次布置不同,则会出现不同情况。如图情况。如图4-8。材料层布置应尽量在水蒸气渗透材料层布置应尽量在水蒸气渗透的通路上做到的通路上做到进难出易进难出易。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有内部冷凝有内部冷凝无内部冷凝无内部冷凝保温层保温层indoorindoor导热系数小,

36、蒸导热系数小,蒸汽渗透系数大汽渗透系数大进进难难出出易易USD屋面,就是根据屋面,就是根据“进难出易进难出易”原则原则提出的提出的双玻或三玻窗,也应遵双玻或三玻窗,也应遵循循“进难出易进难出易”原则原则2021/6/1640 采用隔汽层(采用隔汽层(沥青、油毡或铝箔等沥青、油毡或铝箔等)防止或控制内部冷)防止或控制内部冷凝是目前设计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措施。凝是目前设计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措施。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2.2.设置隔汽层设置隔汽层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图图4-10 设置

37、隔蒸汽层防止内部冷凝设置隔蒸汽层防止内部冷凝(a)未设隔汽层;()未设隔汽层;(b)设置隔汽层)设置隔汽层PPsPsP需注意,隔需注意,隔汽层不是完汽层不是完全不能透过全不能透过水蒸汽水蒸汽2021/6/16412.2.设置隔汽层:设置隔汽层:为达到良好效果,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为达到良好效果,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围护结构内部正常湿状况所必需的蒸汽渗透阻。)保证围护结构内部正常湿状况所必需的蒸汽渗透阻。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理论上,任何物质都理

38、论上,任何物质都能渗透水蒸汽。不同能渗透水蒸汽。不同材料隔汽层透过水蒸材料隔汽层透过水蒸汽能力不同。汽能力不同。(2)隔汽层应布置在蒸汽流入的一侧。)隔汽层应布置在蒸汽流入的一侧。2021/6/1642(1)保证围护结构内部正常湿状况所必需的蒸汽渗透阻。)保证围护结构内部正常湿状况所必需的蒸汽渗透阻。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 一般的采暖房屋,允许在围护结构内部出现少量的冷凝水,在暖季一般的采暖房屋,允许在围护结构内部出现少量的冷凝水,在暖季会蒸发出去,但为了保

39、证结构的耐久性,采暖期间围护结构中的会蒸发出去,但为了保证结构的耐久性,采暖期间围护结构中的保温材保温材保温材保温材料料料料,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的湿度的湿度的湿度的湿度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见表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见表4-22021/6/1643根据采暖期间保温层内湿度的允许根据采暖期间保温层内湿度的允许增加量,由下式可得出冷凝计算界面增加量,由下式可得出冷凝计算界面内侧所需的蒸汽渗透阻为:内侧所需的蒸汽渗透阻为:若内侧部分实有的蒸汽渗透阻小于上式确定的最小若内侧部分实有的蒸汽渗透阻小于上式确定的最小值时,应设置隔汽层或提高已有隔汽层的隔汽能力。值时,应设置隔汽层或提高已

40、有隔汽层的隔汽能力。常用隔汽材料的蒸汽渗透阻见表常用隔汽材料的蒸汽渗透阻见表4-3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如何导出?2021/6/1644采暖房屋应布置在保温房内侧;冷库应布置在隔热层外侧。(2)隔汽层应布置在蒸汽流入的一侧)隔汽层应布置在蒸汽流入的一侧图中隔汽层设在常年高湿一侧。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若在全年中存在着反向的

41、蒸汽渗透现象,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内外侧都布置隔汽层。设置双层隔汽层一定要慎重。(施工质量必须严格保证)。有些情况可忽略一个方向的渗透。必要时可考虑在保温层的中间设置隔汽层来承受反向的蒸汽渗透。水蒸汽主要来自室内水蒸汽主要来自室外2021/6/1645(a a)冬季受潮时的情况)冬季受潮时的情况)冬季受潮时的情况)冬季受潮时的情况 (b b)暖季蒸发干燥的情况)暖季蒸发干燥的情况)暖季蒸发干燥的情况)暖季蒸发干燥的情况图图图图4-12 4-12 有通风间层的围护结构有通风间层的围护结构有通风间层的围护结构有通风间层的围护结构3.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设置隔汽层虽

42、能改善围护结构内部的湿状况,但并不是最妥善的方法,因为:1)隔汽层的隔汽质量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保证。2)采用隔汽层后,会影响房屋建成后结构的干燥速度。对高湿房间围护结构的防冷凝效果不佳。在围护结构中设置通风间层通风间层通风间层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泄汽沟道泄汽沟道泄汽沟道的办法往往更为妥当,能让进入保温层的水分有出路。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这项措施特别适用于高湿房间的外围护结构以及卷材防水屋面的平屋顶结构。由于保温层外侧设有一层通风间层,从室内渗入的蒸汽,可

43、借不断与室外空气交换的气流带走,对保温层起风干作用2021/6/1646图4-13为瑞典一建筑实例,其墙体外表面为玻璃板,原来在玻璃板与其内部保温层之间有小间隙,墙体内部无冷凝;改建后玻璃板紧贴保温层,原起到泄汽沟道作用的小间隙消失,一年后保温材料内冷凝严重,体积含湿量高达50%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2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围护结构的防潮4.2.2 4.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2021/6/1647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2 围护结构的防潮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

44、/6/16484.3.1 夏季结露及其危害4.3.2 夏季结露的成因4.3.3 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4.3.4 地面结露的原因4.3.5 防止地面泛潮的措施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49我国我国南方的广大湿热气候区南方的广大湿热气候区,在春夏之交的梅雨时节,在春夏之交的梅雨时节,或在久雨初晴之际,或在台风骤雨来临前夕,一般自然或在久雨初晴之际,或在台风骤雨来临前夕,一般自然通风房屋内普遍产生夏季结露现象。导致墙面泛潮,地通风房屋内普遍产生夏季结露现象。导致墙面泛潮,地面淌水,衣物发霉,装修变形,闷

45、湿难忍。面淌水,衣物发霉,装修变形,闷湿难忍。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4.3.1 4.3.1 夏季结露及其危害夏季结露及其危害 若采用热惰性较大,表面呼吸性较差的围护结构时,若采用热惰性较大,表面呼吸性较差的围护结构时,上述结露之危害尤为突出,且以上述结露之危害尤为突出,且以首层地面首层地面最为明显。最为明显。与冬季结露相比,夏季结露的强度更大,持续的时间与冬季结露相比,夏季结露的强度更大,持续的时间更长,受害的区域或人群更多。所以,更长,受害的区域或人群更多。所以,建筑师和建筑技建筑师和建筑技术工作者必须对夏

46、季结露给予充分的认识和注意术工作者必须对夏季结露给予充分的认识和注意。2021/6/16504.3.1 夏季结露及其危害4.3.2 夏季结露的成因4.3.3 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4.3.4 地面结露的原因4.3.5 防止地面泛潮的措施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51 所谓“差迟凝结差迟凝结差迟凝结差迟凝结”就是春末室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都骤然增加时,建筑物中的物体表面温度由于热容量的影响而上升缓慢,滞后若干时间而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导致高温高湿的室外空气流过室内低温表面时必然发生大强度的表面凝结。4

47、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4.3.24.3.2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的成因发生室内夏季结露必要且充分的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才发生差迟凝结,夏季结露现象也就不会产生了。所以,破坏上述三个必要充分条件之一,就是我们与夏季结露作斗争的出发点作斗争的出发点作斗争的出发点作斗争的出发点。5 5分钟!分钟!分钟!分钟!(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什么是“差迟凝结差迟凝结差迟凝结差迟凝结”

48、2021/6/16524.3.1 夏季结露及其危害4.3.2 夏季结露的成因4.3.3 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4.3.4 地面结露的原因4.3.5 防止地面泛潮的措施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53事实上,要完全破坏上述三个条件或者其中之一也并非易事。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而去降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只能有限地提高室内物体表面温度,只能暂时控制和减弱室外空气和室内表面的接触。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建筑设计、构造材料、使用管理上采取单一的或综合的措施和方法,减弱夏季结露的强度、危害和影响。4.4.建

49、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4.3.34.3.3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010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夏季防结露的措施有哪些?夏季防结露的措施有哪些?2021/6/1654(1)架空层防结露。架空地板对防止首层地面、墙面夏季结露有一定的作用。近来,广东地区大多把住宅首层设为车库等公用设施,地板脱离土地,提高了住宅首层地面的温度,降低了居室地面夏季结露的强度,很受城市居民欢迎。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4.3.34.3.3防止夏季结

50、露的措施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2)空气层防结露。利用空气层防潮技术可以满意地解决首层地板的夏季结露问题。空气层防结露地板构造如图4-14所示。2021/6/1655(3)材料层防结露。采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房间内表面,特别是地板表面特别是地板表面特别是地板表面特别是地板表面,采用如木地板、三合土、地毯等地面材料,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效果尚好。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3 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4.3.34.3.3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4)呼吸防结露。利用多孔材料的对水分吸附冷凝原理和呼吸作用,不仅可以延缓和减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