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议摘要2018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2018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面
2、较为狭窄。笔者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及实际调查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些许不足。1.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参与感不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历史悠久,是我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也是高校文学院(中文系)的主干专业,侧重于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工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文专业渐渐形成了以师为主;以教为主;的教学思维定式,强调教材的权威和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终将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军。因此,过分突出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
3、思维的发挥,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志,更无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授课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语言类和文学类课程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是非常重要的授课内容。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课程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都是中文系学生应掌握的核心课程,但很多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当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出现直接冲突时,转变教学目标侧重点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理解授课内容的能力,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借用工具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教学过程欠缺德育和美育从K、A、P三维教学目标来看
4、中文专业一直坚守着以知识与能力;(K)为主的教学目标;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教师开始注意到过程与方法;(P)的创新。中文系课程教授过程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正视。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由此可见,美育;和德育;在教学中占据重要
5、作用。4.学习成果测评以笔试为主中文专业必修课大都是闭卷笔试,单一地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仅靠临时复习;和主观发挥;便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合格或者及格以上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考核,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与检测体系,只注意到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5.课程系统安排不合理高校中文专业的部分课程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课时安排不均衡,如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微格教学实践课程只有半个学期;二是课程教学时间顺序安排不合理,如文学概论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文学史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导致部分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有理论先行;之感。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6、由上述问题可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牢牢抓住薄弱环节、把握好突出问题,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现提出五点建议: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在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大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阅读经典、写作、写字、自学等能力的提高。吉林省某师范类高校文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统计如表1所示。如表1所述,11项基本技能;实践活动切实做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志,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6项职业素质;实践活动体现了坚持以教师
7、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5项创新;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前两实践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深化,尤其是互联网+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这两项活动,切实培养并且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打造有温度;的教育教学。如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或者慕课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之美,体会中华语言的韵律美和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并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赏析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审美水平。3.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学校应
8、在着力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我们强调的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人才培养。如在微格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热爱且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学生,要组织专门的辅导团队,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写字能力、教学能力等加强培育,组织学生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等。4.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
9、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8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金课;这个概念首次正式写入教育部的文件。因此,高校教学要在稳中求进,分类指导,谋求更高的发展。如在古代汉语;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探索。再如外国文学;课堂,采用整本书阅读;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全方位检
10、验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学流派理解文章主旨。5.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创新双创;训练项目在高等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要严格把关,使创业计划落地,使创新训练有可行性。创新是金课;最鲜明的特点:首先,课程内容要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其次,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再次,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求真务实,在进行创新创业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前景计划,提高创新种子;开花结果的概率,减少资源浪费。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训练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实践活动。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2。在改革
11、的过程中,针对取得的宝贵经验和优秀成果,我们要给予肯定、加以发扬;针对出现的问题,要足够重视,及时调整、持续改进。例如在课堂的整体把握上,语言类课程可以借助互联网+;,深化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认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当代大学生思维开阔,借助工具书和其他互联网辅助工具,具备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真正缺少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正确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深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结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到阅读文献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始终坚持分类施教,结合学科专业,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多方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牢牢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争取获得多种能力,加快推进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参考文献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5.2林蕙青.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新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8-10-26.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议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作者:邸宏香 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