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051247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评价的内容: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一、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生活化,符合幼儿兴趣,来源于幼儿生活,应该是幼儿生活中真实的事和物,或者是通过媒体等渠道,幼儿能感知到的事和物。 活动内容要健康、正确,要符合幼儿年龄水平,活动内容可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来选取.二、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指活动中师幼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它是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向,其实现程度是判断活动效果的直接依据。评价的指标科学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充分挖掘了活动主题的教育价值; 整合性: 一次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多个领域的目标; 差异性:能根据本班实际,提出高、中、低三级分层目标 准确性:重点突出,难点定位准确

2、明确性:活动目的应具体、明确 三、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教具准备充分,恰当;采用身边的材料;创设有效的教育环境;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自身的准备: 教师要熟练掌握活动内容,活动内容需要背诵的,如故事、儿歌、歌词等应背诵熟练;需要操作的,如小实验、电化教学设备、小制作等要操作熟练;需要示范的,如动作、绘画、板书等要准确、到位,动作要注意镜面示范;体育、音乐等活动要注意准备合适的运动服饰和舞蹈服饰,使服饰与所教内容和谐统一。 为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要准备好环节间的过渡性语言,使各环节转换不露痕迹,活动具有整体感。 教师还要了解所教内容的相关知识,以避免被幼儿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问倒,出现难堪

3、的局面。 活动准备要求: 充分挖掘已有的教育资源,不宜每次都由教师去制作或购买.教具与学具应准备充分,如数学领域中,应让每一幼儿有一套相关学具.幼儿在挑选教具时,应体现幼儿为中心,贯彻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不宜给幼儿制定学具. 四、活动过程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共同提高。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激发起幼儿的兴趣,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活动过程的实施才能达到。评价的指标:教师、幼儿、师幼互动1.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是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评价的指标:

4、教态自然亲切语言规范能以丰富的身体动作、表情、语调来进行教学有较强的教育机智能灵活、正确处理偶发事件,在其中寻找教育契机,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能公正对待幼儿每一幼儿关心、信任每一位孩子,相信所有的幼儿都能学习、都能学好。教师要给每一位幼儿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对那些能力发展迟缓的幼儿,更要关怀备至,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对幼儿的提问都能给与有效的、积极的回应。教师要善于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发展水平,善于寻找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尽量针对每个幼儿进行指导。教育方法得当游戏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

5、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间接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幼儿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敏锐地感知幼儿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启发幼儿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等等。因此,集体教学方式应以引导发现为主要方式。要善于观察幼儿 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兴趣,通过幼儿直接感兴趣的内容或间接激发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操作。 各环节要求明确、活动组织有条理 活动各环节的安排应该是清晰的、连贯的;教师对活动时间的控制是弹性的,即教师根据幼儿的愿望、实际状态而设计安排,灵活把握活动时各环节的时间。教师有效的提问 设置多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通过操作、体验、思索、交谈、大胆猜

6、想、合作学习获得有益的经验。 依据教学中的关键点设计问题 据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提问的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误解。坚持正面教育 2.幼儿在进行评价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的效果直接显现在幼儿身上。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幼儿感兴趣 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态度和参与程度是评价活动效果的第一要素。幼儿自主活动的开展 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思考、探索、操作的程度幼儿能主动提出问题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使幼儿敢于大胆质疑,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发展他们的类比、联想等发散思维能力,使幼儿不只是停留在所学内容的表层理解上,而是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和创造。幼儿在活动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幼儿主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合作的深入程度 3. 师幼互动 师幼配合较多 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能根据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表现,随时反思、调整、改进活动的内容及进程 师幼关系融洽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要以平等、关怀、接纳、鼓励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成为幼儿的榜样,促进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积极地模仿、观察、交谈、纠正、合作,营造一种平等、宽舒,利于理解、激励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