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068951 上传时间:2021-04-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 透明、无气味、 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 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 一、活动一:观察水 1 、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 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

2、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 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 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 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 尝也有方法, 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 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 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 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

3、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 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 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 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 水是什么形状的? 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 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二、活动一:辨水识水 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 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 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1、提出任

4、务: (牛奶、醋、水、食用油、盐水) 师:每个小组桌上有五杯物质,分别标明了1、2、3、4、5 号,其中就有纯 净水,我们试着找找纯净水。 大家在找的过程中觉得可能是纯净水的放桌面,觉 得肯定不是纯净水的交上来。 2、分组活动: (1)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说说方法和理由。 (3)回顾刚才的活动,你们刚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这杯纯净水的?首先 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写记录单。 (引导学生分析辨识的顺序,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安全、快捷。最后能得 出人们辨识时一般遵循 一看二闻三品尝 的原则。) 三、活动三:水占空间 1、观察魔术: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师:老师

5、这儿有一个塑料盒, (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下面,我要表演一 个魔术。我先往里面装几个大石头, 装满了,还能装这样的大石头吗?再装一些 小石头,不能装小石头了。还能再装一些细沙吗?细沙也装进去了,又装满了。 还能装吗?装什么?为什么还能装水? (里面还有空间, 水因为可以流动, 还可以装进去, 水可以占据里面剩余的 空间。) 2、归纳概念: 师:适时板书,水占据空间。看来大家对水的认识又进一步了,有了新的发 现。 师:反过来,假如:先装满水,还能装石头吗? 四、拓展:说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水。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 过 水?这些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充分

6、交流后,教师利用PPT出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 图片或资料中, 可有隐含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如 教材展现的有晶萤剔透的露珠, 也可以展示雪山上覆盖的冰层, 以此拓宽学生的 认识。) 板书设计: 用气泡图形式板书水的特点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2、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

7、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2 号材料袋和 3 号材料袋。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 小不同,水位相同)、 两杯水 (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 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 、 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 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 比谁多。并说出理由。 (逐步引发思维冲突。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 准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

8、望。) 二、活动 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学生进行实验。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4、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 有一个比较标准的。) 5、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 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就 是“统一标准”。) 三、活动 2 自制刻度杯 1、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3、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时,麻烦费

9、时,且容易将 水洒出来。如果要比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刻度杯。 (出示老师做好的刻度杯, 引导学生思考“刻 度杯”的制作关键:装满一小杯水倒进大杯里,在水面处做记号。) 5、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优点? 8、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 板书设计: 2、比较水的多少 统一标准比较 自制刻度杯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3、小水轮 教学目标: 1、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能举例说明。 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3、

10、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4、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注重实践,尊重事实。能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 教学难点: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4 号材料袋(制作小水轮的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转筒车图片。也可利用筒车相关视频导人,介绍它带来的好处。 2、提问:它是怎样转动的? 3、过渡:我们自己制作一个小水轮来进行探究吧。 二、活动 1 制作小水轮 1、学生根据材料说明书进行组装,教师可示范。 2、组

11、织学生对小水轮进行展示,并交流安装经验。 3、教师可视具体情况要求学生改进制作。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三、活动 2 让小水轮转起来 1、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呢?(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发现:小水 轮是靠流水的力量转动起来的) 2、 各组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不同。 趁势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转得更快呢?(引 导学生分析并进行实验尝试) 3、汇报展示。 四、拓展活动 1、课件出示图片。(竹排、水力发电站和洪水决堤) 2、流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呢?(从正反两方面提醒学生要用辩 证的观点科学地看待自然事物,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 3、我们要利用科学来减少水害或者其他自然伤害的发

12、生,并将它们作为资 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3、小水轮 靠流水的力量转动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第二单元空气 第 1 课哪里有空气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 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2. 科学探究 能借助其他物体 ( 塑料袋、气球、扇、水等 ) 直接观察空气 , 在观察空气的活 动中, 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 证明空气的存在; 能用语言、 文字、图 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 科学态度、 STSE 对周围的世界的探究兴趣, 学会用证据说明问题, 体会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 不存在。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薄而透明的塑料袋(不能漏气

13、 )3 个、扇 1 柄、气球 3 个、泡 沫塑料 1 块、粉笔 1 支、碎砖块 1 块、海绵 1 块、小卵石 1 枚、水槽 1 个、矿泉 水瓶 1 个、手钻 1 支。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 动物植物离不了。 (二)新课学习 1. 袋子里有什么 (1)展示 3 个塑料袋(袋口用细绳捆紧),第一个塑料袋空的,不装肉眼 可见的东西;第二个塑料袋装一些水;第三个塑料袋装一个苹果。 (2)提问:第二个袋子里有什么?第三个袋子里有什么? (3)提问:第一个袋子里有什么?怎么证明? (4

14、)学生讨论,想办法(看、捏、扎个小孔听声音、浸入水中松口子冒气 泡等办法) (5)师生共同验证。 (6)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听得到,借助水 甚至能“看”到空气(气泡)。 2. 找空气 (1)提问:怎样可以找到周围的空气? (2)用塑料袋、扇、气球、杯子、水槽、注射器等找空气 例如:吸管完全插入水杯,对着吸管吹气,发现许多泡泡不断出现。 对着空气球吹气,能将气球吹大。 将充入空气的注射器插入水槽,并推动注射器,发现出现泡泡。 (3)用泡泡图整理:哪些方式能让我们找到空气? (4)设计实验,发现泡沫塑料块、粉笔、小卵石、碎砖块等物体里的空气 (5)把猜想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

15、第3 页下方表格的预测那一行内。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6)验证实验结果,并将验证的结果填入活动手册表格的结果那一行内。 (7)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3. 拓展 (1)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人们叫它大气层。 (2)教师简单介绍大气层的作用。 (三)整理,下课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第 2 课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2. 科学探究 能像观察水那样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 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3. 科学态度 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STSE 认识到人类要与

16、自然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扇子、书本等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二)新课学习 1. 空气是什么样的? (1)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提示可按照观察水的方法观察空气。 2. 观察空气 (1)引导学生像观察水那样去观察空气。例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2)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是怎样观察空气的,并说明空气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空

17、气的特性,并与水的特性做类比。 (5)引导学生对空气的形状进行重点探究。 (6)提问:空气有固定形状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7)小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3. 读一读 (1)展示教材图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文字。 (2)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三)整理材料,下课。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第 3 课小风车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空气能够流动,有力量。 2. 科学探究 利用剪刀和简单的材料来制作小风车。通过制作纸风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 科学的习惯。 3. 科学态度 对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 认识

18、与同学们交流 分享。 4.STSE 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可以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5 厘米 5 厘米的绘图 4-6 张、图钉 4-6 枚、小木棍 ( 或竹 筷)4-6 支、小剪刀、电风扇等。 教师准备材料:人们利用风车的科技史图文资料或视频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展示做好的小风车。 问同学们玩过小风车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小风车吧! (二)新课学习 1. 制作小风车 (1)看图 , 说出制作步骤。 (2)让学生拿出小风车资源包,清点一下各个小部件是否齐全。 (3)教师演示折纸、剪纸、组装技能,并进行安全教育。 (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5)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做出小风车。 (6)展示自己制作的小风车。 2. 让小风车转起来 (1)提问:我们玩小风车时,是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的呢? (2)学生回答,并进行演示。 (3)提问:怎样让小风车转得更快?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4)打开风扇,风速调至低档,让纸风车靠近风扇。 (5)让学生上来演示。 (6)想一想:小风车转起来说明了什么? (7)学生作答,教师总结。例如:空气流动使小风车转起来。 3. 读一读 (1)展示教材 16 页风车图片,学生自行阅读。 (三)整理材料,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