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34190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创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案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溜去、 挪移、旋转、凝然、空虚、叹息、徘徊、薄雾”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4.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2.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 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教

2、学方法1. “读、思、议、导”结合法。2. “读、写”结合法。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前准备1. 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3.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 按 80 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 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一)词语检查1. 小组合

3、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2. 集体交流,学写“蒸”字。(1) 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2) 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匆匆 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跨过 溜走蒸融遮挽徘徊(1)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i)旋转(zhun)(2)齐读。(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匆匆 一去不复返 (时间特点)挪移 跨过溜走蒸融 (时间是怎样逝去的)头涔涔 泪潸潸遮挽徘徊 (作者感叹)2 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3 小结:借助

4、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 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 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告诉读者时间飞逝, 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日子,无限感慨;(3)然 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 索和

5、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 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 研究著作 26 种,约 200 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 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背影绿等。2.师总结。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 的心情和感受。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并抄写 1、2 自然段。(设计意图: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

6、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给 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背诵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第二课时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作者为什么能把情感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 别之处。(匆匆这篇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运用了排比、设问、比喻、拟人等多 种修辞手法,让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也真切感受到对时间流逝 的无奈、惋惜。)(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 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二、汇报交流,感受语言。1.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时做好批注。预设:(1)“燕子去了,有

7、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 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这是 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不可挽回,表达了 作者的惋惜与无奈之情。)3.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出示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1)“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

8、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圣陶朱佩弦先生(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 的内心感受。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3)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 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 思想的借鉴。)4.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

9、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 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 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设计意图: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 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 识。)三、课堂练笔,学习写法。1. 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度 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 慨?2. 师引导学生概括第 4 自然段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的感慨:(1)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 对没有作为的自责;(3) 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10、。3. 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 求上进的决心。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赶紧拿起 笔,仿照课文第 4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吧!3. 自由练写。例: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回忆 罢了,只有向往罢了。在这充满童真与欢乐的童年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过 去的日子如落花,被流水冲走了,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六年时光仿佛弹指 一挥间,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留着些什么记忆呢?我何曾留着像雾般朦胧的 记忆呢?我匆匆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匆匆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 么要这般匆匆的度过这一生啊?四、

11、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 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 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 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 的能力。)2.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 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3.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 的本质。)五、分层作业,课外延伸。1. 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 学生认真去读。2. 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3. 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 一项或者两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