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35878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评价检测(二)第二单元(45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在所有的酸和所有的碱中,都含有的元素是()A.OB.HC.NaD.ClX|k|B|1.c|O|m【解析】选B。本题考查酸和碱的组成,酸电离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2.(2013武汉中考)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选C。稀释浓硫酸时,应当酸入水,否则会造成液滴外溅;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溶解固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以提高溶解的速率;测定溶液的pH时

2、,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m3.常温下,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显酸性的物质是()A.柠檬汁pH=2B.鸡蛋清pH=8C.蒸馏水pH=7D.肥皂水pH=10【解析】选A。pH与酸碱性的对应关系为:,pH7溶液为碱性,pH=7溶液为中性。4.(2012济南中考)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工业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B.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C.自来水是纯净物,不含任何杂质D.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解析】选C。铁与烧碱不反应,故可用铁桶储运烧碱;煤气中含有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故应注意通风;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食醋可与水垢反

3、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故可用于除水垢。5.苯甲酸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某同学准备进行实验验证苯甲酸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铜B.大理石C.铁锈D.紫色石蕊试液【解析】选A。盐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与指示剂作用、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大理石反应等,题中B、C、D都可与苯甲酸反应,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后,不能与苯甲酸反应。6.(2013黄石中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

4、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只有B.C.D.【解析】选D。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错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必须是酸与碱的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7.如图,将一充满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溶液中,一会儿,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出现上述情况的是()A.CO气体、Ca(OH)溶液22B.CO气体、NaOH溶液2C.氯化氢气体、水D.CO气体、NaOH溶液【解析】选D。CO2气体能和Ca(OH)2溶液、NaOH溶液发生反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5、都能使试管内压强变小,CO气体与NaOH溶液不能反应,试管内压强不变,故选D。8.(2013台州中考)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解析】选C。由于碳酸盐和金属加入稀盐酸都有可能生成气体,所以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由于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

6、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钡也有可能是氯化银,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由于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所以pH约为10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有可能是酸过量,无法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9.(2013包头中考改编)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BC物质氧气铜二氧化碳杂质水蒸气氧化铜氯化氢除杂试剂浓硫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钙溶液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解析】选C。A选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B选项CuO能与稀硫酸反

7、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C选项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D选项氢氧化钙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氯化钙,通过过滤除去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10.(6分)根据下列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1)一种金属氧化物_;(2)两种碱_、_;(3)三种盐_、_、_。【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题的关键是:(1)金属氧化物是指由金属元素

8、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钙、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以形成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K2O、CaO、MgO;(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价,可以形成碱,化学式为KOH、Ca(OH)2、Mg(OH)2;(3)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钙、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硫酸根的化合价是-2价,可以形成盐,化学式为K2SO4、CaSO4、MgSO4。答案:(1)K2O(或CaO、MgO)(2)KOHMg

9、(OH)2(答案合理即可)(3)K2SO4CaSO4MgSO411.(11分)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除(2)题外其余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序号物质醋酸水熟石灰纯碱化学式CHCOOHHOCa(OH)322NaCO23(1)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属于碱的是_;属于盐的是_。(2)利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_;有氢氧化钠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3)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_。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4)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_来涂抹止痒。食醋(含醋酸)熟石灰纯碱【解

10、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2)利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电解水能生成氧气,能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是Na2CO3和Ca(OH)2,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3)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应用pH试纸,酚酞或石蕊只能测溶液酸碱性。(4)食醋显酸性,能中和碱性的物质皂角素,故选。答案:(1)(2)2H2O2H2+O2Na2CO3+Ca(OH)2=2NaOH+CaCO3(3)

11、(4)http:/12.(9分)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小勇思考:瓶能吞鸡蛋,能不能吐鸡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P是_(写溶液名称),吐鸡蛋的原因是_。【解析】吞鸡蛋利用的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压强的原理;而吐鸡蛋相反,即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为达到此目的,可向图2瓶中加入稀盐酸,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O2,使瓶内压强增大,把鸡蛋吐出。答案:2NaOH+CO2=Na2CO3+H2O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等)碳酸钠与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1

12、3.(12分)(2012扬州中考)为了鉴别标签遗失的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溶液,将它们编号取样按下图所示的两个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1)写出试剂的名称_,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_,B_。(2)步骤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本实验若将步骤与步骤颠倒,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_。【解析】(1)由试剂遇酸或碱呈现红色或无色,可知试剂为酚酞试液,则B为盐酸,A中通入气体可生成白色的沉淀,可知A为氢氧化钙溶液,C为氢氧化钠溶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3)先通入二氧化碳可

13、鉴别出氢氧化钙溶液,再根据酚酞试液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呈现的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故能达到实验目的;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需呈现不同的实验现象,由于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与盐酸作用产生气泡,故可选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答案:(1)酚酞试液Ca(OH)2HCl(2)Ca(OH)2+CO2=CaCO3+H2O(3)能碳酸钠溶液(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14.(2013抚顺中考)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

14、2滴酚酞溶液,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改进实验】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_。【反思评价】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_(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_。【拓展延伸】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

15、_(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解析】【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化钠溶液中,则由于难以控制加入的稀硫酸的量,不能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应该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即可判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思评价】酚酞遇碱变红,而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则不变色,而石蕊遇酸和碱都会变色,但是颜色的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酚酞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答案:【实验探究】2NaOH+H2SO4=Na2SO4+2H2O【改进实验】将稀

16、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反思评价】酚酞溶液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合理即可)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15.(2013揭阳中考)将20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g,同时生成氢气0.4g,试计算:(1)样品中锌的质量为_g。(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1612xy0.4g=解得:x=13gy=32.2g(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答案:(1)13(2)40%(计算过程见解析)10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