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36917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 65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一、基础知识:(一)直线的要素与方程:1、倾斜角:若直线l与x轴相交,则以x轴正方向为始边,绕交点逆时针旋转直至与l重合所成的角称为直线l的倾斜角,通常用a,b,g,表示(1)若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则倾斜角为0(2)倾斜角的取值范围a 0,p)2、斜率:设直线的倾斜角为a,则a的正切值称为直线的斜率,记为k =tana(1)当a=p2时,斜率不存在;所以竖直线是不存在斜率的(2) 所有的直线均有倾斜角,但是不是所有的直线均有斜率(3) 斜率与倾斜角都是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但就其应用范围,斜率适用的范围更广(与直 线方程相联系)k(4)越大,直线越陡峭(5)斜

2、率 k 的求法:已知直线上任意两点A (x, y ),B(x,y ),则k = 1 1 2 2y -y2 1x -x2 1,即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与所取的点无关。3、截距:若直线l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0),(0,b),则称a , b分别为直线l的横截距,纵截距(1) 截距:可视为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简记形式,其取值可正,可负,可 0(不要顾名思义 误认为与“距离”相关)(2) 横纵截距均为 0 的直线为过原点的非水平非竖直直线4、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首先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已知直线上一点与直线的方向(即斜率),另一种是已知两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的形式与 这两

3、种方法有关(1)一点一方向: 点斜式:已知直线 l 的斜率 k ,直线上一点P (x, y00),则直线 l 的方程为:y -y =k (x-x0 0)( )证明:设直线 l 上任意一点Q(x , y),根据斜率计算公式可得:k =y -y0x -x0,所以直线上的每一点都应满足:y -y =k0(x -x0),即为直线方程 斜截式:已知直线 l 的斜率 k ,纵截距 b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y =kx +b证明:由纵截距为b可得直线与y轴交点为(0,b),从而利用点斜式得:y -b =k (x-0)化简可得:y =kx +b(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式: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A (x,

4、y ),B(x,y1 1 22),则直线l的方程为:y -y x -x 2 = 2y -y x -x 1 2 1 2 截距式:若直线 l 的横纵截距分别为a, b(ab0),则直线 l 的方程为:x y+ =1a b证明:从已知截距可得:直线上两点(a,0),(0,b),所以k=b -0 b=-0 -a ab x y l : y -b =-x -0 bx +ay =ab + =1 a a b 一般式:由前几类直线方程可知:直线方程通常由x, y的一次项与常数项构成,所以可将直线的通式写为:Ax +By +C =0 ( A, B 不同时为 0),此形式称为直线的一般式一般式方程的作用:可作为直线

5、方程的最终结果可用于判定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与平行线间距离公式需要用直线的一般式5、五种直线形式所不能表示的直线:(1) 点斜式,斜截式:与斜率相关,所以无法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即竖直线)(2) 截距式: 截距不全的直线:水平线,竖直线 截距为 0 的直线:过原点的直线6、求曲线(或直线)方程的方法:在已知曲线类型的前提下,求曲线(或直线)方程的思路 通常有两种:(1) 直接法:寻找决定曲线方程的要素,然后直接写出方程,例如在直线中,若用直接法则 需找到两个点,或者一点一斜率(2) 间接法:若题目条件与所求要素联系不紧密,则考虑先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曲线方程,然后再利用条件解出参

6、数的值(通常条件的个数与所求参数的个数一致) (二)直线位置关系:1、在解析几何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包含垂直),重合如果题目中提到“两条直线”,则不存在重合的情况,如果只是 况。2、直线平行的条件l : y =k x +b , l : y =k x +b(1)斜截式方程:设直线1 1 1 2 2 2k =k , b b l l1 2 1 2 12l , l12,则要考虑重合的情 若直线l , l12的斜率存在,则l l k =k 1 2 12(2)一般式方程:设l : A x +B y +C =0, l : A x +B y +C =0 1 1 1 1 2 2 2 2,则 当A

7、 B C 1 = 1 1A B C2 2 2时,l l1 2A B =A B 1 2 2 1,且AC A C1 2 2 1和B C B C 1 2 2 1中至少一个成立,则l1l2(此条件适用于所有直线)3、直线垂直的条件:(1)斜截式方程:设直线l : y =k x +b , l : y =k x +b ,则 l l k k =-1 1 1 1 2 2 2 1 2 1 2(2)一般式方程:设l : A x +B y +C =0, l : A x +B y +C =0 1 1 1 1 2 2 2 2A A +B B =0 l l1 2 1 2 12,则:4、一般式方程平行与垂直判定的规律:可选

8、择与一般式方程Ax +By +C =0对应的向量:a =(A,B),即有:l : A x +B y +C =0 a =(A,B ),l : A x +B y +C =0 a =(A,B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从而a , a1 2的关系即可代表l , l12的关系,例如:AB =A B a a l l 1 2 2 1 1 2 12(注意验证是否会出现重合的情况)A A +B B =0 a a =0 a a l l 1 2 1 2 1 2 1 2 1 20(三)距离问题:1、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 , y1 1),B(x , y22),则AB =(x1-x2)2

9、+(y1-y2)2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设P (x, y ),l: Ax +By +C =0 0 0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dP -l=Ax +By +C 0 0A2 +B 23、平行线间的距离:l : Ax +By +C =0, l : Ax +By +C =0 1 1 2 2则l , l12的距离为d =C -C1 2 A2 +B 2(四)对称问题 1、中心对称:(1)几何特点:若A, A关于O点中心对称,则O为线段AA的中点(2)解析特征:设A (x, y00),O(a,b),则与A 点关于 O 点中心对称的点A(x,y )满足: x +xa = 0 2y +yb = 0 2x =2 a -

10、x0y =2b -y02、轴对称(1)几何特点:若若 A, A 关于直线 l 轴对称,则 l 为线段 AA 的中垂线,即 AA l ,且 AA 的中点在 l 上(2)解析特征:设A (x, y00),l : y =kx +b ,则与 A 点关于 l 轴对称的点A(x,y )满足: y -y 1 k = 0 =- AA x -x k y +y x +x0 =k 0 +b 2 2,解出A (x,y )即可(3)求轴对称的直线:设对称轴为直线 l ,直线 l 关于 l 的对称直线为1 若 l l ,则 l l ,且 l 到对称轴的距离与 l 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 1 1 1l 1 若l1与l相交于

11、P,则取l1上一点A,求出关于l的对称点A,则A P即为对称直线l 1 (五)直线系方程:满足某种特征的一类直线组成的集合称为直线系,直线系的方程通常含 有参数(以参数的不同取值确定直线)1、平行线系:集合中的直线呈两两平行关系参数不会影响斜率的取值(1)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 +By +m =0( m 为参数,且 m C )(2)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Bx -Ay +m =0(m为参数)2、过定点的直线:(1)若参数的取值影响直线的斜率,则可寻找该直线是否围绕一个定点旋转:即把含参数的 项划为一组并提取参数,只需让参数所乘的因式为

12、0 即可(2)已知l : A x +B y +C =0, l : A x +B y +C =0 1 1 1 1 2 2 2 2(l1与l2不重合),则过l , l12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l +ll =0 A x +B y +C +l(Ax+B y +C1 2 1 1 1 2 2 2)=0(该直线无法表示l2)3、直线系方程的用途:主要是在求直线方程时可充分利用平行,垂直或过定点的条件,将直线设为只含一个参数的方程,从而在思路上就可围绕如何求参数配置资源,寻找条件解出参 数,即可得到所求直线方程二、典型例题:例 1:直线sina x+y +2 =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0,p)B p0,

13、4 3p p p p , p C 0, D 0, , p4 4 4 2 思路:要求倾斜角(设为q ),可将直线转化为斜截式得:y =-sin a x-2,所以,即tanq-1,1 p,结合正切的定义以及倾斜角的范围可得:q 0, 4 3p ,p4 答案:B小炼有话说:一是要注意由正切值求角时,通过图像判断更为稳妥,切忌只求边界角,然后直接根据角大小写区间。二是要注意倾斜角的取值范围:0,p ),所以当k =0时,倾斜角为0(而不是 p )例 2:经过 P (0,-1)作直线 l ,若直线 l 与连接 A( -1,1), B (2,3)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思路:直线l

14、可视为绕 P (0,-1)进行旋转,在坐标系中作出线段AB,即可由图判断出若直线l与线段 AB 有公共点,旋转过程中的第一条直线与最后一条直线分别为直线PB, PA ,则kPA=1 -(-1) -1-0=-2,kPB=3 -(-1) 2 -0=2,由图像可得:k (-,-2 2,+)答案:k (-,-2 2,+)小炼有话说:本题如果没有图像辅助,极易将结果写成-2,2,通过观察可得旋转的过程当中,倾斜角不断变大,由锐角变为钝角。从而斜率的值应为正负值之外,而非正负值之间。 所以处理此类问题时:一定作图,作图,作图!例 3:若l : x +(m+1)y+(m-2)=0,l:mx +2 y +8

15、=0 1 2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直线,则m的值是( )A m =1 或 m =-2Bm =1Cm =-2D m 的值不存在思路:由平行线可得:m (m+1)=2可解得:m =1 或 m =-2,检验是否存在重合情况,将m =1代入直线可得:l : x +2 y -1 =0, l : x +2 y +8 =0 1 2,符合题意,将m =-2代入直线可得:l : x -y -4 =0, l : -2x +2 y +8 =0 1 2,则l , l12重合,不符题意,所以舍去。综上可得:m =1答案:B小炼有话说:在已知平行关系求参数取值时,尽管在求解时可仅用 x, y 系数关系,但解出参 数后要进行验证

16、,看是否会导致直线重合。例 4:已知直线ax +y +1 =0与( a +2) x -3 y +1 =0互相垂直,则实数 a 等于( )A-3或1B1或3C-1或-3D-1或3思路:由两直线相互垂直可得:a (a+2)+1(-3)=0,即a 2 +2 a -3 =0,解得a =-3或a =1答案:A例 5:已知直线通过点M (-3,4),被直线 l : x -y +3 =0反射,反射光线通过点N (2,6),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思路:本题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可知反射光线过已知点在镜面中的虚像(即对称点),所以考MB虑求出M (-3,4)的对称点M ,再利用N (2,6)确定反射光线即可。

17、解:设 M 的对称点 M(x , y0 0),则有 MM l ,且 MM的中点x -3 y +4 0 , 02 2在l上y -40 =-1x +3 0x -3 y +40 - 0 +3 =0 2 2 x +y -1 =0 0 0x -y -1 =0 0 0 M(1,0) kM N=6 MN : y =6(x-1)即6 x -y -6 =0答案:6 x -y -6 =0例 6:直线(m+n)x+(2m-n)y-m+2n=0(m , n R且m, n不同时为 0)经过定点_思路:直线过定点,则意味着定点坐标使得参数“失去作用”即无论参数取何值,不会影响表达式的值,能够达到此功效的只有让参数与“0”

18、相乘,所以考虑将已知直线进行变形,将含m的项与含n的项分别归为一组,可得:m (x+2y -1)+n(x-y+2)=0,若要让m, n“失去作用”,则 (-1,1)答案:x +2 y -1 =0 x =-1,解得 x -y +2 =0 y =1,即定点为(-1,1)小炼有话说:含参数的直线方程要么是一组平行线(斜率为常数),要么考虑过定点,而定点的求解可参照例 6 的求法。寻找定点是一种意识,即遇到含参数的直线时,便可考虑能否找 到定点,从而抓住此类直线的特征(绕定点旋转),有助于解题。例 7:已知直线l : x -my +3m =0 上存在点 M 满足与两点 A (-1,0),B(1,0)连

19、线的斜率kMA与kMB之积为3,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思路:设直线上的点M(x , y00),则M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符合直线方程,二是保证斜率乘积为 3.对于条件一,即x -my + 3m =0 0 0,对于条件二,按照斜率计算公式可得kMAy y y y= 0 , k = 0 ,所以 0 0 =3 即 y x +1 x -1 x +1 x -10 0 0 020=3 (x20-1)。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2 2 P -lM,等价于方程组x -my + 3m =0 y 2 =3 x 2 -3 (3m2-1)y2-6 3m 2 y +9 m 2 -3 =0有解,所以判别式D= 6 3m2)

20、2-4 (3m2-1)(9m22 2-3 0 ,可解得 m - , 答案:m -2 2,2 2例 8:若不全为零的实数 a, b , c成等差数列,点 A(1,2)在动直线 l : ax +by +c =0上的射影为P ,点 Q 在直线 l : 3 x1-4 y +12 =0上,则线段 PQ 长度的最小值是_思路:从 a , b , c成等差数列可得:b =a +c a +c,所以 l : ax + y +c =0 2 2,方程含参进而考虑寻找定点。ax +a +c2 1 1 y +c =0 a x + y +c y +1 =0 2 2 1x + y =0 2,所以有 1y +1 =0 2,解

21、得定点为(1,-2),即l为绕(1,-2)旋转的动直线,对于任意点P,PQ的最小值为点P到3 x -4 y +12 =0的距离,而P的所有位置中,只有l过 A(1,2)点时,PQ最短,即PQmin=(d )1 min=dA -l1=3 1-42+12 32 +4 2=75答案:75小炼有话说:(1)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对含参直线l : ax +a +c2y +c =0的分析,首先对于含参直线要分析出属于平行线系(斜率为定值),还是过定点系(斜率因参数变化而变化),其 次对于多参数方程也能够找到定点。(2)本题的P, Q均为动点,双动点求最值时,通常固定一个点,分析此点固定时,达到最值时另一个点位置

22、的特征(例如本题中固定P,分析出P到l的距离为 PQ 最小),然后再让 1该点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找到“最值”中的最值。例 9:已知ABC的两条高所在直线方程为x +y =0,2 x -3 y +1 =0,若A(1,2),求直线BC的方程思路:本题并没有说明高线是否过 A ,但可以将 A(1,2) 带入方程进行验证,可得两条高线均2 x -3 y +1 =0 15 5y =35 x +y =02 552000不过 A,从而寻找确定BC直线的要素,可连接 AH,由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的性质可得AH BC,且H点可由两条高线解得,从而得到kBC,只需再求得一点即可,观察到 C 为三条直线 B

23、C , CD, AC 的公共点, CD 已知,而 AC 可求。进而解得 C 的坐标,然后通过 C 和 kBC求出 BC 的方程解:设CD : x +y =0, BE : 2 x -3 y +1 =0 H : 1x =-x +y =0 5 1 1 ,所以 H - , 5 kAH=11 -= 1 21 - - 5 由“三条高线交于一点”可得:AH BC kBC=-23AC BE设AC : 3 x +2 y +m =0,代入A(1,2)解得:m =-7 AC : 3x +2 y -7 =0 C :3x +2 y -7 =0 x =7y =-7C (7,-7) BC : y +7 =-23(x-7)整

24、理后可得:2 x +3 y +7 =0答案:2 x +3 y +7 =0例 10:已知点 A 在直线 x +2 y -1 =0 上,点 B 在直线 x +2 y +3 =0 上,线段 AB 的中点为P (x, y0 0),且满足y x +2 0 0,则y0x0的取值范围为( )A.1 1- , -2 5B. 1 1 1 1 -,- C. - , - D. - ,0 思路:观察发现所给直线为两条平行线,所以P点的轨迹为夹在两条直线之间的平行线,即x +1x +2 y +1 =0 ,所以 x +2 y +1 =0 y =- 02,代入所求y x +10 =- 0x 2 x0 0,下面确定0 000x +x01 20x0的范围,将y =-0x +1 x +1 5 0 代入 y x +2 可得: - 0 x +2 解得: x x +20 0作出可行域,数形结合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