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42316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加点词语中字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应和(h)瘫痪恍然大悟(hung)翻来复去B霎时(sh)诀别混为一谈(hn)饥肠辘辘C搓捻(nin)质朴人声鼎沸(shn)众目睽睽D侍弄(sh)领略咄咄逼人(du)霎有介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一个人如果鄙薄学习中的细节,一昧好高骛远,是难以提升自己的成绩的。B.菁菁恼羞成怒地对妈妈说:“我这么信任你,现在你却偷看我的日记”C在校运会上,我们班四位参加四百米接力赛的同学前仆后继,最后取得了冠军。D.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

2、剩下断壁残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一声惊雷之后,天空突然渐渐下起了小雨。B随着年龄的增长,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C生活中,我们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挫折。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车窗外扣人心弦的景色,令人陶醉。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2分)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这都是我平常最喜

3、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A.B.C.D.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不显眼的石子。B.细小的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出千里路。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将次镇南王安石豫章江南塑风惊,浩荡帆船破浪行。目送家山无几许,千年空想蟪蛄声。【注释】将次镇南: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五十六岁时,被贬为镇南军节度使。豫章江南:唐

4、朝贞观年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置了江南道,豫章江南泛指作者的故乡江西。蟪蛄(hug):即知了。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表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名句,本诗中意境与之相同的一句是:()A、豫章江南朔风惊B、浩荡帆船破浪行C、目送家山无几许D、千年空想蟪蛄声7、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句是:()A、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朔风”是北风,用北风之冷来表现内心的凄凉。B、诗中的“破”字,暗含着诗人前途未卜、了此余生的心境。C、“目送”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暗含着作者对未来的悲观,意味着这一去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D、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蟪蛄”表现了作者对前途失去信

5、心。(二)阅读下面三段古文,完成813题。(10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诲/汝知之乎

6、B.学/而不思则罔C.孔子/观于周庙D.此谓何器/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思而不学则殆()(2)有敧器焉()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分)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1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3填补下列句子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_,应傍战场开。(2)峨眉山月半轮秋,_。(3)_,崔九堂前几度闻。(4)不知何处吹芦管,_。(5)我们送别朋友的时候,可以引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诗句来表达对朋友

7、的牵挂之情:_,_。(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_。三、现代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417题。(10分)我们是一家人秦文君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

8、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

9、,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

10、别饿坏了。”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七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14.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1

11、5.“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16.赏析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3分)17.读完本文,结合自己,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0题。(8分)五猖会(节选)鲁迅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

12、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

13、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七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

14、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18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19.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2分)20.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2分)四、写作(50分,含卷面分5分)心中有你,心灵就不会再空虚;心中有你,脸上就不会有泪滴;心中有你,生活就充满了甜蜜;心中有你,生命就拥有了意义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个人,在我

15、们心中,因为有了你,我们才能在青春里不断成长,不畏风雨。21.请以“心中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B2.C3.C4.A5.B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6.C7.B(三)阅读下面三段古文,完成813题。(10分)8.C9.(1)有害(2)于此,在这里七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10.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器皿)呢?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2)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2分)12.言之成理,即可以得分(可

16、以结合文章的得满分)(2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3.(1)遥怜故园菊(2)影入平羌江水流(3)岐王宅里寻常见(4)一夜征人尽望乡(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三、现代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417题。(10分)14.“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与家人消除隔膜之后带来的快乐。(2分)15.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2分)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重新融入到家庭后与家人心贴心时的温暖之感,表达了我当时幸福无比的心情。(共3分)17.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0题。(8分)18.高兴地“笑着”“跳着”“忐忑”“担着心”地强记梦幻般“铁钳”似的背书热闹却“没有什么大意思”。(或者“我笑着跳着”“我似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梦似的就背完了”“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没有多大意思”)(4分)19.略20.对比;含蓄地反映了父亲的严厉对“我”心灵上的伤害。七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