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43413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专题强化训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三中一模)研究人员在某湖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且距离较远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属于同一个种群B对两岛社鼠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数量下降影响因素相同D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解析:选D。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由于甲、乙两岛上的社鼠没有在同一区域内,因此不属于同一种群,A错误;对两岛社鼠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因为6到8月

2、乙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与甲岛影响因素不同,C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正确。2(2018山西康杰中学高三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是该实验的记录表(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时间(天)培养液中小球藻的数量(106个/mL)起始12345670.901.003.213.925.403.784.315.26实验期间室温()91381881

3、83153144161017A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tB可用数学式NtN0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C实验前4天,培养瓶的颜色变化是绿色逐渐加深D第56天,小球藻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的可能原因是温度低抑制了酶的活性解析:选B。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A正确;根据实验数据,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不呈“J”型增长,故不能用数学式NtN0t表示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B错误;前4天,培养瓶中小球藻数量越来越多,颜色变化是绿色逐渐加深,C正确;第56天,实验室温度较低,抑制了酶的活性,小球藻的数量发生明

4、显波动,D正确。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中种群的K值为a,环境条件改变可导致K值改变B图甲中bc年,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D图甲中c点和图乙中c点对应的年龄组成分别是稳定型和增长型解析:选C。据图乙可知,种群的K值是在ba之间的某个大于b小于a的数值,A错误;据图甲可知在bc年间,前半段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B错误;图乙中第3年种群数量超过了K值,种群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种群数量波动,C正确;据图分析,图甲中c点时2,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图乙中c点处于K/2

5、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也为增长型,D错误。4(2018广东中山高三模拟)下列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ACBD解析:选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所以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群落的空间分布是

6、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套种,大豆可以利用下层的光照,玉米利用上层的光照;种植玉米的合理密植属于种内关系,而不是群落的分层现象。5(2018广东中山一中高三段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解析:选C。没有捕食者

7、时,甲占优势,有了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见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A正确。引进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正确。甲、乙、丙三种小鱼是竞争关系,又受到捕食者的捕食,在捕食者增加到8只的情况下,乙的存活率继续增加,说明甲、乙、丙三种小鱼在竞争的同时,乙虽被捕食者所食,但仍是三者之间竞争的优胜者,所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未减少,C错误。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正确。6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生长的灌木大多根系发达,叶片蒸腾速率较低。为了研究该地域的群落演替过程,2

8、018年5月科研人员在某村庄选择了4块不同年代弃耕的盐碱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弃耕年代公元1950年公元1970年公元1990年公元2010年一年生草本0株0株400株600株多年生草本10株46株1800株1900株灌木380株290株30株32株物种数量8121518A该盐碱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被草本植物取代B调查结果表明弃耕时间越长的盐碱地物种丰富度越高C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D演替过程中灌木间的种内斗争逐渐加剧导致物种数量减少解析:选C。分析题表可知,该盐碱地群落演替到灌木阶段,因而在演替过程中应是草本植物的优势逐渐被灌木取代,A错

9、误;分析题表的弃耕年代和物种数量可知,弃耕时间越长的盐碱地物种数量越少,物种数量少,丰富度低,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正确;演替过程中灌木的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逐渐加剧导致物种数量减少,D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山东枣庄八中月考)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总和称为_,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2)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的出生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3)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第37周时种群

10、甲的数量变化是_(填“增加”“不变”或“波动”)。(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_(填“可能”“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_。解析:(1)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分析题图可知,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之后处于相对稳定,说明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结合曲线分析,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逐渐增多,所以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呈波动状态。(4)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而题图曲线显示,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

11、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1)种群种群密度(2)大于“S”(3)增长型波动(4)不可能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呈同步性变化,而根据曲线1、2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比无生物乙时少,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8(2018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模拟)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

12、趋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模型属于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进化逐步形成的。(2)乙图中OA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并呈“J”型曲线增长,假设最初有3000只,则15天后种群的数量为N15_(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属于第_营养级,鸭是_消费者。(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解析:(1)甲图是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所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是一种数

13、学模型。t(2)应用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将具体数值带入即可。(3)蝗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鸭是次级消费者。(4)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因为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答案:(1)数学负反馈共同(2)30001.03515(3)二次级(4)生物防治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9(2018江西新余期末质检)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

14、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的生物量的是_(填“S1”或“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已不存在,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演替,原因是_。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的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素是_,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

15、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解析:(1)调查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需要随机选取若干个样地。由于山体滑坡,群落受到破坏,恢复群落内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会明显少于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所以图中S2为恢复群落的生物量。(2)在原有土壤环境甚至保留有原有植物的种子等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这样有利于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3)山体滑坡后总生物量减少为原来的20%,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难以恢复。(4)由于山体滑坡,土壤条件受到影响。土壤条件是限制群落恢复的关键因素,增大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有效增加土壤中的

16、腐殖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帮助植被快速恢复。答案:(1)随机S2(2)次生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丰富度(多样性)阳光等资源(3)恢复力(4)土壤条件土壤微生物创新预测10(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种群存活力”分析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其研究结果之一是得出“最小存活种群”(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规模)。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2)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

17、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初始种群规模/只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1020252830405070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由表可知,不同初始规模的种群灭绝概率是不同的。若以“小于5%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初始种群规模的最小范围是_只之间。(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捕杀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种群的存活力数据。据图分析:“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可能性会_,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_(填“增大”“减小”

18、或“不变”)。若仍以“小于5%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当限制压增大到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只。(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两条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_、_。解析:(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初始种群规模在28时,6.5%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初始种群规模在30时,为4.1%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而以“小于5%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因此该初始种群规模的最小范围是2830只之间。(3)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增加,即种群的灭绝可能性会增加,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增大;若仍以“小于5%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淮,则根据曲线图分析,当限制压增大到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160只。(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种群存活的因素有初始种群规模、限制压,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有: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将合理捕杀行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答案:(1)种群密度(2)2830(3)增加增大160(4)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合理捕杀行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