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下》读后感.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44689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公孙丑下》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孟子.公孙丑下》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孟子.公孙丑下》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公孙丑下》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公孙丑下》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孟子.公孙丑下读后感 读后感 汉文实在是很奇妙。透过汉文可揭开尘封的沧桑,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可以说,汉文用最简单的方式承载了千年的厚重,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的绵延脉络都纳于一字一词之中,笔画间书写的是历史,浸透的是文化。汉文被赋予了自我以社会化的性质,成为了时代的表征,而汉文中有个字最有意思,它将中华千年的精髓聚于其中,那就是“和”字。 ;“地利不如人和”。说:“和,相应也”。:“保合大和乃利贞”。:“阴阳和而万物得”。如是种种,多不胜举,但其要义多为不偏不倚、刚柔相济、调和相应。一字窥世,浩浩中华亘古承传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尽显于一个“和

2、”字之中。同时,它也将人的各种关系做了做了最为彻底的表达,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天人调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体现了和睦相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了合群济众,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体现了善解能容。 人是万物的缔造者,“和”亦并非空而妄有。人是和的发出者、表现者、终结者,而“和”则是人各种关系建立起来的目的与手段。由此,“和”可以体现人的性情与德性。和之于人之性情,其实如水,而水之性情可贵并不仅仅在于柔软且顺应,更贵于柔韧且执着。不以汇集于海为终结,执着与循环间,为溪水,为江河,为汪洋,不改其初衷,不变其本真,以平静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为人,不愠不欲,不嗔不怒,不高看,不贱视,于默默无闻间寻得琐事

3、之乐;和之于人之德行,是气度,是雅量,是客观地看待身处的环境,且做出质朴的判断,不为一叶障目,不为一己之私欲所绊。承认清廉中的污浊,但并不坐视不管,不只慎独其身。会平衡,能自胜,善用万物之相反成就相成,相竞成就相用,终而达到相继相承、生生不息。 古人云:“和为贵”,可为公仆者如何能实现“和”?遵循原则为一要义。求“和”之原则有二:一为正义,二为仁道。正义者,重义尊权,以平等之心待人,以公正之取事,善用天时,巧为地利,诚于人和。仁道者,海量汪涵,以和而不同之度量,明事断物,于自身善自省,于朋友善勉励,于恩人善情谊,与异己善求同,于功劳不自居,于民事不怠慢,勤于心,力于行,胸怀天下,心系百姓。 综而言之,时事不同,世人对“和”诠释的方法、角度亦不会相同,但是万种方法、千种释意,对“和”的争议、辨识恰恰成就了“和”的大义,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学校:杨浦区世界小学 班级:三年级二班 姓名:沈蓉 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