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53197 上传时间:2021-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重点段落品析。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lili)_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jnjng)_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chchi)_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1)给上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请仿写画横线的句子。一会儿一会儿_(3)结合上文,说一说小沙害怕理发的理由是?【答案】(1)li;jn;ch(2)看那天上的云,一会儿变猴子,一会儿变老象。(3)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

2、得小沙哧哧笑。【解析】【分析】(1)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2)仿写句子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

3、案为:(1)li;jn;ch;(2)看那天上的云,一会儿变猴子,一会儿变老象。;(3)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点评】(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课外阅读。螳螂(节选)法布尔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生长在小腿上

4、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

5、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1)按照短文内容填空。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比成了_,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_。(2)读了短文,我们可以用词语()来形容螳螂的腿。A.强壮B.锋利C.坚硬D.巨大(3)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4)短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螳螂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金针;剪刀(2)B(3)螳螂这个刚才还

6、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

7、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故答案为:(1)金针;剪刀;(2)B;(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

8、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到嘴里。因为它的嘴太小,一口只能吃到一点点东西,所以一堆食物要七八次才能吃完。不过它吃食物的速度真可谓是飞速的,有时简直快得让人看不清楚。看它吃饭的样子,好像看体育比赛一样紧张,所以我看了总要发笑。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盖捧舔低缩送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到嘴里。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下去,用舌头

9、小心地去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2)请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_;_;_。(3)请把选文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拟人句画上波浪线。(4)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_之情。【答案】(1)捧;送;低;舔;缩;盖(2)小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3)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4)对小松鼠的喜爱【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

10、,使句中表达更准确。(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故答案为:(1)捧、送、低、舔、缩、盖(2)小松鼠吃东

11、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3)比喻句: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拟人句: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4)对小松鼠的喜爱。【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你好!”

12、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1)从语段中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_地跳着_地吃起来肚子饿得_叫(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句写出了妈妈出现在树下以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_。句“我有点儿高兴”是因为_;“又有些失望”是因为_。(

13、3)猜一猜,妈妈背着一大包好吃的东西过来,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答案】(1)嗵嗵;啧吧啧吧;咕噜噜(2)紧张;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3)天黑了,妈妈引诱“我”回家。【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结合语境恰当搭配。(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嗵嗵2、啧吧啧吧、咕噜噜(2)紧张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

14、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3)天黑了,妈妈引诱“我”回家。【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运用,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狐狸、刺猬和青蛙狐狸、刺猬和青蛙一起走路,突然看到了一块黄油。青蛙说:“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刺猬赞成,可是狐狸想独吞这块黄油,不同意。他想了一个歪点子,说:“这里有一个坑,比赛一下,看谁先跳进坑里去,又最先从坑里跳出来,谁就得到这块黄油。”刺猬听了,就绕着坑来回转,想跳进去。狐狸也朝坑边走来。只

15、有青蛙慢慢在后爬,跟着狐狸走。狐狸走到坑边时,青蛙把他的尾巴咬住了。青蛙暗想:狐狸从坑里跳出来时,一定会向上翘尾巴。果然是这样。青蛙借着狐狸的尾巴先跳到了坑里,并且还比狐狸出来得快。狐狸失算了,但总想捞到这一块黄油。狐狸又想了一个比赛办法:“我们三个谁活的年岁最大,这黄油就是谁的.”刺猬说:“我活了一百年。”狐狸说:“我活了一千年。”青蛙难过得哭了。“为什么哭?”刺猬、狐狸一齐问。青蛙说:“我大儿子假如在世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我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这样,狐狸、刺猬只能跟青蛙的孩子比,更别说青蛙自己了。狐狸、刺猬都被说住了,狐狸又失算了。狐狸一转身,又想出了一个比赛办法:

16、谁喝酒醉得快,谁就拿这块黄油。刺猬说:“我喝一杯酒就会醉。”狐狸说:“我一闹到酒就醉了。”这时,青蛙摇晃着身子,好像喝醉了酒。刺猬、狐狸问:“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我一听别人说洒就会醉。”青蛙大声地说。刺猬、狐狸都愣住了。狐狸又失算了。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狐狸、青蛙、刺猬一同发现了黄油,他们想平分黄油。_狐狸共设计三次,想独吞黄油,但都没得逞_刺猬也有正义感,但缺少智慧。_(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3)读文中画横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填入恰当的词语。青蛙_说:“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青蛙_说:“我大儿子假如在世上的

17、话,有狐狸你这样大,我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刺猬、狐狸_问:“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4)故事结尾说:“最后,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里。”请你设想一下,青蛙会独享黄油吗?请说明理由。(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拇指汤姆(节选)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嗨,爸爸!”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

18、的。”樵夫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爸爸只得答应:“好吧!那就试一次看看。”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爸爸,来看呀!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1)从短文

19、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井井有条_平平安安_(2)汤姆的办法是什么?请你用“_”在短文中画出来。(3)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4)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的孩子。A.诚实B.强壮C.聪明D.勇敢7【答案】(1)错误;正确;正确(2)狐狸、青蛙、刺猬一同发现了黄油,青蛙想平分黄油。但狐狸想独吞,共设计三次想独吞黄油的办法,都被有正义感和智慧的青蛙识破,狐狸没得逞最后黄又落在了青蛙手里。(3)兴奋地;悲伤地;疑惑地(4)答案不确定,但应围绕着青蛙拥有正义感和智慧而展开。(5)狐狸的狡猾和奸诈在动物王国里妇孺皆知,精灵们对它的举动只有处处提防,时时警惕,才不会落入它的完美

20、圈套里。【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3)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人物说的话之外的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读者凭借提示语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各种情态,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表达要结合语境来分析。(4)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

21、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错误;正确;正确(2)狐狸、青蛙、刺猬一同发现了黄油,青蛙想平分黄油。但狐狸想独吞,共设计三次想独吞黄油的办法,都被有正义感和智慧的青蛙识破,狐狸没得逞,最后黄又落在了青蛙手里。(3)兴奋地;悲伤地;疑惑地(4)答案不确定,但应围绕着青蛙拥有正义感和智慧而展开。(5)狐狸的狡猾和奸诈在动物王国里妇孺皆知,精灵们对它的举动只有处处提防,时时警惕,才不会落入它的完美圈套里。【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提示语的把握能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

22、,文通句顺即可。(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8【答案】(1)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2)小虾被挑逗时生气的动作;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有趣【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细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故答案为:(1)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2)小虾被挑逗时生气的动作、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有趣【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2)这道题是按课

23、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1)照样子,写词语。源源不断(AABC式)、_、_、_(2)“我”指的是_,“你”指的_。(3)“我”受到尊敬,是因为_。“你”的结局是_。(4)“这条规律”指的是()A.适者生存B.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答案】(1)念念不忘;井井有条;默默无闻(2)河流;池子(3)“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

24、益;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4)B【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源源不断”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歌内容,比较判断。故答案为:(1)念念不忘、井井有条、默默无闻(2)河流、池子(3)“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4)B【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5、,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2)、(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蜻蜓和蚂蚁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朋友,我

26、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那么你”“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_的日子。(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A.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B.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在干些什么呢?D.一定玩得很痛快吧?(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A.不能不劳而获B.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C.不能光看

27、眼前D.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答案】(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3)B(4)D【解析】【分析】(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3)B(4)D【点评】(1)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