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54848 上传时间:2021-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学科(领域)、类别: 初中历史与社会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 摘要: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师生要共同面对七至九年级10本教材,内容涉及地理、历史、政治、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板块。复习中如果没有有效的建构知识体系,会让学生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棍棒”,无所适从,思维混乱,复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师生在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体系建构的一些具体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思维导图 知识体系 建构一、中考复习是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

2、的主体。我们从外界习得的一切知识通过彼此间的联想、推理等逻辑关系,最终“架构”于自己的头脑之中,并形成复杂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网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是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该过程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知识体系建构是否顺利、是否完整都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最终效果。任何后续学习都离不开前面的知识体系,正如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到:“原理的迁移所产生的学习联系性,有赖于掌握前一章所讲的教材结构。” 对广大学生而言,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的复习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回顾过去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加深。或者将一些由于时间长远而被打

3、乱的知识“链条”重新进行修补,完善知识体系。复习讲究“纵横交错”,既要注重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纵”向过程,如历史的延续性,又要考虑知识点间“横”的联系,如中外比较。正是这种“纵横”让学生的认知得到不断完善,形成完整、网络状的知识体系,以应对中考挑战。二、思维导图是知识建构的最佳工具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立,常见形式如下图(图1)。它根据人脑的“联想”功能,充分动用“发散性思维”,将对某一主题(中心)的思考过程直观形象的反映到一张图上,从而得到一张有内在联系、清晰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它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生动,是对传统“纯文字式”

4、笔记的一种颠覆,可以对知识进行快速构建与扩展,并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管理。“思维导图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 图1 区别于传统的提纲式复习,绘制思维导图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这是因为: 1、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最符合知识体系的特征。每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虽然相对固定,但对不同个体而言,却是内化并“架构”于自己大脑中的综合性认识。因此,它必然是按照大脑的运行方式运作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思维导图和它是一致的。知识体系无论大小,都有一个围绕的中心,比如“法律”知识体系、“道德”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则通过一个“中心词”或“中心图”来

5、体现;知识体系讲究层次分明,思维导图用伸展的“分支”来体现层次,而且可以层层细化;知识体系讲究知识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则通过分支间的“连接线”或其他方式明确相互关系。2、思维导图能抓“关键”,方便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具有“梳理”和“压缩”的功能,它通过用简洁的关键词、图形、连线等,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压缩”成一些关键信息及其联系,反映到一张图上,不仅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更能理清复习的思路和重难点。 3、思维导图能激发大脑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尤其是很多人缺乏开发的右脑,从而提高学习效

6、率。画图的方式比文字更能吸引学生。当他们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展开思维联想,并用不同色彩加以体现,甚至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图案。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与传统的笔记方式相比,思维导图更能张扬个性,展示自我风采,获得成功体验。三、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建构实践在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实际是用画图的方式把知识点层次分明的联系起来,绘制成完整、能体现内在联系、并有一定扩展性的知识体系图。绘制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回归教材,起到了温习旧知识的作用;绘制中需要安排分支、考虑层次和相互联系,锻炼了学生电脑,使思路更清晰;绘制中产生困惑,向老师寻

7、求帮助,更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既是复习的成果,又可以作为一段时间后“再复习”的工具,一举两得。当然,不可能把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的所有内容都浓缩在一张思维导图上,这不现实;也不可能每节课都画思维导图复习,也没必要。根据作者的实践,觉得可以按以下三个层面来操作:1、教师层面:引领搭建知识体系总框架,并及时提供帮助、解答困惑。 中考复习开始前,根据中考考试说明,组织同学熟悉考试内容,师生共同确定六大板块的总框架(图2),为进一步复习做准备。 图2 在中考复习的几个月中,教师要积极关注课堂内外各小组、每位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方面的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帮

8、扶,解答各类困惑。2、学生个人层面:绘制思维导图复习单个考点,建构“知识块”。考点是复习中最小、最具体的单位,一个或几个考点的复习可以构成一节复习课的内容。并非每个考点都要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建构,教师可以将相对简单明确的考点“处理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建构起一个个“知识块”。这也是“生本课堂”的体现。主要流程如下:确定第一层 次分支 继续 展开 交流 提高 分析考点确定中心词补充 完善 下面以2013年中考考点“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为例来说明。(一节课内)第一步:组织学生分析考点、确定中心词。这是一个地理知识类型考点,提到了“地球仪”和“地图”两个地

9、理学科常用概念。无需多考虑,就把“地球仪和地图”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画上简洁的地球形状就更形象了。第二步:确定第一层次分支。学生仔细阅读书本,回顾所学知识,初步确定第一层次的分支,这是关键。如果个别学生确定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帮助。对本考点而言,确定“经纬网、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四个第一层次分支相对合适(图3)。 图3第三步:继续展开。在四个分支基础上,学生独立把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展开到每一个分支下。要求有层次,但不宜层次过多。多用关键词,反对大量文字。提倡多用符号图案等直观形象的元素,只要自己看得懂即可。第四步:交流提高。在全班同学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将一些较为成功的作

10、品进行展示,并让一些同学谈自己的设计体会,或点评他人作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五步:补充完善。在课内或课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最终形成较成熟的思维导图,达到巩固该考点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块”的目的。同时,自己的作品保留下来,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的复习资料。以以考点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建构知识块的注意事项:第一层次分支不宜多,一般控制在36个比较合适。整个思维导图的层次控制在23个较好,不宜过多过细。注重外观,做到排列有序、间隙合理、层次清楚、照顾整体。 3、小组层面:合作构建专题知识体系。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六大板块的总框架,建立了一个宏观的体系;学生自主绘制考点思维导图,加上其他教学

11、方式进行的考点复习,能建构一个个相对微观的小知识体系。但在复习中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体系,那就是专题知识体系,如“法律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历史”体系等。这些体系比较复杂,建立起来也相对困难,这就要发挥小组这一集体的力量。具体流程:讨论确定第一分层 教师活动 小组活动提出任务、 目 标 分工整理指导监督 进 度相互检查 改 进安排班级 交 流完成思维导图并美化 以“法律教育”专题为例说明。当我们按考点顺序将法律教育的内容基本复习完毕后,就要及时安排小组活动,对整个专题进行整理,以便形成完整的专题知识体系。根据流程,教师及时布置任务:规定时间(如1周),以小组(6人)为单位,绘制中考考试范围

12、内“法律教育”的思维导图;明确目标:形成层次清晰、简明扼要的思维导图,达到知识再整理的目的。接下来,小组利用课外时间交流讨论确定第一分层有哪几个,并把它们分工到每个组员,大家分别整理。在商定的时间内大家完成各自任务,并相互检查改进。最后大家再坐下来汇总、交流、修改,最终形成代表本组的专题思维导图准备班级交流。最后环节:教师安排课堂时间进行班级交流,每个小组展示成果,部分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教师点评,共同提高。下面图4是根据某一小组的成果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的“法律教育专题思维导图”。图4 四、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的反思 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学习工具,并不能被所有同学接受和熟练运用。所以运用它来建构复习体系应该循序渐进,并对不同班级、学生有所区分。2、每一份思维导图的完成并不代表着复习的终结。师生应该遵循遗忘规律,及时对思维导图建构的知识体系进行强化,最终成为我们长效记忆的一部分。3、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势必涉及到师生间、小组间、学生间的交流探讨。如何建立一种完善的交流、评价机制,以便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不断改进个体不够精准的知识体系,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话题。参考文献:1. 布鲁纳 教育过程2. 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3. 牛学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