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58704 上传时间:2021-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物与环境专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5浙江高考)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

2、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3.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4.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5.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栖息地减

3、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6.(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7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

4、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8.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9.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

5、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10.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11.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

6、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二、非选择题1.(2015安徽高考)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的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的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的生成速率。为

7、使试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ab.。II.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和灌木混

8、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b(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

9、生态系统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所谓“生物类型”是指_。A品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A气候变化B化肥使用C耕作措施变化D除草剂使用(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4

10、)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_。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5)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_(多选)。A机械除草B除草剂交替使用C人工除草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4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

11、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生物共同形成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

12、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5.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促使其释放,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对应的时间点进

13、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项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D项正确。2.D解析: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A、B正确,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

14、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错误。3.A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A正确;引进甲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B不正确;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C不正确;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气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D不正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4.B解析:本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

15、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不正确。5.B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6.B解析:蜘蛛应该采用标志计数法进行调查,A错误。杂食性鸟类食物范围广,受环境影响小,数量波动较其他食性的鸟类少,B正确。生态瓶的稳定性主要

16、取决于生产者,C错误,变色龙体色变化取决于环境,并非是传递信息,D错误。7.D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8.B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

17、不呈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9.B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18、故D项正确。10.B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11.B二、非选择题1.【答案】(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CO2O2(2)选取果实应成熟度应一致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II(1)性别比例(2)捕食(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等(4)一年生

19、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解析】(1)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温下呼吸酶活性降低所致。果实细胞呼吸必然要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产生CO2,同时消耗O2,所以可以测定密闭容器内这两种气体浓度变化来计算细胞呼吸速率。(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应选取果实成熟度一致的,每组都要有平行重复实验。II(1)信息素只诱捕一种性别的害虫,这样就会改变性别比例。(2)从曲线变化趋势看,栗瘿蜂被捕食,是捕食关系。(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等(4)根据群落演替规律,多年生草本和灌木都比一年生草本在竞争阳光和生存空间更有优势。2.

20、【答案】(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树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解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3)曲线和曲线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这样,猛禽的密度更大。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

21、们从中更多获益。3.【答案】(1)C(2)D(3)B(4)D(5)ABC【解析】(1)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指的是188种杂草中的324个品种,在遗传上有多样性。(2)使用除草剂,实际是对杂草进行选择,具有抗药性的杂草被保留下来,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3)除草剂对杂草进行选择,使能抗除草剂的杂草大量繁殖,相应的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B正确。(4)在没有使用过抗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个体是突变来的,数量较少。(5)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不会对杂草的抗药性进行筛选,可以维持抗药性杂草处于较少的状态;除草剂交替使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杀死同一种杂草,避免对杂草的单一选择,可以延

22、缓抗药性杂草的发生;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频率会加快抗药性杂草的选择过程。4.【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22【解析】该题基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引入了模拟实验,对实验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更深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以“鹿角效应”为探究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因此一片草原上的雌雄鹿算是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3)假说内容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反之,一

23、群有两种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对应到模拟实验为:甲组: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故从因变量时间来看,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填食草动物也可以。5.【答案】(1)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2)J;b;K2(3)【解析】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会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根据图示罗非鱼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呈“J”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需变为下标)附近波动。(3)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获得如下捕食关系:,藻毒素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