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61455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区课堂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2、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3、容积率: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是一个反映单位用地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4、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5、户室比:住宅区或住宅建筑内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所占的比例。6、日照标准: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定。7、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服务半径、使用频率等可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

2、等级。8、居住区: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9、公共绿地率与绿地率住宅区公共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公共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10、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总基底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万平方米/ha)二、简答题1、简述社区含义包括的内容(1) 社区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 。(2) 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 。(3) 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 。(

3、4) 每一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 。(5) 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2、简述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1)公共绿地:指居住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小区公园、林荫道、居住组团的小块绿地等。(2)专用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3)道路绿地: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4)宅旁绿地: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3、简述居住区“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原则。(1)车行核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核枝状尽端回车场。(4)步行路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核公共服务设施设置。4、根据功

4、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简述居住区道路分级。(1)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2)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3)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4)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5、简述居住小区。(1)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2)居住人口规模 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

5、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4)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6、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 。(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3)以绿地为主,小品点缀 。(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 。(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 。(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7、简述居住区级公共绿地(1)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2)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3)居住区公园居

6、住小区。(4)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8、简述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分类(1)居住区的公共建筑主要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并主要为本居住区的居民所使用。(2)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一般根据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居民对公共建筑使用的频繁程度来进行分类。(3)按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可分为八类,分别是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商业、服务业系统、文娱体育系统、金融邮电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市政公用系统。9、简述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 (1)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技术法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定:居住区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为3m2人,其中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2m2人,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

7、均lm2人。(2)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小区中心游园面积+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面积。(3)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中不低于25;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不少于lm2人,居住区应不少于15m2人。三、问答题1、绘制“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并简述其作用。住宅区规划用地平衡表:(9分)用地面积(ha)比重(%)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用地 其中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其他用地注:其他用地是指在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居住区的用地,如市级以上的公共建筑、工厂、单位等用地,以及不适于建筑的用地,包括住宅区工业用地。作用:(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

8、用地状况(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4)是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2、简述居住小区中心游园规划内容(1)人口处理:为方便附近居民,常结合园内功能分区和地形条件,在不同方向设置出、入口,但要避开交通频繁的地方。 (2)功能分区:分区的目的主要是让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居民能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互不干扰、组织有序、主题突出、便于管理。小游园因用地面积较小,主要表现在动、静上的分区。并注意处理好动、静两区之间在空间布局上的联系与分隔问题。 (3)园路布局:园路布局宜主次分明、导游明显,以利平面构图和组织游览;园路宽度以不小于2人并排行走的宽度为

9、宜,最小宽度为09m,一般主路宽3m左右,次路宽152m;园路宜呈环套状,忌走回头路。(4)广场场地:小游园的小广场一般以游憩、观赏、集散为主,中心部位多设有花坛、雕塑、喷水池等装饰小品,四周多设座椅、花架、柱廊等,供人休息。 (5)植物配置:植物种类的选择既要统一基调,又要各具特色,做到多样统一;注意季相变化和色彩配合;注意选择乡上树种,避免选择有毒、带刺、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6)建筑小品:小游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小游园的园林建筑及小品主要有亭、廊、花架、水池、喷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1、居住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

10、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2、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

11、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4)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5)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6)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端头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米

12、12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7)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四、计算题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三个居住组团。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顷,建筑密度为20%。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1.4。请计算: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13.6万平方米)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