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65699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知识】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主要表现(1)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形成: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3)石质荒漠化的形成: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森林植被反复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

2、地退化。3.能够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迹象类型生物迹象土壤迹象其他迹象主要表现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生物生产能力下降;主要植物物种丧失;植被覆盖度下降;主要动物物种丧失;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盐碱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沙丘活化;地表反射率增加;沙尘暴频率增加。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界线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1/10尔金山古长城线以北行政区包括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和内蒙古大部气候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区包括塔里木盆地

3、、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高原2地貌: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本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受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小,水分条件逐渐变干,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显著。如表:自然地区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区)贺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兰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草原山荒漠草原和荒漠4.自然特征干旱:本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位置和地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自然特征

4、:本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位置和地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2/10深居内陆高原面积广大位干地远离海洋高山环绕盆地置旱形青藏高原隆起水汽难以到达5.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

5、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如图所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气候条件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盛荒漠化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物质基础三、荒漠化

6、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决定作用)主要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等。如下表所示:3/10人为因素过度樵采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破坏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

7、壤区四、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1.人为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政治和军事活动,如移民屯垦和战争等;二是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无计划利用水资源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它们在荒漠化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差别。(1)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历史时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古代(唐宋以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的古绿洲近代(清代)农垦规模扩大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现代(建国以后)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旱作农业区和草原牧区(2)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地区西部荒漠地带东部荒漠草原、草原地带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水和砍伐山地水源涵养林(造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8、(如乱垦滥牧)、人为因素成水量减少或河流改道,危及绿洲农田和天然植被)植被破坏打破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就地起沙和外农牧之间的频繁更替、战争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植被退化,使地表覆盖物减少,在风力作用下,发生机制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形成荒漠化土地4/10局部地表发生风蚀,下伏沙质沉积物被吹扬搬运,出现斑点状分布的流动沙丘,进而连接成片,形成沙质荒漠化土地2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现状类型斑点状、片状斑点状的荒漠圈固定沙丘活化固定沙丘活化点状、线状荒漠分布半干旱的旱农垦区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冲积扇绿洲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附近主要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源破坏破

9、坏环境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4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

10、、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5/10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

11、,退耕还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森林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和化工原料。林区有大量的动植物和珍贵的药材。(2)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主要作用:净化空

12、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6/102世界森林现状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现状: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

1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1)纬度分布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10的地区附近,被称为地球的“绿色腰带”,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2)地区分布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3)最大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雨林

14、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7/10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

15、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如图所示: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抵偿债务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开发的背景(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如图所示:8/102亚马孙流

16、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移民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的做法度盛行。所产的牛肉主要销往北美和欧洲。这些牧场的规模达数万公顷,经营35年以后终因地力下

17、降而被废弃。这些大块土地被废弃,便很难再恢复森林植被,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2开发与保护三种方案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开发: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协调:在开发的同时又能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亚马孙雨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订并实施了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9/10具体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