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 初,是 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是中国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 一。作为经典著作 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 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 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 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 非常值得称 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能够抓住 并突出人 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水浒 传主要表现在写 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
2、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 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 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 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 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 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 术成就和特色。 “水 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 行动去说 明,作者绝不下按语”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 三境说。他在贯华堂 批第五才 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 之圣境也。心之所不 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 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运用 了中国这 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
3、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 达到了神 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 传神”、逼真”达到化境”。 在第九 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 种朴素自 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 出对象的形象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 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 传神。金 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 同而不同处有辨”, 认为人物性格的特 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 又要写出不同之处。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 粗卤” 如鲁达 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
4、武松粗卤是豪杰 不受羁靮, 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 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 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 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 个性。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 化,认为他 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 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 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人物形象塑造的 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 止、处事 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水浒传 中英雄人物的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 赋予人物个 性化的 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塑造出丰满鲜活的 人物形象。施耐庵对水浒传
5、中英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这 还应归功于 他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 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 杨 志便是 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 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 个性化人物描写 艺术的成功。在人物塑造方面, 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 环境中, 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而一部好小说 ,其中的配角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因为尽管他们 是配角, 是小人物 ,可也是活生生的人 ,是社会的构成部分。就社会而言 , 他们都有自己 的个性、 特点和价值 , “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李(贽), 水浒传 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突
6、出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是很重要的 ,典型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 ,往往 关系到整 个小说的成败。应该这样说 ,水浒传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 他出色地塑造了典 型的人物形象。但是, “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 ,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 ,正如神像 不能没 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 ”黑(格尔语若没有这样一个自然的、 社会的“周围 的世界 ”小,说中的典型本身就会变得很抽象 ,从而失去他 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而这个 “社会的周围世界 ”就,体现在典型人物以外 的一些次要人物身上 ,这 些次要人物塑造得好坏 ,即这个 “社会的周围 世界”是否精彩 ,往往影响着典型人物的塑造在水浒传 中王婆是一个善于投机
7、钻营、 损人利己的江湖市侩 , 也是一 个串百家门的三姑六婆。她善于揣测人们的心理 ,能说会道。 她能 “教唆得织 女害相思 ,调弄得嫦娥寻配偶 ”她,的性格特点 ,在她看 出西门庆的心事以及 为西门庆策划引诱潘金莲的两段描写中 ,淋漓 尽致地体现出来。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 把握和表现 人物的思想性格。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他 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 也随着 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发 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小说写出了不同英雄人物走 上梁山泊的不同经历。 从中展 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以及他们的思想 性格发展变化的
8、过程。 在这方面, 林冲 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是非常典型 的,他在经历了生与死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后完成了 思想的转变, 作者 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小说用一系列的情节来描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这个 “逼”字通过 艺术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林冲所感受到的并且使之 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 力, 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使他想苟安而又不 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 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反抗,走向 梁山。 作者将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 写得如此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 实自然, 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 实土壤之中的, 人物思想 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 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
9、斗争中 发展变化, 这是 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 成就。王婆和何九叔 ,尽管都是下层社会中世故圆滑的代表 ,但却一个圆 滑得很 毒、钻营、损人利己 ,一个圆滑得中庸 ,不愿招惹是非。两个同 类性格却又存在 鲜明差异的小配角 ,在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同 时,更衬托了武松耿直、勇 猛、疾恶如仇的粗犷性格 ,反衬出武松敢做 敢为的豪爽。这就如同 “烘云托月 ”的道理。画云是为了画月 , 云画不好 ,月也就 画 不好。当人们被月亮的美所吸引时 ,可能不再注意到云彩的美 ,但这 正体现了云 彩美的价值。同样的 ,为了 “画”好武松这一形象 ,作者下功 夫画好了作为烘托 武
10、松形象的王婆、何九叔 ,甚至郓哥。虽然着墨不 多,却栩栩如生 ,逼真传神 ,使得人们看过 水浒传后,被武松的性格特 征所吸引 ,赞叹这位力大无比 ,且极 有正义感 ,敢做敢为的打虎英雄。 其 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武松这一典型形象本身 塑造得好 ,当我们回过头来 仔细看看时 ,却发现了作为小人物 ,作为配角的王 婆、何九叔、郓哥等 人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 ,才使得小说的 主人们有 了生活的空间 ,才使人们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实 ,社会的完整和人物 性格的鲜明。水浒传 中的英雄人物确实是不平凡的, 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 彩,作 者总是满腔热忱的歌颂他们,赞美他们,总是将美好高尚的思 想
11、品格,强烈的反 抗精神, 高强的武艺赋予他们,使得他们一个个光 彩照人。但是同时,作者又 未将他们神话,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 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因而充 满了生活气息。不仅读者可以 理解,而且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 信。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 的英雄人物。水浒传中如果在打虎以前不让武松喝酒,或者说未让他喝足, 那也就 不能打死老虎。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不喝酒就显不出英雄本色。 所以说同样一件 事情,比如说喝酒,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条件,不同 的情景,就要做不同的艺术 处理。艺术表现要取得成功,要让读者相 信和接受,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不能 脱离
12、生活的本源。其次是写武松既胆大,又胆怯。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 在店里住下 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 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 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说是不 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 是武松谈虎而不色变,敢于上景阳 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凡。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 时,却胆怯犹豫了。此 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 我回去必 叫人耻笑,算不得好汉。难以转去。”丿怕什么,且只顾上去,看怎的。”什 “ 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其实,这都是些为自己壮胆的话, 从中透 露出的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 极强,他把丢面
13、子 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 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 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 有老虎出没并且伤了许多人性命的景阳 岗, 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 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 英雄本色。如果写武 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和胆怯,人物就会因为缺 乏生活依 据而变得让人不可置信了。再看老虎出场之后,作者是如何写武松的: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化作冷汗出了。 ”看见了老虎真的来了,还是害 怕。这样 写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损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实 的表现了英雄。不 怕,不惊,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就会失去真实感, 就不会感动人。这样的表 现,既反映
14、了生活的真实,更体现了艺术的 真实。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 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 死。这是写得很真实的,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 有了力气,只有用哨 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 所 以武松才能 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 的表现出来了。这虽然是夸张的,理想化的,但又是合情合理,真实 可信的。这 里既有生活真实的体现,又有作者艺术的创造,是生活真 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 合。施耐庵肯定没有打过老虎,也没有看见过别人打老虎,但他写 打虎写得如此生动真实,入情入理,有声有色,这是因为作者从生活 实际出发,对类似的生 活经历进行了艺术的集中
15、和概括, 在现时可能 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 夸张。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 术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 画这一人物 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 让人们在这 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 松。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 甚至把人 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以自己的行动、 语言来显示他们的 性格特征。 在 “劫法场石秀跳楼 ”一回中这样描写: “楼上石秀只就一声 和里,掣出腰刀在 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 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 一只手拖住 卢俊义投南便走
16、 ”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 敏捷动作的白描,把 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 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 这种对 比方法, 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 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 身上,也运用得 很成功。水浒传 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 如武 松打虎 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 渲染了这场恶斗的 气氛, 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 从 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 同时也体 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书中的英雄人物, 不仅植根于现 实的土壤之中
17、而 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 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 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 承话本的 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 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 绘,而要求 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 格。当然,和宋元话本 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 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 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 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 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 性,又是一 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 话 本”表现手法的特 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 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 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 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 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 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