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84435 上传时间:2021-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科、官山名称由来小考任建敏今日西樵山主峰大科峰与西樵山北麓官山市二者的名字由来,在当地的故事里,都将二者与明朝中叶正德、嘉靖年间栖息于西樵山的三位著名士大夫湛若水、方献夫、霍韬联系起来。人们相传当时由于这些士大夫在山上建书院,兴讲学,吸引了大量求学的士子,其时官绅冠盖云集,因而成市,号称官山市。而大科峰之名,也是因为霍韬等人的科名鼎盛,是得到西樵山的庇佑,因此将主峰命名为大科峰。这些故事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西樵山历史文化的认知与自豪感。那么,历史上这两个名称的由来和演变其实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存宋元时期的文献中,西樵山的记载尚属寥寥,在宋朝著名士大夫李昴英的诗集中已经有“樵山风景岂虚传”的赞颂,

2、元明之际的记载提到了西樵山的飞瀑、龙泓、九真洞等景观,但大科、官山之名尚未一见。到明正德年间,方献夫、湛若水、霍韬等人相继入栖西樵,二者名字开始出现在他们的笔下。正德十一年(1516)霍韬初游西樵序有:“时惟大锅峰(原注:即大科峰),孤耸七十二峰,登望中原,亦奇游也”的文字。由此可见,当时是并存大锅峰、大科峰二名,前者俗,后者雅。但除了这一则记载之外,其他文献中都以大科峰之名出现。如正德十四年(1519)湛若水所创设的著名的大科书院就采用了“大科”之名。笔者推测,在明代正德年间之前的某一个历史时期,西樵山主峰之名最初是因为其形状如同一口大锅覆盖,所以命名为大锅峰。但在粤语里“大锅”与“大科”发

3、音相近,后来游历西樵山的文人雅士多了,觉得大锅之名不够雅驯,所以易“锅”为“科”,这其中也许就是寓意了“科名鼎盛”的内涵。至于是谁所改,今日已不可考,但是,“大科”之名,确实是因为湛、方、霍等士大夫的入栖而声誉鹊起,尤其是湛若水的大科书院,当时被视为可以与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分庭抗礼。至于官山之名,在湛若水兴修大科书院之时,就已经有“官山渡”之名,也许此时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墟市。在嘉靖年间方献夫辞官归隐西樵之后,在现在官山市旁的金钗峰建了方子山居,湛若水也称方献夫为“官山阁老”。而值得注意的是,方献夫在嘉靖十八年(1539)左右所撰石泉书院记中,称其为“观山市”,由此可以确信嘉靖年间

4、时这里已经是一个较有规模的墟市了。而“观山”与“官山”,一字之差,发音相同。笔者推测,也许官山的最初名称是观山,大概是寓意观览山色之意。而将“观”改“官”,也许就是因为方献夫等官员的入栖,所以时人将观览山色改为官绅齐聚之山的意思。因此,官山一名和正德、嘉靖年间西樵山的官绅云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到1936年程孔硕撰西樵名胜古迹考时,又记录了当时的另外一个说法,说官山市初名官清市,与邻近的民乐市相对,取“官清民乐”之意。实际上民乐市的出现应该要比官山市晚,所以这个说法大概是后人的附会,但这个说法,也颇为近理,寄托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与寓意。西樵山天湖、樵湖小考任建敏今日西樵山西北端有一个天湖公园,中间

5、有一个浩瀚的天湖。其实,这一个天湖,在明清时期是一片山顶平地,名为广朗坪,当时的天湖,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新修宝峰寺脚下的东天湖。这一明清时期的天湖,传说是方献夫所开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刘子秀西樵游览记记载:“天湖:一名小鉴湖,在石泉洞北,方文襄所辟也,全湖并受大科、小科诸峰之水,渟洄涵蓄,浩淼无涯,水秀山明,绝非偏胜。”而在方献夫自己所作的石泉书院记中,也对天湖的水系有详细的记载,当时方献夫在天湖上创建了石泉书院、天湖亭、留虹桥、方子钓台、与鹿亭、爱瀑轩等多处景观。从这些记载来分析,天湖这一水体在方献夫入栖西樵山之前就早已存在的了,但是方献夫在天湖湖畔创设的石泉书院的同时,肯定也对天湖

6、进行了大量的整治工程,天湖的景观,就是奠定在方献夫的时候。西樵当地老百姓对方献夫开辟天湖有很多传说故事,有的称之为“方阁老大塘”,还有方献夫发起“半山扒龙船”的活动。这些说法虽然不见诸文献,但是父老口耳相传,将这些民间习俗与方献夫联系在一起,可见方献夫开辟天湖的影响之深远。此外,环绕西樵山一周的蜿蜒小河,在明清时期又被称为樵湖。乾隆六年(1741)马符録西樵山志里面就有记载:“樵湖一水从江浦绕山而西,经吉水、百滘、黄冈、鹿洲、高洲、廖江、石江、沙头,复通江浦。曲折潆洄,山色交映,湛甘泉常(尝)立石焉,标为二十八曲”。这一段话将樵湖的历史情状描写得十分清楚。樵湖与湛若水关系十分密切,在湛若水文集中,收录了一篇大约作于嘉靖中期的告立樵湖景胜状,在这一篇短文里,湛若水提到:“又于出游见得自巡司为樵东北至东南,一水环绕樵山,极为佳胜,不异浙之鉴湖风景。欲分标立石,著为十八曲,以待好事者游赏,及不许近湖田主渐种水草,生塞通流官河,以亏胜景。”可见,当时湛若水在游历樵湖时,认为这里的景色可以与浙江绍兴的鉴湖相媲美,所以他特意在此分标立石,有十八曲的名称(马符録记为二十八曲,当以湛若水原文为准),以示游客。湛若水所标示的十八曲的立石恐怕早已难寻,但游人还能在樵湖河道上,感受到当年湛若水泛游樵湖时“春动樵湖湖水生,绕樵湖水水如城”的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