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92248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急性腹泻论文小儿急性腹泻论文: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小儿急性腹泻患儿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110例常规治疗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结果 思密达止泻的作用好,脱水纠正时间、治愈时间缩短。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显著。关键词 急性腹泻; 儿童; 思密达; 灌肠小儿急性腹泻是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消化道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其主要特点,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轮状病毒侵入小肠上部上皮细胞,破坏绒

2、毛细胞脱落或细胞结构的吸收功能1。它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是导致患病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思密达在婴幼儿腹泻病的口服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口感黏涩,婴幼儿不愿服用,尚未达到预期疗效2。选取我院儿科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就诊的220例腹泻患儿回顾性分析,对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220例。所有患者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3修订诊断标准确诊。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14.5个月;病程13

3、d平均1.2d。对照组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530个月,平均14.6个月,病程13d,平均1.4d。所有对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大便性状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给予常规饮食,均视病情轻重,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有发热呕吐、呼吸道症状者对症处理,但均不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止泻药。观察组患儿给予思密达,保留灌肠,方法:将思密达3g完全溶解在20ml 0.9%氯化钠溶液中,吸入注射器,患儿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56cm,将“肛管”涂液体石蜡后排出气体,缓慢从肛门向直肠插入1015cm,缓慢

4、注入灌肠液,注毕拔出肛管,以卫生纸托住肛门不让灌肠液流出,保持0.51h,12次/d,连用13d。疗程为3d,每次12片。对照组病例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纠正脱水、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并发症等常规治疗。用药期间严密监测两组患而用药反应及临床症状、症状好转、粪便形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等,所有数据记录存档,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1.3 疗效评定 参照1998年北京腹泻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断疗效,(1)显效:用药三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或减少2次/d,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服药3天内,大便性状明显好转,次数等于或小于4次/d,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

5、服药3天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次数大于4次/d,腹泻无改善,甚至加重。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应用2检验。2 结果经过治疗,两组均显示较好的疗效,其中对照组显效率67.3%(74/110),总有效率94.6%(104/110),对照组显效率32.7%(36/110),总有效率76.4%(84/110),观察组除4例有便秘外,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d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1 两组疗效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儿在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每天12次)时间

6、、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排便次数与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天)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腹泻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机体防御功能差,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进食较为频繁,食物以液体为主,而胃肠道siga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如iga, igm)较低,胃肠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另外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酶活性偏低,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病菌杀灭能力较弱。这些都成为诱发腹泻的潜在因素。此病在人工喂养中的感染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病毒侵入小

7、肠上部上皮细胞,破坏绒毛细胞脱落或细胞结构的吸收功能;小肠绒毛缩短、变形、而陷窝上皮迅速增生,病毒脱落,新增生上皮细胞不能很快分化,无消化吸收功能;双糖酶活性降低,肠道内水电解质转运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的腹泻,导致肠道内环境变化,使正常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大量肠液积于肠腔。由于人体肠道厌氧菌约占肠道正常菌群的99.9,小儿腹泻时,肠道内厌氧菌数量约下降1000倍,滥用抗生素会进一步加重菌群紊乱,因此我们不主张用维生素疗法,而推荐微生态疗法。思密达是从天然蒙脱石中提取的具双八面体层纹结构的微粒,由于具有较强的黏膜保护作用和病原清除作用,从而减少大便次数而止泻。在小儿腹泻

8、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思密达具有层纹结构及非均匀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极强的选择性固定、抑制作用;思密达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促进肠道吸收和分泌功能恢复,平衡正常菌群;思密达还通过与肠黏液相互作用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避免腹泻期间胆汁盐对肠壁引起的损害,因而能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思密达口服不吸收,在体内可维持6h,适用于各型腹泻,对儿童急性腹泻效果尤佳4。本研究利用其口服不吸收的特性,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110例腹泻患儿,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94.6,与对照组比较具

9、有统计学意义,除有4例出现便秘外,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而且,它是一种非抗生素制剂,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面对抗微生物药物细菌的不断增多及其所造成的菌群失调、机会感染增多等弊端的出现,医学界提倡尽量少用抗生素,并提倡微生物干扰疗法。思密达保留灌肠之前常规行清洁灌肠,一方面直接起物理降温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灌肠可减少、稀释毒素,使肠道毒素吸收明显减少,体温降低5。我们认为,对一般患者,通过单药治疗,减少了用药量和用药后不良反应,一般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当然,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我们对治疗效果持观察态度。相信随着样本量的补充和统计数据的完善,关于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会有更具说服力的论证。而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可能联合用药效果会更好。参考文献1 王慕逖,刘皖君.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0.2 谢丹,任尚申,马文旭等.思密达保留灌肠在婴幼儿腹泻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7,31(4):301-302.3 薛兴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4.4 过桥.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110例j.淮海医药,2002,20(3):249-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