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225377 上传时间:2021-05-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学课件,1,中医基础知识(四)精气血津液神,2010.4,医学课件,2,第一节 精,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是指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由禀受予父母的生 命物质(生殖之精)与后天水谷精微(包括水谷之精、血液、 津液及髓等)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 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有 广义之精: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血、 津 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 于精的广义的范畴; 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二个层次。,医学课件,3,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1、精的生成、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有 2、精的贮藏与施泄 (1)

2、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2)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A、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 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B、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后代;,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医学课件,4,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繁衍生命; 2、濡养、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4、化气:(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5、化神等作用: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脏腑之精 3、生殖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医学课件,5,(一)精的失常主要包括: 1、精虚:主要是指肾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 能底下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3、。 (肾是藏 精的主要脏器,故精虚以肾精亏虚最 为重要。) 2、精瘀:指男子精滞精道,排精障碍而言。,医学课件,6,第二节 气,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高级精微物质,是构 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1、生成之原: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 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一身之气 吸 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后天之气(宗气),医学课件,7,二、 人体之气的生成 2、相关脏腑功能: A 、肾为生气之根 B 、脾胃为生气之源 C、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A 、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B、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4、 升(自下而上) 降(自上而下) 出(由内向外) 入(自外向内),医学课件,8,C、气运动的意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都必须 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精 、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 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他们之间的 互相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医学课件,9,D、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五脏:心肺位居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肝主升,肾阳上助 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5、。 六腑:总体是降,以降为顺(传化物而不藏),降中 寓升(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 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言: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生发,肺主肃降,脾 主升清,胃主降浊以及心肾相交等,医学课件,10,具体到每一脏: 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 宣发是升,肃降是降。 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猪升清,胃主降浊 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 和排泄的全过程。 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 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 水液代谢的全过程。,医学课件,11,D、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气机失调: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 出入之间失

6、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 a、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时气机失调; b、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气滞; c、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逆; d、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陷; e、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气闭; f、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气脱;,医学课件,12,(二)气化 1、概念:伴随着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气化。 2、气化的形式 :(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与能量 之间的转化)。 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 总的来说有1、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 2、气可以转化为有形的:气可以转化 为该组织 有形的物质 3、消耗形而转化成气,废气,水谷之气,宗气、营气

7、,医学课件,13,(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运 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 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作 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气是 运行不息的,气化过程也自然是始终存在的。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医学课件,14,人体之气的功能 # ()推动与调控作用:阳气的推动、兴奋、升发作 用和阴气的宁静、抑制、肃降作用的协调平衡 和调控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的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凉 润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

8、气化产生热量,使人 体温暖,消除寒冷。 其生理意义:1、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 常的生理活动 ; 3、有助于精血精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 即所谓“ 得温而行,得寒而凝”。,医学课件,15,人体之气的功能 # (三)防御作用:一身之气(正气)的防御作用: 防止病邪侵袭与祛除病邪使病体康复。 (四)固摄作用: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 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 其无故的流失,保证他们在体内发挥正常 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 1、统摄血液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3、固摄精液,医学课件,16,人体之气的功能 # (五)中介作

9、用 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 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是相对独立的,但 是在他们之间充满着气这一物质,成为他们相互之间 联系的中介。(以气为载体传递信息,加强联系,维 护协调。),医学课件,17,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1、一身之气是人体内之气理论结构的最高层 次,简称“气”。即运行于人体内各处而推动各 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精、血、津液 的运行、输布、代谢的极精微物质。其生成来 源: 元气 一身之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宗气,医学课件,18,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2、元气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10、; 宗气又称“大气”“动气”,肺脾; 第二层次 营气与卫气水谷之精所化,脉内外; (1)元气 A、元气的生成分布: 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 流行于全身。 B、生理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和生殖机能; b、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医学课件,19,(2)宗气 A、宗气的生成和分布: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 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宗气积于胸中,出 于喉咙,以贯 心脉,而行呼吸焉)。 B、生理功能: a、行呼吸:宗气上走吸道,推动肺的呼吸; b、行气血:贯注于心脉之中,促

11、进心脏推动血 流运行; C、资先天:后天资先天;,宗气,医学课件,20,(3)营气 A、生成与分布: 精华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营气。 在脉中运行全身 B、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营养全身 (4)卫气 A、生成与分布: 慓悍滑利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卫气。 不受脉道约束,运行于脉外. B生理功能:a、防御外邪入侵 b、温养全身 c、调控腠理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的 排泄。,医学课件,21,营气与卫气的联系、区别: 1、联系:均来源于水谷精微,皆由脾胃所化生。 2、区别: 营气 卫气 性 质 精纯柔和、富有营养 慓疾滑利、易于流行 内守 属阴 卫外 属阳

12、分布部位 行于脉中 行于脉外 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 防御外邪 营养全身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医学课件,22,3、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最底层次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一身之气 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气是脏腑之精的功能体现或功能态。) 气的多意性: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六气 致病因素邪气 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正气 将温病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气分 中药的四种性质寒凉温热四气 体内不正常的水液水气,脏腑经络,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医学课件,23,(二)气的失常:包括 A、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散太过,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 B、气的功能减退及气的运动失常,出现气滞气 机失调的病理变化 1、气虚:指一身之气不足及

13、其功能底下的病理状态; 先天禀赋不足(身体的素质比较差) 后天失养 (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生成 不 足) 消耗太多(劳倦内伤,外感热病,慢性消 耗性疾病,医学课件,24,2、气机失调:是指再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邪气的干扰,或脏 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病 理变化。 (1)气滞: 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 内伤,情志抑郁 痰湿、食积、瘀血(有形之邪内阻) 外邪侵犯抑遏气机 脏腑功能障碍:肝失疏泄、肺失宣肃等 气虚运行无力而滞 怒伤闪挫 气滞的临床表现有多个方面,但其共同的特点不外: 闷、胀、满、痛气机郁滞不畅,原因,医学课件,25,(2)气逆:指气的升降运动失常(

14、气的运动方向逆正 常之升降而运动)即当降者不降而逆,当 升者升之太过,以至升多降少,脏腑之气 逆于上的病理变化。 情志内伤(恼怒太过) 外邪侵犯(感受寒邪) 原因 饮食阻滞(冷热不适) 痰浊阻肺 因虚而逆(胃气衰败) 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以实为主。 虚证亦见:肺虚失肃降、肾不纳气、胃气虚极,医学课件,26,(3)气陷:指在气虚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 (清阳)功能不足或下降太过,升举无 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素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瘦高,豆芽性) 病久耗伤(长时间的下痢不止,年老体衰) 劳役过度 妇女产育过多 “上气不足”,指上部之气不足。头目失养的病变。 “中气下陷”

15、,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 内脏位置维系无力,而发生某些内脏位置下移,形成 胃下垂等病变。,原因,医学课件,27,(4)气闭:即气机闭阻,气的外出严重障碍,内行 也极度紊乱和迟缓,导致上壅心肺,闭 塞清窍,以致突然昏厥,或浊邪闭塞气 道,气之出入受碍,肺气郁闭,呼吸困 难的病理状态。 情志刺激(肝失疏泄,气郁心胸) 感受秽浊邪毒(中暑、瓦斯毒物、瘴气) 痰浊瘀血闭塞气道(壅塞心、脑、肺) 疼痛之极(痛厥) 气闭多发急骤,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原因,医学课件,28,(5)气脱:即气虚致极,气不内守,大量向外脱逸, 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 能衰竭的病理状态。 正不敌邪(

16、邪气过盛,正气骤伤) 原因 慢性疾病(长期消耗,正气衰竭) 大出血、大汗,频繁吐下,气随血津脱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 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觉或虚 大无根。 以临床无明显寒象,但见气虚不固及机能衰竭的 以上表现与亡阳、亡阴相区别。,医学课件,29,第三节 血,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循环溜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 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血的生成: ()血液的化生之源:水谷精微和肾精是生成血 液的基本的物质; (二)相关脏腑(脾胃、心肺、肾)的功能。,医学课件,30,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主要

17、因素: 1、阳气推动、温煦 2、阴气宁静、凉润 3、气控摄 4、脉道的完好无损 5、血液的质量(清浊及粘稠状态) 6、病邪的影响 (二)相关脏腑功能。(心、肺、肝、脾) 血的功能:濡养、化神。,医学课件,31,三、血的运行: (二)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肺: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行通畅; 脾: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 脉外。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主濡之”; (二)化神: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医学课件,32,(三)血的失常: 是因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致血的

18、 濡养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血虚,或血液运行失常 而出现的血瘀、出血等病理变化。,医学课件,33,1、血虚:指血液(量)不足,血的濡养和滋润(质) 功能减弱,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官窍等失养 的病理状态。 失血过多,新生之血补充不及(急、慢出血) 化源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不足,饮食营养 原因 不足) 肾精亏损,精髓不充,精不化血 久病不愈,长期消耗营血 血虚的成因与脾胃、肾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其临床病理则心、肝两脏为多,并伴有气虚之症。,医学课件,34,2、血运失常(包括血瘀、 出血)的病机。 (1)血瘀、:指血液的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 血运停滞的病理状态。 气滞或气虚(气行不畅或受阻,以及 推动无力

19、,血行迟缓) 寒邪侵入血分 原因 邪热入血,煎熬津血,血粘稠不行 痰浊阻滞脉道,血行阻涩不利 外力扭挫伤及脉络。局部气血流通受阻 产后恶露不下或不净,瘀血内停,医学课件,35,(2)出血: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干扰下,血液运行不 循常道,以致逸出血脉的病理状态。 热入于血分(外感温热病邪入于血分,或 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伤及血分、情志郁结, 五志过激化火,内火炽盛郁于血分,或阴 原因 虚火旺而致血热) 气虚(脾气虚损,气不摄血) 外伤损伤脉络 瘀血内阻 有吐血、衄血、尿血、皮肤癍疹、月经期前量多。,医学课件,36,第四节 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

20、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与液的区别: 津 液 性状 质地清稀,流动性大 质地稠厚,流动性小 分布 皮肤、肌肉、孔窍 骨节、脏腑、脑、髓 功能 起滋润作用 以濡养为主 二、津液的代谢(详见肾主水): 1、津液的生成:(脾、胃、小肠、大肠)“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医学课件,37,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肺宣发肃降全身 2、输布 脾 精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 肺:通条水道, 宣发(向上向外) 肃降 (向下向内) 肾:为水脏,对津液输布代谢起主宰作用。 (a、推动和调控 b、参与津液的输布)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三焦: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道。 3、排泄:肺(汗、呼吸

21、)肾(蒸化)大肠(粪便)。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主,医学课件,38,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津液是液态物质并富含营养故具 有较强的滋润和营养作用; 2、充养血液: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 部分; 3、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医学课件,39,四、津液代谢失常: (一)津液的不足: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数 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在脏腑, 外而孔窍、皮毛,失于濡润、滋 养、充盈和中和运载功能,从而 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热盛伤津(外感、内生) 原因 丢失过多(汗、吐、下、烧伤) 生成不足(久病、饮入不足) 津

22、和液,在形状、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津和液不足的病机几林床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伤津主要是丧失水分,常见于吐、泻之后。,医学课件,40,生 理 津 液 形 状 质地清稀、流动性大 质地稠厚、流动性较小 分 布 皮毛、孔窍、肌肉 脏腑、骨节、脑、髓 功 能 充盈血脉,滋润作用 含有精微、濡养作用,医学课件,41,病 理 伤津 脱液 发 病 暴急、突陷气随津泄 缓慢 症 状 目陷、螺瘪、尿少、 形瘦骨立、大肉尽脱 口干舌燥、皮肤干涩 肌肤毛发枯槁、或手 而失去弹性;甚则目 足震颤、肌肉瞤动、 眶深陷、啼哭无泪、 唇裂、舌光红无苔、 小便全无、精神委顿 或少苔。 转筋;重则面色

23、苍百 四肢不温、脉微欲绝 病 机 伤津未必脱液 脱液必然伤津 病 情 津伤乃液脱之渐 脱液乃津伤之甚 治 疗 津易伤亦易补充 液不易损、损则难复,医学课件,42,(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指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的功能减退,而致水 液贮留体内,外溢于肌肤而为水肿。(肺、脾、肾) 1、湿浊困阻 :脾 2、痰饮凝聚 :痰随气的升降,无处不到。故其病 理变化多,临床表现复杂 脾、肺。 3、水液贮留:肺、脾、肾、肝,医学课件,43,第五节 神,一、神的基本概念: 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主宰及其外在总体的 统称。即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 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 狭义之神: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二、神的生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是产 生神物质基础; 五神:神、魂、魄、意、志;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医学课件,44,三、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统领、调控这些 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对脏腑精气的 主宰来调节);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的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