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238289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改创新】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汪小转(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中学,河南漯河462300)摘要:创新思维能力属于具有高度灵活,机动性和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想象力,求异思维,观察兴趣和诱发灵感为切入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因,敢于猜测和设想,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动I练;创新思维能力创新

2、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创新思维能力属于一种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机动性和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但是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新的教育理念还无法在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产生足够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育教师与时俱进,迅速转变教育观念,努力调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地位,自觉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坚持不懈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那么

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思维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育教学当中,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常常能够有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锻炼思维.当然,想象是一种自身知识的飞跃性联结,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支持.需要具有迅速摆脱表面现象干扰的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的潜在内容,设计开放的想象情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引导或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此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对养成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4、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四,考核方式的改革成绩考核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和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又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他们是否达到规定目标,是否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本课程自从开设以来,考核形式一直采用课程论文或闭卷成绩或开卷成绩+平时成绩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这部分单纯依赖学生考勤,遵守纪律与否进行的偶然性评价,数据缺乏全程跟综性,而闭卷或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亦造成了部分学生的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现象,尽管课程论文的考核出发点很好,但在学生撰写课程论文过程亦发现有简单拼凑,对论文内容不理解,轻视课堂内容的现象.因此

5、,根据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环境土壤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必须做出相应改革.考核方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平时成绩考核面拓宽至网络课堂.除了课堂出勤,纪律,提问等课堂表现外,网络课堂讨论参与程度,网络作业完成情况,专题讲座的准备,答辩情况等均计人平时成绩考核范畴,并根据学生发言次数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由学生代表和老师共同打分,这部分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20%,其中课堂内表现和网络课堂表现可各占10%.二是实践成绩的考核,这部分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的操作表现,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综合性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打分.三是理论课程考核,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60%,以开卷

6、或闭卷形式进行考核,题型上客观题和主观性的综合题要求兼顾,考核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五,小结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利用土壤学知识与方法来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等意义重大.通过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重点,难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对全面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苏德纯.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1.世界环境,2010,(5):1819.【2】朱沙,王云霞,杜英.多媒体结合PBL数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

7、用11.农医,2010,(2):127128.【315,1利群,毛定安,何平,万伍卿,何庆南.网络环境TPBL教学法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卟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1329-1311.【4】黄运湘,廖超林,尹力初,张杨珠.C+-壤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U.农业教育研究,2009,61(4):2224.5】柳维扬,高艳红.土壤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009,22(1):108109.一20【教改创新】境,尽量提供丰富的想象材料,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2.鼓励学生大胆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就是求异思维.它就是从不同方向

8、角,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窍门.求异思想必须要富有联想,要勇于怀疑,假设和幻想,努力追求新颖独特和与众不同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要支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敢于求异,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生在这种求异的思维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捷径,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迅速发展.3.指导学生有效的观察兴趣.思维探索需要观察的信息采集.可以说,智慧敏锐的观察能力就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实践证明,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发现,更不可能会有创造.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讲究策略,在观察前,要为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观察中要及时地参与指导,要科学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支持学生

9、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人细致的观察.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4.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灵感是因为长期的实践,在不断的知识经验积累经验基础上而突然产生的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它是一种直觉思维,属于基础认识上的质的飞跃.灵感的产生生常常伴随着创新和突破.在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地捕捉引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灵感,对于某些学生别出心裁的思路,违反常规的解答以及那些标新立异的构思,即使只是一点点的创新,都应当及时地给予肯定.二,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要素1.掌握和理解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合理的最大化的运用,这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兴趣,探索知

10、识海洋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深度和深度的基础知识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和研究处理问题的多种基本方法后,才能够赋予思维活动更加丰富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内容,从而避免不着边际,缺乏依据的胡思乱想.另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自由讨论和实践活动,采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的方式努力开阔视野,实现各个学科的有机联系.2.熟悉各个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纵观历史,发现与创造来自于探索,探索则需要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更是以自信心为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激发学生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去探索一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成熟方法和思路

11、,把知识的感知和认识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合理利用.3.敢于猜测和设想,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其实问题就是激励.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经常列举出事实或者拓展原有的知识,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呈现到学生的面前,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并以此为基础,依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采用适当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学生具备一切从从整体出发,用跳跃,大胆猜想的思维方式,快速直接地寻找出可以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质疑,使他们的

12、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4.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新型的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生动活泼,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它不但转变了学生传统呆板单一的学习方式,还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选择一些便于探讨的教材课题,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敢于运用创新思维思路大胆提出问题假设,再通过科学分析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思维能力十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三,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侧重点1.要努力营造创新思维教学的浓厚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众所周知,

1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堂气氛的支持.所以,刺激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是行之有效的的兴趣培养模式.中学生有着记忆力好,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全面采用听音乐,猜谜,多媒体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激情与快乐,从而引导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课堂知识.2.加强各种思维训练,增强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逻辑和形象,归纳和演绎,发散和集中以及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帮助学生自觉养成善于运用联想,开拓和延伸等多种思维习惯,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创

14、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教师迅速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活动中,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更主要的是,要有力地促进学生灵活和广泛的思考,增强的想象力以及应变能力,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锐性,周密性和独创性,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参考文献:f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IM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朱维琴(1975一),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研究.一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