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239561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六经辨证 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经辨证,第一节概述,Back to school,学习要求: 1、掌握六经的概念,了解六经 辨证的源流。 2、掌握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3、熟悉六经病的治则。,Back to scool,二、六经的概念,六经,太阳,阳明,厥阴,少阴,少阳,太阴,太阳三阳 阳明二阳 少阳一阳,太阴三阴 少阴二阴 厥阴一阴,三、六经辨证的概念,用六经来概括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及气化功能,并以此来解释病位、病性、传变及立法处方等问题的辨证方法。,四、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传变疾病动态变化的反映 传: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 变:指病情在某些情况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一)传变条件,正气的盛衰 感邪的轻重

2、 治疗的当否,(二)传变类型,循经传:太阳少阳阳明 表里传:相互表里的两经之间的 传变。 例如:太阳少阴。,(三)发病形式,合病 并病 直中,1、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 如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三阳合病。,2、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一经病证者。 如太阳少阳并病、太阳阳明并病、少阳与阳明并病。,合病、并病仅限于三阳经。,3、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无力抗邪引起。,五、六经病的本证、兼证,(一)本证 又称主证,是占主导地位的证候,是辨证的依据。 如太阳中风本证。,(二)兼证 在主证基础上的兼见证候。

3、 如在太阳中风本证基础上出现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六、六经病的治则,治则,扶正,祛邪,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第二节太阳病辨证,学习要求: 1、掌握太阳中风本证及兼证、太阳伤寒本证及兼证的辨治。 2、熟悉太阳表郁轻证的辨治。,3、了解太阳温病的概念。 4、掌握太阳蓄水证的辨治,熟悉太阳蓄血证的辨治。,概 论,太阳病病位,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手太阴肺脏,三、性质、治法,表寒证,辛温解表,3、太阳病转归,痊愈 传经 变证,一、太阳病提纲,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一)病因病机,风寒邪气营卫失和,(二)辨证要点,1、脉浮 乃正气抗邪于表,气血充盛于肌表所致。 浮脉

4、为表证之主脉。,2、头项强痛,太阳病的定位性症状。 风寒袭入太阳经络所致。,3、恶寒,卫失温煦 表证主症,本条为何未提发热? 原因有二: 1、三阳病都有发热,非太阳独有。 2、发热有早晚。(第3条),二、太阳中风,(一)概念,第2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二)病因病机,1、病因风寒邪气,2、病机,风寒外束,卫失固密,营阴外泄,(三)临床表现,脉浮、头项强痛、 恶寒,发热、汗出、脉缓,鼻鸣、干呕,太阳中风证,1,2,12,(四)治则方药,治则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第12条) 桂枝汤,(五)服法与护理,服法 护理,喝热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获效停药,不效继服,药后

5、禁忌,右五味,呋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临床运用,1.太阳中风证 2.对症用药“桂枝四症” 第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六)兼证,太阳中风兼证,即是在典型太阳表虚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次要病机。,由于其病证的核心是太

6、阳中风证,病机以卫强营弱为主导,故其治疗仍以解肌祛风为基础,而对兼夹病证予以加减用药。,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新加汤证,1、桂枝加葛根汤证,第14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项背强几几: 项背强急,俯仰不能自如。 太阳病提纲即有头项强痛之症。 本条不仅项强,且连及背部。,治则: 解肌祛风升津输经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汤葛根),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第18条,第43条,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素有喘疾之人,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下之

7、,误治,喘,邪气陷肺 肺失宣肃,治则: 解肌祛风 ,降气平喘 方药: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桂枝加附子汤证,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太过),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化源不足,伤阳筋脉失养 伤阴失于滋养,伤表阳,治则: 调和营卫,温经固表 方药: 桂枝加附子汤,为何未加 养阴药?,方中取附子,以固少阴之阳,固阳 即所以止汗,止汗即所以救液。 陈修园,太少两感证有汗时也可用 太阳,少阴,4、桂枝去芍药汤证,第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 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误下,表邪欲陷,胸阳损伤,

8、,脉促 胸满,胸阳不振,病机:表邪欲陷,胸阳不振 治则:解肌祛风,宣通胸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汤。,芍药酸敛阴柔之品,用之有碍阳气布散,故去之。,第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 附子汤主之。,上症状,+,脉微 恶寒,表邪欲陷阳气损伤,解肌祛风温经复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阳气损伤的程度较甚,加辛热之附子温经复阳,5、桂枝新加汤,第62条: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病因发汗太过,气阴两伤 现症恶风、发热; 身疼痛 脉沉迟,辨证要点,治则 解肌祛风,补益气营 方药 桂枝新加汤 (芍药、生姜加量,加人参),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证,桂枝加附

9、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新加汤证,项背强几几,咳、喘,汗漏不止,脉促、胸闷,身疼痛、脉沉迟,三、太阳伤寒,(一)概念,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二)病因病机,1、病因风寒邪气,易伤阳气 寒性收引 寒性凝滞,2、病机,寒邪对卫气的影响腠理开合 具体而言即腠理合而不开 风寒外束,卫阳闭遏,营阴郁滞 伤寒表实证,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八症,(三)临床表现,(四)鉴别诊断,中风表虚证,发热、 恶风、 头项强痛 脉浮,汗出,脉缓,无汗,脉紧,体质,风寒外束 卫失固密 营阴外

10、泄,风寒外束 卫阳闭遏 营阴郁滞,伤寒表实证,脉症,病机,(五)治则方药,治则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方药(第35条) 麻黄汤,服后覆取微汗 不须喝粥,(八)麻黄汤禁例,体质,咽喉干燥,里有寒,脉象,尺中迟者,尺中脉微,阴津不足,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中阳不足,里虚,病史,淋家,下焦有热,津液素虚,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营血亏虚,气血俱虚,阳虚液损,(七)兼证,1、葛根汤证,第31条 第32条,第31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定位性症状,第32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腹泻,辨证要点,项背强几几、无汗或下利,病因病机: 风寒束表,内迫阳明 治则方

11、药: 发汗散寒,升津舒经, 升清止利,太阳伤寒证项背强几几 麻黄汤葛根 桂枝汤葛根麻黄,?,2、大青龙汤证,第38条 第39条,第38条: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麻黄汤证,?,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无汗、烦燥,病因病机: 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则方药: 大青龙汤,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按语:大青龙证与麻黄证表实虽同,而烦躁一证为麻黄证所不备也,此内有郁热之象,治宜解表同时兼清其里。麻黄汤有发汗之用而无清

12、里之功,用之不惟不切病情,反增内热,故烦躁益甚,当以大青龙汤发表清里,待龙腾雨降,郁热顿除,则烦躁自解。,3、小青龙汤证,第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咳、喘、发热,恶寒、无汗,辨证要点,病因病机: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治则方药: 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小青龙汤,表里同治,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发热 恶风寒 无汗,病机,脉症,治法,寒闭肌表,阳热内郁,寒闭肌表,水饮内停,烦躁,咳、喘,发汗解表,兼清郁热,发汗解表,温化水饮,四、太阳表郁,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4、病因病机 5、治则方药 6、鉴别,

13、(一)概念,由于太阳病日久不愈,正邪持续交争于肌表的一种病证,称为太阳病轻证。,(二)证候类型,1、桂枝麻黄各半汤 2、桂枝二麻黄一汤 3、桂枝二越婢一汤,1、桂枝麻黄各半汤,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病因病机: 日久邪微,邪郁肌表 治则: 辛温轻剂,小发其汗。 桂枝麻黄各半汤 (取桂、麻各1/3剂量),2桂枝二麻黄一汤,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病因病机: 日久邪微,表郁更轻 治则: 辛温轻剂,

14、微发其汗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取桂5/12,麻2/9剂量)。,3、桂枝二越婢一汤,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病因病机: 表郁邪微,兼有里热 治则: 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桂枝二越婢一汤 (取桂1/4,越婢汤1/8剂量),越婢汤金匮要略 (利湿之剂)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一汤,表郁稍重,表郁更轻,表寒内热,四、太阳温病,第6条: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病因: 风寒邪气 温热邪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