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258171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记述观察所得。2.把握不同动物的家的称谓,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3.理解限定性词语在句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去掉这些词语后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理解关于秋天的谚语的含义,并进行积累。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2.积累、运用关于秋天的谚语,感受秋天的特点。教难点学:准确的字词句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从课文中摘录的语句,引导学生从观察事物的方法的角度进行思考。A.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

2、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C.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过渡:同学们,认真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但如何观察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读一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句子,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呢?2.学生交流讨论,推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生1:A句在描写蟋蟀时,运用了很多动词,可见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因此才能将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描写得这么准确。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生2:从B句中的“不几天”一词中我了解到,观察需要耐心、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生3:C句描写

3、生动,画面优美,这是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这样才使描写充满趣味性,我们在朗读时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3.教师出示几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写。A.夏蝉在树上叫。B.荷花盛开了,散发出淡雅的清香。C.小鸡啄米。4.学生写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A.炎炎夏日,最为动人的,就是蝉的鸣唱了,一声接一声有节奏的“知了知了”。天气越热,蝉叫得越欢,使人听了更加烦躁。B.公园里的荷花盛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人一靠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淡雅的荷香也吸引了一群蝴蝶,它们在荷花之中舞蹈、嬉戏,令人赏心悦目。C.看到前面黄澄澄的稻米,小鸡们开心极了,它们欢叫着扑过去

4、,啄起稻米粒就咽了下去。5.教师点拨,并进行归纳总结。小结:同学们,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要想通过观察真正有所得,还是要讲究方法的。在这一板块中,我们重点了解了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活用这些方法,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二、词句段运用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狗鼠鸟猪马鱼牛虎窝洞巢圈塘厩穴棚过渡:同学们,我们都有家,这个家温馨、有爱,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你们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知道吗?其实动物也是有家的。它们的家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该如何称呼它们的家呢?读一读教材中的题目,将动物和它们的家连

5、起来。2.指名学生连一连,并说说他们在连线过程中的新发现。明确: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的家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但是有些动物的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称谓,比如“鸟窝”又可以叫“鸟巢”“鼠窝”又可以称为“鼠洞”等。3.教师板书其他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家。示例:鸡舍、窝、笼蚁穴蜂窝、巢龙潭4.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的异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过渡:在汉

6、语中,有一些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这类词就是副词。本题中加点的两个词就是副词。副词的作用有很多,比如表示程度、表示范围、表示时间、表示肯定或否定等。正确辨析副词的作用,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这两组句子来了解一下副词。5.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明确:第一组中的“逐渐”一词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变成灰色的,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第二组中的“最多”一词表明隧道的深、宽不是确定的,只是估计出来的情况,但是深不超过九寸,宽不超过一指。用上加点的词语,表意更准确。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6.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对副词的认识。别的昆虫在临时

7、的隐蔽所藏身。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知道了事情的结局。他大概知道了事情的结局。明确:第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大多”说明绝大部分昆虫是这样,但不是指所有的昆虫,表意更准确。第二组句子中的“大概”表示推测、不确定,他也可能不知道事情的结局。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三、日积月累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谚语中的秋天。过渡:同学们,不知不觉秋天来了。秋天在哪儿呢?在雨后的空山中,在菊花盛开的篱边,还是在残霞映照的孤村里?秋天在古人的诗中,秋天也在劳动人民丰富的创作里。那些通俗、流畅的谚语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关秋天的谚语反映了秋天的特色。现在我们就来读读教材中给出的谚语,感受浓浓的

8、秋意。2.指名学生朗读谚语,并能背诵、积累。3.教师讲解部分谚语的含义。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天气转凉,扇子就可以收起来了。二八月,乱穿衣:农历的二月(初春)、八月(初秋)天气变化无常,人们的衣着差异很大,有的人穿棉衣,而有的人已经穿春秋的衣服了。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指一到夏历八月就进入了秋天。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4.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秋天的谚语,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关于秋天的谚语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下雨人

9、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九月阴一冬温,九月晴一冬冰。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这次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学习方法、词句运用、知识拓展。在“交流平台”中,我们主要通过回忆课文内容,学习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词句段运用”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家的称谓,并辨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析了副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在“日积月累”中,我们体会了一番谚语中的秋天,并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谚语。课堂上,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同学,课前就搜集资料,给我们讲了动物之家的趣闻,真不错。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再接再厉,有效利用课堂的分分秒秒,把所学知识真正消化、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