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272387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解读纪录片俺爹俺娘字幕:摄于1999年,爹85岁,娘87岁 焦波:正月十五的时候,我娘病重,我爹就执意把我娘接回家。 照片:娘侧趴在爹的腿上,爹一手抚摩着娘的头,一手端着一碗一口都没有动过的米饭,满脸哀愁。 焦波:这天,我爹坐在床上,我娘枕在他的腿上,特别难受,我爹也非常愁苦。 照片:娘疼痛难忍地抱着头,爹抱着娘。 焦波:我娘痛苦得叫人看了非常难过,我爹呢,一直把我娘抱在怀里 照片:娘闭着眼睛躺着,爹俯下身去,用嘴唇贴着娘的额头。 焦波:我爹实际上是在亲吻她。追求故事性,必然会带来导演事先安排甚至搬演的问题,这种主观干预势必影响到影片的真实性。在此,不得不提到纪录片的本质问题真实性问题。伊文思

2、对此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首先,摄影机前的真实事物是否真实,观众是否相信,关键不在于这些事物是否受到干预。没有一部纪录影片,甚至没有一部新闻片,是不经过某种程度的艺术处理就可以摄制成功的。当你对一个人说别瞧着摄影机的时候,搬演就开始了。” 俺爹俺娘在拍摄伊始,第一次拍电视的爹娘,紧张得甚至连路都不会走了。娘最本能的反应是躲到了门背后,对面举着摄影机的焦波只好直接喊出来:“别藏!你别藏!”这时,村里的妇女们挤在院门口,伸着脖子往里看,哈哈笑着。娘跟在爹身后,爹不知该往前走还是该往后退,上一步、退一步,上一步、退一步,回头看看娘,娘也跟着上一步退一步地“踏步”,围观的妇女们笑成一团。接着焦波又开

3、始导演着二老:“你走啊,你走啊!俺爹站到上面去。”爹反应迅速地往台阶上跑。“来来来!到这儿来,到这儿来。”娘在几乎走进门廊的时候,小脚在泥地上一滑,终于踉踉跄跄地完成了第一次拍摄。虽然是在拍摄者一步步导演指挥下完成的段落,爹娘第一次面对电视镜头的尴尬与不知所措,却真实地展现在画面上。 (2)表现了什么人类生存之镜 “由于电视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状态,人与人之间停下来交谈的时间越来越少,传统的人与人面对面地拉家常日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与媒介的面对面。而人都有了解别人的需要,纪录片成为满足这种需要的途径。”这是德国纪录片主流的创作观念之一,它让我们认识到人们对纪录片的需要。运用纪实的

4、手法,如跟踪拍摄、同期声、长镜头等,记录事物发展的自然流程。纪录片的审美目的是“提供一种关照,由观照对方而比照自身。如果说文学是一个梦,一个白日梦,那么纪录片则是一面镜子,人类现实的生存之镜;从镜子中,我们理解人类自身的处境和状态。” 焦波用他的实践,为人们展示出记录生活的一种可能。焦波曾提到他创作俺爹俺娘的初衷:“实际上,在20年间,我做这件事的时候,想法很简单:爹娘一天天变老,我舍不得爹娘走,我用照相机把爹娘留住,留住他们的生活瞬问,也就留住了活生生的爹娘。” “儿子的脚印是一条河,河的源头在爹娘的心底里;爹娘的影像是一座碑,碑的基座在儿子的脊背上。”电视纪录片俺爹俺娘最难得的地方在于,它

5、经历了漫长的记录过程,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生活变化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中国普通农民的生活状态中,能够看出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 片中俺娘自幼缠的小脚,见证了旧社会对妇女的束缚;那些爹娘没能养活的孩子,见证了旧时期的落后。直到焦波这一代,幸福生活才开始了,俺爹俺娘才得以过上幸福的生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焦波为爹娘照第一张照片,照相机这种稀罕玩意儿开始走进农民的生活。1983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家里分到了土地。父母辛苦耕作一年,打了满满一院子粮食。俺爹特别高兴,从不愿拍照片的他,特意拿了两块五六斤重的大地瓜一一举着,让儿子给他拍照片;背后,

6、俺娘在堆满丰收粮的院子里簸粮食,这一派丰收景象反映了整个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的变化。2001年除夕夜,院门口和村路上的红灯笼亮起来了,连串的爆竹声和五彩的夜光弹划破夜空,照亮了披着瑞雪的山村。院里,放鞭炮的孩子们跳着;屋里,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举杯庆贺,电视里的春节晚会正式开始。步入21世纪,中国农村也开始步入现代化,安装了电视、电话,和远在外地的儿子也能交流了。(3)怎么表现的细节的魅力 用细节讲故事 纪录片分别用三个生活细节“手电筒照路”“窗前招手”“永远的眺望”来展现俺娘为儿子送别的情景,表现了长辈对孩子的牵挂和依依不舍。不论走多远,只要回头望过去,娘永远都会在远方久久地关注着孩子。借

7、着手电筒微弱的亮光,是一道无需言语的爱的光芒,温暖和保护着儿女们的心。儿子在拍摄爹娘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是带着感情去拍。用这种充满感恩的心情去关注爹娘的一举一动,往往能够发现以往被忽略的细节,记录下来形成珍贵的画面,与同为子女的广大电视观众形成强烈的共鸣。用细节处理声音 该纪录片的一大特色是俺爹的歌声和吟诵声。俺爹最爱唱革命民歌:“同志们呀个个要听真,咱为了救人民参加了八路军,在家里咱本来可都是些老百姓,革命的战士你不要忘了本”它出现在该纪录片开篇不久,似是爹对革命年代的回忆,又似是爹对儿女的训导,质朴的声音一遍遍回荡在大山里,撞击在观众们的心坎上。 片中还数次出现俺爹和重外孙女一起朗诵古诗词的

8、情景。和重外孙女比起来,此时的爹面容苍老,却精神抖擞,他能够流利地吟诵出自己所会的几首有限的古诗。 霞光中,褐色的田垄蒙着晶亮的薄霜,黛色的山峦披着神秘的薄雾。这是爹辛劳耕作了一辈子的土地,爹的吟诵仿佛又在这片土地上回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回声的意味: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的情感积聚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方式来进行情感宣泄。多年来对父母的感情、感激、感恩,以及无法用言语表达出的积聚在内心的情感冲动,使焦波面向大山爆发出呐喊“爹娘”。饱含深情的呐喊撞击着山间石壁,穿透坚硬的岩石,反复萦绕在大山的怀抱中间,构成了震撼人心的山间交响曲。 (4)成功的原因记录生活的意义

9、记录“俺爹俺娘”,对于创作者而言,初衷是为了用实实在在的影像留住“活生生的爹娘”。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千二百多张照片,六百多个小时的DV素材,永久地停留在作者和广大观众的视线里。如今,全世界都有人认识“俺爹俺娘”。俺爹俺娘作为中国普通农民的代表,充满原生态的东方亲情魅力的代表,产生了世界性的共鸣。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俺爹俺娘摄影作品集的序中说到: 孝顺爹娘,尊敬父母,这种优秀的传统品德本应在当代中国大力提倡,但焦波的行动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门庭内的孝顺和尊敬。他把自己的爹娘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图像呈现给社会,有血有肉地告诉人们何谓中国伦理,何谓东方亲情,何谓华夏子民 天下的爹娘既有共性又有

10、个性。焦波的爹娘生活在农村,因此更具有一种紧贴大地的典型性。华夏民族的主体立足农耕,世世代代繁衍在竹篱泥途河沟边,后人的种种城市行迹大多也源自农村。因此,即使并非出生在农村的读者,看到这些摄影作品也会有一种感动。 纪录片俺爹俺娘将一堆发黄的老照片,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一段平平淡淡的解说,几段不常出现的音乐,串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生命纪念册”。 同时,我们还可以说,俺爹俺娘的观众只有两个人儿子和女儿。我们从影像与话语中阅读到的是作者的“俺爹俺娘”,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真正的俺爹俺娘。观众曾留言道:“焦波,你做了一件万人想做而没做的事,你拨动了人们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现代技术越来越发达,然而现代技术不是冷冰冰的工业,可以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留下最传统的感情,使我们留住一份最珍贵的情感寄托。 纪录片是一种守望,对家园、孩子、亲人、同胞对一切我们所珍爱与关心的人与事的守望。它也是一种承诺,对这个时代的责任的承诺。所以,一个社会对于自己纪录片的态度,可以作为测定这个社会某种健康状态的指标。俺爹俺娘成功了,它获得了中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同时在国际上获得肯定。一位资深的法国评委这样描述这部作品:“全人类只有亲情是相通的,俺爹俺娘能感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