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91028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新阶段: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4.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升华随着中国现代化及世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性日益重要,以科学的发展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对现代化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4.1.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

2、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已日趋深入、完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

3、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总结了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扬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4.1.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这个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4、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论,其基本要求有这样七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以更好地发展我国现代

5、化事业。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通过“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使地区差距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结底是

6、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

7、1.3 科学发展观是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升华现代化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现代化仍然是一个摆脱落后经济状况、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在经济发达国家,现代化则是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满足人类幸福和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且发展不平衡,因此在中国既存在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发展期、成熟期的地区,也有着处于第二次现代化起步期的地区。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单独运用某一种现代化理论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是不实际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是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升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8、的基本理念,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抓住了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即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符合当代现代化内涵的精髓,即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即是促进全面发展,而现代化指的并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它包含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在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是在保证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现。从这一本质点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升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

9、,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统筹兼顾。这一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不仅吸收了当今现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还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在发达工业国家,经典现代化的成就是巨大的,然而,工业社会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环境灾难。在20世纪7080年代,现代化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对环境的管理却是不成功的,生态退化继续发展,污染到处扩散而不是减少。此外,经济变化与社会变化不是线性的,因而现代化也不是线性的。在对现代化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等,是一种利用人类智慧去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进步的理论。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决不能重走发达工业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则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从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来看,科学发展观同样是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