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358528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一、 高粱病害(sorghum diseases) 高粱的病害主要有黑穗病和真菌性叶斑病,其次是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 为害高粱的病害还有细菌性叶斑病:条纹病Pseudomonas andropogoni、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病害性的矮花叶病(scMV)。真菌侵染的纹枯病Pellicularia spp.、麦角病Claviceps sp.等。这些病害发生不普遍,为害轻,对生产影响甚微。1、苗期病害:(1)烂苗:症状:表现为生长停止、红叶或叶片出现红色条斑和烂根等症状,主要发生在苗床内。病因:出苗后遇到3天以上连续的低温多雨天气,苗床浅层温度低于12

2、,导致生长停止,加上雨水过多根部窒息,同时绵霉属、腐霉属等低等真菌和细菌侵染,造成烂根,地上部叶片无养分,合成的养分又不能转移,造成花青素积累,而表现红叶或红斑,严重时,造成烂苗和死苗。防治方法:1、覆膜增温,2、通风排湿;3、同时用高氯净片(50%三氯异氰尿酸)912克兑30斤水喷雾,要求必须把根部喷透。(2)烂种:症状:表现为长期不发芽和死种,主要发生在点播的地里。病因:播种后遇到3天以上的低温多雨天气地表浅层温度低于12,导致种子不萌发,加之水分过多窒息而死。防治方法:1、气温回升后补种。2、最好采用育苗移栽。2、高粱丝黑穗病: 为害症状:主要在穗上发生。受害高粱穗整个变成一个大灰包,外

3、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同时露出一束束散卵的丝状物(即维管束),少数情况下,仅部分花絮被害,或者端部的叶片上产生明显的灰色小瘤,外膜破裂后,叶片维管束同样不破裂。主秆的丝黑穗打掉后,继续长出的分蘖穗仍为丝黑穗。防治方法:及时砍倒病株。掌握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砍掉,拉出地外集中销毁。因丝黑穗病为系统浸染病害,如只割除病穗,长出分蘖穗仍是黑穗。如用病穗喂牲口或沤粪,必须使粪肥腐熟透才能使用。二、高粱虫害(insect pests of sorghum) 为害高粱的害虫有30余种,普遍而严重的有蚜虫、玉米螟等。1.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咬断根部,影响幼苗生长或死亡。防治方法:可用敌杀

4、死、百树菊酯等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喷雾,或制成毒饵。2.苗期害虫:主要有高粱长椿象Dimorphopterus blissoidles,刺吸幼苗汁液,影响苗期生育;防治方法:可用敌杀死、百树菊酯等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喷雾3.食叶害虫:主要有粘虫、高粱舟蛾Dinara combusta、高粱蚜Melanaphis等。粘虫为禾本科作物共同害虫,幼虫啮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高粱舟蛾在中国分布很广,幼虫咬食高粱、玉米、甘蔗叶片,为害较轻。高粱蚜是中国高粱产区主要害虫,大发生年,轻者大幅度减产,重者颗粒不收。防治方法:可用BT(苏云金杆菌)制剂1000倍喷雾。4.蛀茎害虫:主要有亚洲玉米

5、螟、高粱条螟Chila venostus. 防治方法:可用BT(苏云金杆菌)制剂1000倍喷雾。5.穗部害虫:主要有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高粱穗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防治方法:可用BT(苏云金杆菌)制剂1000倍喷雾。注意:高粱地50米内不能用敌敌畏、敌百虫等有机磷类农药。高梁蚜防治技术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无翅,黄色或紫色,腹部中央有成列的褐色横纹,触角6节,为体长的12。有翅孤雌蚜,有翅,淡黄或淡紫色,腹背中央有黑褐色斑,触角6节,为体长的2/3。为害症状:高梁蚜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取食营养,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为害,逐渐向植株上

6、部叶片扩散。叶背布满虫体,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和茎上:油亮发光,故称起油株。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籽粒单宁含量高,米质涩,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与品质发病特点:高梁蚜发生世代短,繁殖快,每年可繁殖16-20余代北方以卵在荻草上越冬,南方以成虫及若虫在桩害株的茎秆及叫鞘内越冬,广西南部全年都可繁殖为害。北方荻草上的越冬卵,春季地表愠度达l0左右时孵化成荻草地卞根部取食,以后逐渐上移嫩茎、幼芽上孤雌生殖为害。第二代以后产生有翅孤雌蚜及无翅孤雌蚜,当G月高梁出苗后,即迁往高梁田繁殖为害,每头孤雌蚜平均产仔7050头,夏季5天即可完成一代。高梁蚜一年有4

7、次迁飞扩散高峰,除春、秋两季迁入、迁出外,在高梁田内有2次迁飞扩散,第一次在6月末7月上旬,扩散范围小,虫量少。为点片发生阶段,是早期防治的最适期。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这次扩散面积大,有虫株率及蚜量增长较快,是田间为害的高峰期。9l0月产:生有翅雄蚜迁回荻草与无翅雌蚜交尾产卵越冬。高梁蚜发生数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以气象和天敌因素最为密切。春夏干旱极易导致大发生。辽宁省经验6月旬温在23以上,相对湿度50%一60,或在此温度下,旬降水量10毫米左右,即旬温湿系数在2.8以下,温水系数在05以下时,则大发生频率高,为害重,山西省忻定盆地6、7月间旬平均温度23以上,降水量10毫米以下,则会抑制其繁殖,减轻为害。南方旬均温在2028,相对湿度60一75%则繁殖快,为害重。高粱蚜的天敌种类较多,有瓢虫、草蛉、蜘蛛,蚜茧峰等l0余种。当天敌单位与蚜虫比在1:100以下时,对高粱蚜的发生数量有一定抑制作用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可采用高梁、大豆间作,改善田间小气候,控制后,选株进行蚜量调查,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或100株虫量超2万头时,即 达到防治指标。10%吡虫啉10克兑30斤水喷雾。1.8%阿维菌素30005000倍液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