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2708号 编号:E15-03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项目名称: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青羊湖南线森林防火通道建设单位(盖章):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 编制日期:2015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道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
2、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设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编号:E15-035我单位对环评文件内容、数据及结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项目名称: 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青羊湖南线森林防火通道评价单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公章)项目负责人: 周凤霞 姓 名从事专业上岗证书号职
3、责签 名周凤霞环境评价环评工程师证第B27080081000号项目负责人王琰环境评价环评岗证字第B27080062号编 制胡洪定环境评价环评工程师证第B27080180600号审 核附件:1、评价委托书2、政府投资项目立项申请表3、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10份、团体4份)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环境资料质量保证单5、沩山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的函6、水土保持批复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8、申请撤销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函9、压矿证明10、地址灾害备案登记表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项目走线及环境现状测点、保护目标及水系图3、拟建项目沿线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分布图4、沩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规划图5
4、7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青羊湖南线森林防火通道建设单位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法人代表覃正亚联系人邓太平通讯地址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联系电话0731-87575431传真邮编410167建设地点宁乡县黄材镇主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交通运输业G53占地面积(平方米)101930.94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835.83基中:环保投资(万元)19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6.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3月1 项目背景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为1129.06公顷,林地面积1123.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51
5、林场活立木蓄积为61601立方米,全部为防护林。该林场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坏境,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湖南省和长沙市生态建设、林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青羊湖林场现有的林区道路中,仅少数路段能满足车辆通行要求(路基宽度为3.5m左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余大多数为0.5m-2m宽的护林道,为护林人员多年来往来行走踩踏而成,仅能供行人行走,车辆无法通行。青羊湖林场现有道路,难以保障林场的消防安全,严重制约了青羊湖林场的经营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业主单位提出了本项目。2 项目建设意义(1)本项目是促进青羊湖林场建设发展的需要林区道路是主要供林区各种林业运输工
6、具通行的道路,林区道路作为林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林业现代化,林业经营集约化的基础,也是森林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本项目是保护森林资源、加强青羊湖林场防火、完善林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青羊湖林场林区防火道路缺失,青羊湖南岸区域林场目前没有一条能够供车辆通行的道路,消防车辆无法通行,人员巡山护林只能通过船只到达林场的边缘区域,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面临严峻的火灾隐患,严重影响了林场的消防安全和森林资源保护。拟建项目作为林区道路在满足林场日常生产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林区防火通道使用,为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消防安全提供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青羊湖林场防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
7、意义。(3)本项目的建设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青羊湖南岸交通条件极为不便,没有陆路道路通行,居民只能靠船只出行。本项目的建设是解决青羊湖南岸居民出行问题的需要。 3 工程内容及规模3.1 路线走向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内,起点接附近区域的乡村道路,向西展线,途径青山坑、茶园台,终于鸭婆坑,全长4.722km。3.2 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路线全线采用林区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30km/h (局部困难路段15km/h),路基宽7.5m,路面宽度3.5*2m,泥结碎石路面。沿线共设涵洞18道,无桥梁、隧道。建设性质为新建(其中K0+000K0+500有简易步道),建设规模与主要
8、技术指标见表1。表1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标准表指标单位指标值备 注一基本指标1技术等级/林区一级道路全线2设计车速km/h30(局部困难路段15)3预测交通量pcu/d低于500林区道路,主要为消防功能4车道数/双向2车道/5停车视距m33/6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 180/7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700 /8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 400 /9最大纵坡度推荐值% 7 /二路线1路线长度km4.722/2工程占地亩152.82不占水田永久占地亩64/临时占地亩88.82/3建筑物拆迁亩-本项目不涉及建筑物拆迁三路基路面1路基宽度m7.5全线2路面宽度m3.5*2全线3土石方平衡挖方量万m325.
9、489/弃方量6.569/填方量18.92/借方量0.00/4取土场设置个0无需设置取土场5弃土场设置个1四桥梁、涵洞、隧道1桥梁m/座无 /2涵洞道18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万元2835.83/2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600.556/六其他1施工临时生产区个1建议设置在项目起点处2沥青搅拌站个0/七工期安排计划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7月竣工,建设期为10个月。 注:局部困难路段待工程设计踏勘时确定3.3 桥涵工程拟建道路不设桥梁,沿线共设涵洞18道,均为盖板涵。3.4 路基、路面工程(1)路基宽度本项目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宽度为(3.25m路面+0.5m边沟)2=
10、7.5m。行车道横坡为2%,路肩与行车道横坡相同。(2)路基排水路基路面排水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组成综合排水体系,对水流进行控制、分流和疏导,使路基不受侵害。(3)路基防护路基防护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填挖高度分别处理,路堤通过水库及受洪水浸淹地段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对路堤主要采用植草护坡;挖方路段视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一般浅挖方土质路堑采用植草防护坡面,个别挖方较深路段则视岩层的岩性、节理倾向、风化程度分别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骨架草皮等防护措施。(4)路基取、弃土沿线取、弃土可通过纵向调配,尽量利用挖废土石方,移挖作填,力争填挖平衡,尽量节省占地,减少污染。(5)路基压实路基
11、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堤路床顶面以下深度0-80cm,压实度94%,80cm以下压实度93%。零填及挖方压实度94%。(6)路面结构本项目采用泥结碎石路面作为路面,泥结碎石面层最小厚度为68cm,石料的强度不宜低于级。碎石的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宜超过20%。石料粒径大小,在做面层的上层时,为24厘米;在做下面层时,应不小于4cm,并不大于层厚的0.7倍。嵌缝粒料粒径为0.51.5cm。土的塑性指数一般为1020为宜,含土量一般为1520%。本项目路基标准横断面见图1。图1 本项目路基标准横断面示意图3.5 高填深挖及不良路基路段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道路开挖路堑路基较大的切方(大于1
12、0m)共计有4处,最大达16m。详细调查情况见表2。由于本项目暂处于工可阶段,不良路基路段需根据实际地质勘测情况确定。表 2 深挖高填路段一览表分段编号起讫桩号路段长度(m)最大填挖高度(m)填挖1K0+720K1+180460102K2+410K2+50090163K2+810K2+85040144K3+460K3+600140103.6 筑路材料及外购方式本工程筑路材料供应除土料外,均采用外购方式。工程所需砂、石料、水泥需在宁乡县或黄材镇购买。全线水资源较为充裕,无污染、无腐蚀,可满足工程用水要求。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项目位于宁乡县黄材镇,已有县道及乡道延伸
13、至本项目起点处,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3.7 工程占地与拆迁(1)工程占地拟建道路总占地面积152.82亩,其中永久占地64亩,临时占地88.82亩。永久占地中,占用林地53.17亩、荒地8.7亩、旱地2.13亩。表3 拟建道路用地类型与面积(亩)起讫桩号荒地林地旱地合计永久占地8.753.172.1364.00临时占地3.682.512.7188.82合计12.3135.684.84152.82占总用地的比例(%)8.0488.783.17100(2) 工程拆迁 本项目无工程拆迁,亦不涉及环保拆迁。 3.8 工程土石方平衡及取、弃土场设置(1)土石方平衡经施工土石方流向平衡分析,道路建设共需开
14、挖土石方25.489万m3(以自然方计),填筑土石方18.99万m3,弃方量6.497万m3,无借方。土石方平衡图见表4。表4 拟建道路土石方平衡一览表起 讫 桩 号长 度挖 方 (m3)填方借 方弃方总体积土 方石 方总数量土 方石 方无土 方石 方普通土硬土软石次坚石(m3)(m3)(m3)(m3)(m3)K0+000K1+010.0581010 36109 4248 14548 17313 40697 3569 37128 108 6103 K1+010.058K2+003.127993 55708 944 7731 14171 32861 34621 6936 27685 1058 1
15、9963 K2+003.127K3+008.5891005 68016 9197 14838 43982 36343 4828 31515 3934 6962 K3+008.589K4+000.3581020 73465 21829 13636 38000 42418 7045 35373 4026 16395 K4+000.358终点694 21591 3883 662 5581 11466 35838 4068 31770 6424 合计4722 254890 9075 39419 62774 143622 18991726446163471912655847(2) 取、弃土场设置 本项目
16、无借方,不设置取土场。 本项目弃渣6.497万m3,拟设置1处弃渣场,具体情况见下表5。表5 本项目弃渣场设置情况编号弃渣地点上路距离(m)渣场地形容量(万m3)弃渣量(万m3)堆渣高度(m)占地面积(hm2)终期利用方向(hm2)需修施工便道(km)QZ1K0+300左30山坳6.4977.261.2林草种植不需 3.9 交通量情况 由于本项目设计功能为林区消防通道,并无显著的交通功能,据可研预测,项目运营期日车流量低于500台。 3.10 工程进度计划与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工程进度计划:本工程计划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7月竣工,工期10个月。本项目估算总金额为2835.83万元。其中
17、建筑安装工程费2233.19万元,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用52.98万元。办公及生活用家具购置费1.37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9.86万元,预备费231.69万元。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为湖南省林业厅直属林场,本项目建设资金由湖南省林业厅全额拨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宁乡隶属长沙市,位于湘东偏北,是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国土面积2906平方公里。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3-11246,北纬2755-2829,东邻望城,南接湘潭、湘乡,西与涟源、安化交界,北与长沙、宁乡毗连。东西最大跨度88公
18、里,南北纵长69公里。黄材镇地处宁乡西部,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具体位置见附图1。2 地形地貌青羊湖国有林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雪峰顶海拔927.4米,最低点黄材水库海拔166米。其中:一分场地处雪峰山余脉由中低山向丘陵过渡的地带,被黄材水库分割成北、南、西三大片,大部分山地在海拔500米以下,坡向以南坡为主。二分场大小山峰系雪峰山余脉延伸,山脉东西走向,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属中山地貌类型,山地以南坡向为主。3 沿线地质(1)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外业钻探和工程地质调查资料,路线区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种植土,第四系更新统粉质黏土、碎石等,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下统的砂岩、板溪群下段的板岩
19、及震旦系上统的板岩等。(2)地质构造路线区内构造体系主要为新华夏系构造,根据1:20万长沙幅区域地质图,本项目沿一条逆断层上盘展布,该断层位于路线右侧,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且距离路线较近,局部紧靠路线边缘,受该构造影响,路线走廊带岩石完整性一般,尤其K1+540-K1+700段紧靠断层,岩石完整性差,对该段边坡稳定很不利,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调查,场地区属于华夏系构造体系,组成本构造的主体地层为元古界板溪群,元古界以后,本构造区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隆起。场地区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痕迹,地壳相对较稳定,新构造运动微弱。(3)水文地质地表水:拟建项目区地表水主要为沿线溪沟水
20、及黄材水库水体,水位受降水量影响明显,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地下水:路线区地下水按照赋存条件及运移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低洼地段冲洪积的含碎石类土层中,以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为主,随季节、地形变化明显,多与地表水呈互补关系,其初见水位较浅,以下降泉形式排泄,沿线碎石土主要为黏性土充填,其含水量不大,对路基影响不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中,以大气降水通过松散堆积层间接补给为主,部分为降水直接补给,多以下降泉形式于冲沟或坡脚处排泄。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雨季水量大,旱季水量小,总体上水量较贫乏,对沿线路基及边坡影响不大。(4) 不良地质
21、段拟建项目沿线不良地质不发育,无特殊性岩土分布。4 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属工程场地较稳定地区,适宜工程建设。5、气候气象青羊湖国有林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水热充足,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全年平均气温在1516.2,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11.5。一分场因水库的水体效应,中下部形成了四季湿润、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区。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4001800
22、小时,无霜期为259273天。一分场比二分场年日照时数稍长。林场森林覆盖率高,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年平均湿度一般在8588%。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年平均降雨1438.81614.4毫米。夏季林内温度要比林外低,干燥季节林内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林外,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健身、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6 水文路线经过区域地表水主要涉黄材水库。黄材水库位于湘水一级支流沩水上游黄材镇以西3.5公里的铁山里,下距宁乡县城52.5公里,集雨面积24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81.2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92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1.53亿立方米,正常水位166米,相应库容1.26亿立方
23、米,库容系数0.68,为多年调节水库。枢纽由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及引水坝等建筑物组成。主坝为粘土心墙风化土料坝,最大坝高57.5米,坝顶高程169.5米,坝顶轴长365米。副坝有两座:一座位于主坝右岸约1公里处的竹山坳,坝型为风化土料填筑的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2.3米,坝顶高程170.5米,坝顶轴长142.5米;另一座位于井坡里,原系“758”河南大水后开挖的非常溢洪道,现改为副坝,坎底高程为167.5米,坝高3.5米,长26.5米,为粘土斜墙土坝。溢洪道布置在竹山坳副坝左岸的狮牛冲,为河岸开敞式,进口为无底坎的宽顶堰,堰顶高程157米,装有三扇109.3米(宽高)钢质弧形闸门,下
24、游尾水渠长1.2公里,经过四级消力池消能后进入沩水。输水洞为压力隧洞接明埋管,隧洞段为马蹄形,高3.3米,埋管段为圆形,内径3.1米,进口底高程122.04米,进口放水闸门为钢质平板门,最大过水能力70秒立方米。电站布置在主坝右岸,为坝后引水式,装机3台,总容量4720千瓦(215601600),年平均发电量1200万千瓦时,发电尾水引入总干渠,设计灌溉宁乡、长沙、望城三县耕地35.9万亩,历史上最大灌溉面积达42.7万亩。水库有养鱼水面0.7万亩。水库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养殖、饮水等综合效益。工程于1958年9月动工,1965年枢纽工程基本竣工,开始发挥部分效益,1968年灌区配套完
25、成,1969年8月9日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2100秒立方米,相应最大下泄流量526秒立方米,水库削减洪峰65.7%,调洪最高水位167.54米,超过正常水位1.54米。黄材水库饮用水源区划情况:1、一级水源保护区水域范围:黄材水库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水域。陆域范围:黄材水库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2、 二级水源保护区水域范围:黄材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陆域范围:黄材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000m的汇水区域。本项目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内。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化保护等)1、
26、行政区划黄材镇地处宁乡西部,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24个村,总人口67651人。2 社会经济2013年全年实现镇域生产总值120039万元,增长18.6%;财政收入1825万元,增长13.2%,国税完成174万元,地税完成71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0016亿元,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71亿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9元,增长18.4%。2014年一季度实现镇域生产总值38800万元,增长7%;国税完成30万元,增长15%,地税完成170万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0.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863亿元。3、农业 耕地面积4.07万
27、亩,人均 0.62亩,以种植水稻、烟叶、蔬菜、西瓜为主。2013 年农业总产值4.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农业增加值3.9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4%。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薯类为主。2013年生产粮食2.6万吨,人均396.2千克,其中稻谷2.2万吨,玉米0.15万吨、薯类0.1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西瓜。2013年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1.7万吨,主要品种有辣椒、白菜、黄瓜、茄子。畜牧业以猪、羊、牛、家禽为主。2013年生猪饲养量8.15万头,年末存栏4.6万头;羊饲养量0.35万只,牛饲养量0.34万只;家禽年饲养量69.5万羽。4、工业 以建筑材料、矿产开采
28、农产品加工为主。2013年工业生产总值15.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实现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拥有工业企业33家,职工223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5、商业 2013年末共有个体工商户1135家,从业人员1653人;201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城镇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78亿元。主要特色产品有辣酱、腐乳、摩芋、豆腐、干鱼、腊肉等。6、旅游黄材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环境优美,这里曾出土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和重达221.5公斤的“商代大铜铙”以及“编钟”等数十件青铜器,被誉为“南中国青铜器
29、文化之乡”。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沩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里有神奇的千佛洞、美丽的青羊湖(黄材水库)、刺激的天紫漂流、惊险的龙泉漂流、秀美的城大林场、古老的炭河里遗址。2013年末,开发景点4个,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创旅游收入2.9亿元。7、 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湖南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湖南青羊湖国有林场(湖南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241120518、北纬280708 281455,东及东南与黄材镇毗邻,西与安化县接壤,北及东北与宁乡县相接。场部距宁乡县城51千米,距长沙市区84千米。2011年11月,为加快推进全省国有林场改革、生态文明建设,
30、经宁乡县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向湖南省人民政府申请,将建于1958年的宁乡县黄材国有林场和城大国有林场合并成立“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移交给湖南省林业厅直接管理,为正处级事业单位。青羊湖林场土地总面积为1129.06公顷,林地面积1123.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51%。按地类统计:有林地面积855.2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6.12%;灌木林地面积173.66公顷,占15.46%;未成林造林地面积89.53公顷,占7.97%;无立木林地面积2.32,占0.20%;宜林地面积2.86公顷,占0.25%。林场森林覆盖率91.13%。林场活立木蓄积为61601立方米,全部为防护林。其中:纯
31、林蓄积15844立方米;混交林蓄积45757立方米。该林场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坏境,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湖南省和长沙市生态建设、林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6月,原湖南省宁乡县黄材国有林场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湖南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同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青羊湖国有林场与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属两块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后,出现一系列管理及现实问题,导致宁乡县与青羊湖林场都未按森林公园成立的程序和要求及时成立管理机构和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现状,青羊湖国有林场经与宁乡县人民政府协商,并报省林业厅同意后,已向国家林业
32、局申请撤销“湖南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8、 沩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0)概况(1)风景名胜区范围沩山风景名胜区北界于北纬28.24度,南界于北纬28.05度,西界于东经111.91度,东界于东经112.17度。风景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面的四大景区(千佛洞景区、三关门景区、密印寺景区、炭河里景区)和南面的名人古迹独立风景线,其中黄材水库(青羊湖)南北两侧的青羊湖林场不划入风景名胜区范围。本项目不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属于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范围。(2)分级保护规划总体规划将沩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禁止开发区)、二级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三级保护区(协调发展区)
33、并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外划出一定区域的外围保护地带。( 3 )整体保护要求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开山、采石、挖沙、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伐木、挖根、采药、狩猎、炸鱼、电鱼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活动;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画、涂污;乱扔垃圾;往河流溪涧倾倒垃圾、直接排放生产生活污水;设立各类开发区、污染性工厂和进行房地产开发等建设活动。 (4)外围保护地带保护规划禁止建设影响景观和污染环境的项目,现有污染源应限期治理,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企业应停产搬迁。 禁止开山采石、开矿、挖沙、采砂、洗沙,保护山
34、体及植被,培育山林植被,保护自然水体,不得填水建房。 禁止擅自采伐外围保护地带内的林木,因林相改造、更新育林等原因确需采伐林木的,必须征得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同意,按照森林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禁止砍伐古树名木或改变古树名木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拟建道路沿线环境和敏感点分布现状,在项目起点青山坑居民点处进行了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具体位置见附图2。湖南永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46月30日,进行了连续7天的监测,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照
35、国家相应技术规范执行,监测因子、评价标准、监测数据见表6。表6 环境空气监测和评价结果表编号监测点项目TSP(ug/m3)NO2(ug/m3)备注1青山坑居民点(距离项目起点约50m)浓度范围1021231218监测期间为晴天,南风,风速0.10.6m/s.五日均值11715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评价标准(二级)日均标准150200监测结果表明,TSP、NO2的监测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现状拟建道路沿线主要涉及黄材水库。本次评价在本项目靠近黄材水库一侧设置了水质监测调查断面,具体位置见附图2。湖南永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
36、24-6月26日连续三天、每天一次,对设置断面水质现状进行了采样分析,监测因子、评价标准及监测与评价结果见表7。监测表明,黄材水库的pH值、CODcr、NH3-N、石油类、TP五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区域水质较好。表7 黄材水库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 单位:mg/l断面项目PHNH3-NCODcr石油类SSTP黄材水库浓度范围(mg/L)7.21-7.240.1980.2711315ND911ND平均值(mg/L)-0.23413.5/10/超标率(%)000/最大超标倍数000/评价标准(类)6-90.5150.05/0.1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
37、拟建道路沿线环境和敏感点分布现状,在项目起点青山坑居民点及茶园坡居民点处进行了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具体位置见附图2,表8。表8 噪声敏感点监测布点编 号桩 号测点名称测点位置监测内容备 注 N1起点青山坑居民点临路第一排房屋窗前1m处环境噪声校核等效声级时已删除分贝较高的突发噪声。 N2K3+800茶园坡居民点临路第一排房屋窗前1m处环境噪声湖南永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46月25日,进行了连续2天的监测,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相应技术规范执行,监测因子、评价标准、监测数据见表10。根据统计结果,各敏感点监测结果均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限值,沿线声环
38、境较好。表9 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dB(A)采样位置采样日期昼间夜间序号桩号敏感点名称监测结果标准超标量监测结果标准超标量 N1起点青山坑居民点6月24日49.35542.545/6月25日50.455/41.545/ N2K3+800茶园坡居民点6月24日53.455/43.245/6月25日52.955/43.045/4、生态环境现状见“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专题”。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据实地踏勘调查,本项目线路所经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于表1013。表10 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桩号敏感点名称距路中心线最近距离朝向路基形式高差(m)备 注1K0+000胜溪村青
39、山坑右,50m侧对道路平路基0居民约5户,临路侧为旱地、林地。2K3+800胜溪村茶园台右,40m背对道路弯路基-1居民约15户,临路侧为林地、坡地。表11 水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主要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水体功能水质标准可能的工程影响因素黄材水库一级饮用水源边界距离本项目最近处约1km,取水口距离本项目最近处1.6km。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GB3838-2002中的II类路基施工、营运期危险品运输风险。位于本项目右侧,与道路全线伴行,水库边界最近处距离道路边沟约20m。本项目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表12 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性质或特征保护级别或要
40、求可能的工程影响因素林地生态系统道路沿线;本项目穿越地区基本为林业生态系统主要为人工林,以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为主,兼有油桐、樟树、油茶、冬青、枫香等植被,沿线未发现古树名木。严禁越线侵占、填压、砍伐和破坏植被路基施工及弃渣、人为折损、砍伐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本项目伴行黄材水库水生动物有草鱼、鲤鱼、青鱼、鲢鱼等。防止施工对鱼类资源的破坏,减少施工对河流景观的破坏路基施工、非法捕捞水土保持沿线弃渣场(K0+300左侧30m);高填深挖路段(K0+720K1+180、K2+410K2+500、K2+810K2+850、K3+460K3+600);施工生产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路基边坡、弃渣场等得到良好
41、防护与生态恢复路基施工,弃渣场、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景观沿线区域山地、森林、村落、水库景观。减少对自然景观破坏,做到与区域景观协调施工破坏、设计不合理动、植物沿线区域动物以常见动物类型为主,无野生国家保护动物。植物以毛竹、杉树、马尾松、樟树等常见种为主,无国家保护植物。减少临时用地对林地的占用,及时进行项目沿线的植被恢复路基施工及弃渣、人为折损、砍伐,施工人员捕捉沩山风景名胜区本项目穿越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桩立界,严禁越线占地与损坏山体、植被,开挖边坡得到良好防护,沿线生态恢复良好。路基施工、临时场地占地、施工人员行为表13 主要社会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环境特征保护级别或要求
42、沿途居民、单位,城镇规划道路沿线居民道路红线两侧200m内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符合城市规划黄材水库大坝距离本项目约1.5km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影响其正常功能本项目涉及镇区黄材镇镇区,镇域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24个村,1个居委会项目建设符合其规划沩山风景名胜区本项目穿越沩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项目建设不影响其正常旅游功能沿线水利设施全线涉及处涵洞、农灌渠道等项目建设不影响水利设施正常使用项目区域现有步道项目起点处青山坑居民点取水口黄材水厂及取水口K3+800处茶园台居民点堆渣区弃渣场现状黄材水库现状道路两侧灌丛茶园台居民点后竹、杉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杉木林黄材水厂黄材水库大坝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水环境:黄材水库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农灌渠执行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一类水作标准。2、环境空气: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