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380519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9.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健耳解剖与生理.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哈医大一院耳鼻喉科,教师: 于 健 电话:13351002335,耳部 应用解剖及生理,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学,耳部很复杂,结构精密,功能重要,完全掌握耳部的生理解剖需要下很大功夫。 耳的分部:外耳,中耳,内耳。 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包含了外耳道的骨部,中耳,内耳,内耳道。所以颞骨很重要。,大部分位于颞骨(temporal bone) 在颅两侧,颅底和侧壁一部分, 参与组成: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大部分位于颞骨(temporal bone) 在颅两侧,颅底和侧壁一部分, 参与组成:颅中窝 middle cr

2、anial fossa,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大部分位于颞骨(temporal bone) 在颅两侧,五部分: 鳞部 、乳突部 、鼓部 、茎突 、岩部,颞骨鳞部,又称颞鳞,因其形如鱼鳞。位于颞骨前上,有内外两个面。 外面解剖结构:颞中动脉沟,颧突,颞线,道上棘,道上三角区(筛区)。 内面解剖结构:脑压迹,脑膜中动脉沟,岩鳞缝。,颞骨鼓部,骨性外耳道的一部分。 解剖结构:鼓沟,鼓切迹。,颞骨乳突部,位于颞骨后下部。 乳突尖内侧有深沟,称乳突切迹,为二腹肌后腹起点。内侧有一浅沟,为枕动脉经过。 乳突内侧面为颅后窝的前下方,有一弯曲的深沟,名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

3、中。,颞骨岩部,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岩浅大神经沟,岩浅小神经沟,弓状隆起,鼓室盖。 后面:内耳门,前庭小管,弓形下窝。 下面: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窝,鼓室小管,乳突小管,蜗水管。 内耳道:岩部内的骨性管道,约10mm,有面神经,听神经,中间神经和迷路动静脉通过。,颞骨茎突,位于鼓部下方中段。 细长,伸向前下方,长约2.5cm。 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间。,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内耳,耳,外耳 中耳 内耳,耳廓 外耳道,外 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 external ear 收集、传导声波,耳廓auricle: 在头部两侧 向外突 皮肤特点: 痛.渗.畸.冻.,耳

4、廓,耳廓的标志:耳屏,对耳屏,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三角窝,舟状窝。 解剖结构:耳前切迹,耳后沟。都是手术重要标志。,耳廓假性囊肿,先天性耳前瘘管,先天性外耳廓畸形(副耳 ),外耳 external ear 收集、传导声波,耳廓 外耳道 长度 2.53.5cm 软骨部(外1/3) 耵聍腺 毛囊 皮脂腺 骨部(内2/3) 皮肤特点:疖.痛.,向后、外、上牵拉 耳廓使外耳道变直,外耳道,两处狭窄:一是骨与软骨部交界处;一是骨部距鼓膜 0.5cm处,称外耳道峡。 外耳道软骨切迹:前下方有裂隙。可增加耳廓活动性,也可是与腮腺相互感染的途径。 皮肤含耵聍腺,分泌耵聍。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外耳的神经、血

5、管和淋巴,神经:下颌神经耳颞支,迷走神经耳支,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面神经和舌咽神经分支。 血管: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上颌动脉。经同名静脉至颈外静脉,部分至颈内静脉,乙状窦。 淋巴:外耳的淋巴引流至耳廓周围淋巴结。,中 耳,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是颞骨中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 包括4部分。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中耳 middle ear 声阻抗匹配传导、放大声波,鼓室 tympanic cavity 鼓窦 ympanic antrum 乳突 mastoid rocess 咽鼓管 pharyngotympanic tube,中耳的分部,鼓室 Tympanic cavity,咽

6、鼓管 Pharyngotympanic tube,鼓窦 Tympanic antrum,乳突 Mastoid process,中耳 (middle ear),中耳 middle ear 声阻抗匹配传导、放大声波,鼓室 tympanic cavity 鼓窦 ympanic antrum 乳突 mastoid rocess 咽鼓管 pharyngotympanic tube,鼓 室 分 部,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间。 前方经咽鼓管与鼻咽相通,后方借鼓窦入口与鼓窦、乳突气房相通。 鼓室分部:以鼓膜上下边缘为界,鼓室分上、中、下鼓室。,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鼓膜-

7、内耳外侧壁之间的空腔 上、中、下3部 6个壁 内有听骨、韧带、肌肉,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上下径15mm 前后径13mm 容 积12ml 上鼓室 内外径6mm. 中鼓室 内外径2mm. 下鼓室 内外径4mm.,鼓室六壁,六壁:外,内,前,后,顶,底壁。,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外壁-鼓膜 内壁(内耳外壁) 前壁 顶壁 底壁 后壁,鼓室外壁,骨部和膜部(鼓膜)构成。 膜部较大。 主要介绍鼓膜。,鼓膜的解剖标志:,脐(umbo),锤骨短突,锤骨柄,锤骨前襞,锤骨后襞,光锥 (cone of light),外壁:,鼓膜Tympan

8、ic membrane,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鼓膜 圆 椭圆 高9mm 宽8mm 厚度 0.1mm 三层 45 角,镫骨肌,鼓膜,镫骨,鼓索,锤骨,砧骨,上鼓室,面神经,鼓膜张肌,咽鼓管,鼓索,鼓窦入口,鼓窦,乳突气房,内壁:,鼓岬: promontory,前庭窗: Vestibular window,蜗窗: Cochlar window,面神经管凸,匙突 Cochleariform process,耳蜗底周; 鼓室神经丛,面积3. 2mm2 ; 为镫骨足板和 环韧带封闭,面积2mm2 ; 为圆窗膜封闭,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

9、室 外壁-鼓膜 内壁(内耳外壁) 鼓岬、匙突、 前庭窗、蜗窗、 外半规管凸、 面N管凸水平段。,外半规管凸,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 3.2mm2,鼓岬promontory,蜗窗cochlear window 2mm2,面神经管垂直段,内壁(内耳外壁):,面神经管凸 (水平段),匙突cochleariform process,外壁:由骨部和膜部组成。 鼓膜(Tympanic membrane),半透明,椭圆形薄膜, 9mm8mm,厚约0、1mm,前下方向内倾斜4550角。 鼓膜分三层:上皮层、纤维层、粘膜层。鼓膜分紧张部和松 驰部。 内壁:即内耳的外侧壁。 前庭窗(vestib

10、ular window 卵圆窗oval window)32mm 位于前庭窗龛底部,由镫骨足板及其周围的环韧带所封闭, 内通向内耳的前庭。 蜗窗(cochlear window 圆窗round window)2mm,内通耳 蜗的骨阶。 鼓岬(promontory)表面有鼓室神经丛。 面神经水平段 前庭窗上方面神经由此通过,该段的面神经 骨管有时残缺,面神经直接暴露于鼓室粘膜下,是急性 中耳炎早期出现面神经瘫痪的原因之一。,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外壁-鼓膜 内壁(内耳外壁) 前壁 后壁 上-鼓窦入口,砧骨窝, 外半规管凸. 下-锥隆起 内侧-面N管垂直段.,鼓室

11、前壁,前壁:,上部,下部,与颈内动脉相隔,鼓膜张肌半管开口,咽鼓管鼓室口,颈内动脉管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nal,前壁,咽鼓管鼓口 ostium tympanicum tubae auditivae,鼓膜张肌半管口semicanalis orifice tensoris tympani,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外壁-鼓膜 内壁(内耳外壁) 前壁 顶壁 后壁 上-鼓窦入口,砧骨窝, 外半规管凸. 下-锥隆起. 内侧-面N管垂直段. 底壁:颈V球、颈内A管,鼓室后壁,又名乳突壁。结构复杂。,后壁:,鼓窦入口 aditus,外半规管凸

12、,砧骨窝 Incudial fossa,锥隆起 Pyramidal eminence,后鼓室,鼓膜后缘后方的鼓室腔。 两个重要的解剖结构:鼓室窦,面神经隐窝。(自学),鼓室上壁,为顶壁,与颅中窝分开,即鼓室盖。,颈内动脉管,鼓窦盖,鼓室盖,底壁:颈静脉球,顶壁: 鼓室盖-2颅中窝.岩鳞裂.,鼓室下壁,与颈静脉球分隔。,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外壁-鼓膜 内壁(内耳外壁) 前壁 后壁(乳突壁) 顶壁 底壁,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外壁: 鼓膜、上鼓室外侧壁 内壁(内耳外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段 前壁:鼓膜张肌

13、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顶壁:鼓室盖、鼓窦盖、岩鳞裂、 2颅中窝 底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外半规管凸、锥隆起、鼓窦入口,鼓室内容物,包括听骨、韧带和肌肉。,听骨: ossicula,听骨链 ossicula chain,锤骨 malleus,砧骨 incus,镫骨 stapes,鼓室肌肉,鼓膜张肌:以免鼓膜震破或伤及内耳。 镫骨肌:减少内耳压力。,鼓室神经,鼓室丛:司中耳感觉。 鼓索神经:司舌前2/3味觉。,鼓索神经,镫骨肌,颈静脉球,内耳,中耳 middle ear 鼓室-内容物,听骨:锤骨、砧骨、镫骨 肌肉: 鼓膜张肌 镫骨肌 神经: 鼓索神经

14、,锤骨malleus,镫骨stapes,砧骨incus,听骨链 ossicula chain,中耳 middle ear 锤骨、砧骨、镫骨组成听骨链,咽鼓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 静止状态时软骨部闭合成一裂隙。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官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小儿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室。,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成人长35mm,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宽,感染较易经此侵入鼓室,中耳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咽鼓管 长35 鼓口比咽口高2025 骨部(外1/3):开放状态 软骨部(内2/3) 闭合状态,中

15、耳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咽鼓管 长35 鼓口比咽口高2025 骨部(外1/3):开放状态 软骨部(内2/3)闭合状态 峡部:长2mm内径1mm 鼓室内外压平衡、引流 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小儿:短,平,宽,直。,中耳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中耳 middle ear 声阻抗匹配传导、放大声波,鼓室 tympanic cavity 咽鼓管 pharyngotympanic tube 鼓窦 Tympanic antrum 乳突 mastoid rocess,鼓窦,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 手术首先进入的解剖结构。,鼓窦,鼓窦入口aditus of a

16、ntrum,乳突气房,上鼓室,鼓窦盖,乳突最大气房.通上鼓室.,鼓窦:,大部分位于颞骨(temporal bone) 在颅两侧,颅底和侧壁一部分, 参与组成: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乳突,为鼓室和鼓窦的外扩部分。 4种类型:气化,板障,硬化,混合。 2岁开始发展,6岁已有广泛延伸,临床上就可以发生病变。,乳突分型,气化型,占80,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出生时未发育,2岁后始由鼓窦向乳突部发展,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分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Pneumatic typ

17、e,Diploetic type,Sclerotic type,乳突:,面神经,乳突气房,鼓膜,锤骨柄,汽化型乳突标本,颈静脉窝,内 耳,又称迷路。 含听觉和前庭(平衡,位觉)器官。 按解剖和功能分:前庭,半规管,耳蜗3个部分。 组织学上分:骨迷路和膜迷路。,内耳解剖,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内耳的血管:主要来自迷路动脉,膜迷路,包含平衡和听觉器官。 平衡器官:位觉斑,壶腹嵴,内淋巴囊。 听觉器官:膜蜗管。,听神经及传导径路,听神经同面神经进入内听道,即分前后支,前支蜗神经,后支前庭神经。 在延髓和脑桥之间离开脑干。 关于传导路径自学。P27127

18、3。,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组织学 膜迷路 骨迷路,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组织学 膜迷路 骨迷路,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最膨大 ,椭圆形 653mm3 椭圆囊和球囊 前下:椭圆形孔-耳蜗前庭阶 后上:五孔-骨半规管 外壁:前庭窗和蜗窗。,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

19、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外(水平) 上(垂直) 后(垂直) 膜半规管占骨半 规管腔隙的1/4,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前部 似蜗牛壳 高5mm 底9mm 旋绕2.52.75周 底周相当鼓岬 后下方有蜗窗。,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组织学 膜迷路 内淋巴系统 骨迷路 骨密质构成,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组织学 膜迷路

20、内淋巴系统 骨迷路 骨密质构成,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组织学 膜迷路 内淋巴系统 骨迷路 骨密质构成,骨迷路内:三个膜半规管(五孔)-椭圆囊相通 由相连通的膜管和膜囊组成 密闭内淋巴系统(听觉与位觉感受器) 椭圆囊、球囊(斑) 直线加速 膜 半 规 管(壶腹嵴) 角加速 膜 蜗 管(螺旋器) 传音、感音,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

21、蜗Cochlea 内部结构 (三个管),前庭阶与鼓阶在蜗孔相通,不相通,膜蜗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器,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内毛细胞,外毛细胞,支柱细胞,盖膜,Corti淋巴,在螺旋器中的螺旋隧道,Nuel间隙及外隧道等间隙中,充满着和外淋巴性质相仿的液体,称Corti淋巴。 (此为自学内容),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螺旋器 (corti器),前庭阶与鼓阶在蜗孔相通,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螺旋器

22、(corti器),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螺旋器 (corti器),盖膜,盖膜,外毛细胞,基底膜,耳蜗神经,内毛细胞,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血管,迷路动脉 来自:小脑前下动脉 (或)基底动脉、椎动脉,听神经及传导径路,听神经同面神经进入内听道,即分前后支,前支蜗神经,后支前庭神经。 在延髓和脑桥之间离开脑干。 关于传导路径自学。P271273。,蜗神经,前庭神经,听觉皮层,耳蜗核,丘脑,斜方体,听神经acoustic nerve 及其传导径路,第四节 听觉生理,声音

23、传入内耳的途径:骨导,气导(为主) 骨导通过颅骨:移动式骨导(800Hz以下) 压缩式骨导(800Hz以上) 气导通过鼓膜和听骨链传入内耳,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概述 中耳 外耳:收集声波 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 咽鼓管:中耳内外压平衡 内耳: 耳蜗:传音、感音 前庭:平衡,骨传导,移动式骨导,压缩式骨导,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空气传导、骨传导,外耳的生理功能:,收集声波 协同集声 对3000Hz声音起最佳共振作用,中耳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声阻抗匹配作用,使液体对 声波传播的高阻抗与空气较低的声阻抗得到匹配,将 空气中声波振动能量高效率传入内耳淋巴液中。,鼓膜:鼓膜表面声压传到镫骨足板可增加

24、17倍,听骨链:听骨链的杠杆作用可使声压自锤骨柄传至前庭窗时 增加1.3倍。 故声波经鼓膜、听骨链达镫骨足板共提高了1.3*17=22.1倍, 相当于声压级27dB,蜗窗(圆窗):缓冲作用,中耳的生理功能,鼓室肌:鼓膜张肌紧张鼓膜;镫骨肌牵引镫骨头向后, 足板前部外跷,内淋巴压力减低。二肌相互作 用,可防止或减轻耳蜗受损。,咽鼓管: 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2、引流作用; 3、防声作用; 4、防止逆行感染。,耳蜗的生理,感音功能:声波在基底膜传播按行波原理进行。蜗底感受高频,蜗顶低频。 对声音信息编码,收集声波 3800Hz增压15dB、 20005000Hz增压10dB 保护耳深部结构免

25、受损伤,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外耳 中耳 内耳,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 声能由空气水,反射损失99.9 声波-内耳淋巴能量30dB 增强声压功能由完成 咽鼓管 维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引流 防声 防逆行感染,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外耳 中耳 内耳,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外耳 中耳 内耳,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外耳 中耳 内耳,传音: 淋巴液基底膜 感音:Corti器 (基底膜与盖膜剪切运动刺激纤毛 毛细胞兴奋一机械能变电能神经冲动) 基底膜蜗底:窄(0.04mm)、硬,高频 蜗顶:宽(0.5mm)、软, 低频 编码:Corti器 精细的频率分析.双向换能. 耳声发射来自外毛细胞释能活动,

26、 增强基底膜反应, 提高频率分辨率和听敏度.,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前庭,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前庭,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第五节 平衡生理,前庭感受器感知头位及其变化,半规管: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球囊、椭圆囊:感受直线加速度, 维持静态平衡,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前 庭 视 觉 本体感觉 协调、平衡,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前 庭 视 觉 本体感觉 协调、平衡,半规管壶腹嵴 正负角加速-旋转 球囊斑(额状面) 椭园囊斑(矢状面) 静平衡 直线加速度,旋转的陀螺,眩晕- 旋转的幻觉 人体空间定 位平衡障碍 运动

27、性或位 置性的幻觉 感觉自体或 周围物体沿 一定的方向 或平面旋转,同心圆-画家对眩晕的表现,一个观众站在题为眩晕的画前,美国南部的龙卷风2002年,塞普路斯的龙卷风2003年,自然界的旋转现象-天灾,黑洞及伴星,自然界的旋转现象 -天象,思考题:,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中耳分几部分? 鼓室内壁、后壁有哪些重要结构?,第二节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学,面神经是人体中骨管中最长的神经,最易发生麻痹。 包含运动和感觉纤维。 以运动功能为主。,面神经分8段,1运动神经核上段 2运动神经核段 3桥小脑角段 4内耳道段 5迷路段 6鼓室段 7乳突段 8颞骨外段,面神经分支,1岩浅大神经 2镫骨肌神经 3鼓索神经 4出茎乳孔后发出的分支 5面部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第三节侧颅底应用解剖(自学),侧颅底的境界与分区 侧颅底的骨性标志 侧颅底的血管神经 翼状间隙,颞下窝,翼腭窝(七年制要求),分区,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