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381627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0-2011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0-2011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2011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本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 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 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分这样几部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计算、填空、解决问题显本领等。 2、趣味性强,贴近生活 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本卷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知识,设计的情景、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 (1) 看谁算得

2、又对又快 (2) 数一数,画一画 (3) 动动脑筋,填一填 (4) 数一数拼组的图形。 (5) 看图列式。 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3、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 每一道题的题目都是对学生的温馨提示:仔细读题把空填完整、耐心计算、认真思考、按要求做题、分析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等。 二问题与分析(一)存在问题根据以上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整体观察题目的意识和习惯不够,对题的特征缺乏敏感性。2没有认真看题,漏题写错都有发生。3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发展顺序不清晰。4看不懂图导。( 二)教与学的反思 1在处理“算法

3、多样化”的过程中,要有“优化”意识。 新教材注重算法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但教师们在处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必要的优化”意识不够,缺乏适当引导和具体指导。 2在计算教学中,缺乏“变式”,忽视题与题之间的沟通联系。“变式”是通过具体背景(包括表述方法等)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与领会相应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教学计算例题时,教师还是较多地关注计算程序操练结果正确性,较多的是同一水平层次的单题练习,而缺乏必要的“变式”,忽视题与题之间的沟通联系,不利于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对运算结果的敏感性。 3、忽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自觉判断、选择合适的应用、计算策略的意识

4、与能力。 新教材不单独安排应用题单元,而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即在教学中与计算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呈现方式上,也不像过去那样单一采用文字叙述形式,还通过对话、图表等形式呈现信息。这样的编排是要摆脱过分强调数量关系、类型的状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类型,要求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时更多地从运算意义出发进行思考,而不是死扣类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考能力。不过分强调数量关系,只是不强调把一些名词抽象出来让学生去机械套用。对如何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即分析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导;误认为不要数量关系了,忽视引导学生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解释与表达。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通过本次测

5、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四、通过这次的检测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3、培养他们分析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4、培养他们认识做题的好习惯。5、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学习,爱数学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