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发表专家一学朮友叢厨www.qikanwang,net漳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探析摘要:福建省在成为继山东、浙江、广东之后的全国第四个海洋 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后,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分析漳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漳州 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海洋经济;港口资源;滨海旅 游;新兴产业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 (2011) 16-0073-02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开发 和科研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 试点工作,组织编制专项
2、规划,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海峡 蓝色经济试验区。”由此可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了海西规划 的重要内容,而我省在成为继山东、浙江、广东之后的全国第四个 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后,在“十二五”时期,将会发挥海峡、 海湾、海岛三大海洋资源优势,着力在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推 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漳州市是国家重点开发的闽 南厦漳泉经济开发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拥有 丰富的海洋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矿产和海洋能源,要发挥自 身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战略区位,走出一条具有漳州特色 的海洋产业发展之路。1海洋经济的定义海洋经济是指在海洋及其 空问进行的一切经济性开发活
3、动和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加 工以及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而形成的经济活动。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产的需要,以海洋及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 过一定的劳动投入而获取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海洋经济与 海洋相联系的本质属性,是海洋经济区别于陆域经济的分界点,也 是界定海洋经济的依据。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程度海洋经济 可分3类:狭义的海洋经济,指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水体 和海洋空间而形成的经济;广义的海洋经济,指为海洋开发利用 提供条件的经济活动,包括与狭义经济产生上下接口的产业;泛 义的海洋经济,主要是指与海洋经济难以分割的海岛上的陆域产 业、海岸带的陆域产业及河海体系中的内河
4、经济等,包括海岛经济 和沿海经济。2漳州市海洋资源现状(1)港口岸线和综合资源优 越。拥有厦门湾(南岸)、东山湾、诏安湾、浮头湾、佛昙湾等 20 多个天然港湾,其中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为深水港湾(全省深 水港湾6个)。可建各类泊位254个,其中深水泊位138个,中小 泊位116个,港区陆域总面积4357万平方米,可形成吞吐能力货 运4亿吨,客运840万人次/210万辆。特别是招银、古雷两个深水 港区(古雷港为国际第19号停泊点)靠近国际主航道,港湾不淤 且避风条件好,水深和锚地条件可满足建设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 码头需要。拥有大量平坦的港口后方陆域土地和充足的淡水资源, 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
5、港工业和物流综合条件优越。(2)海洋渔业资源突出。沿海滩涂丰富,资源分布集中,呈缓慢淤涨状态,浅海 滩涂11.23万公顷,渔场1.5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植物200多种,浮游生物607种,鱼类213种,软体动物 212种(含贝类),节肢动物约72种,底栖生物305种。2005年海 产品总量148万吨。列入国家、省批准渔港 43个,其中国家中心 渔港1个。(3)滨海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主要有海岸地质地貌、海 滨风光、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自然生态、海洋温泉和海岛自然风 光,海滩景观景点特色突出,旅游开发价值较高。沿海拥有3个4a景区(东山风动石景区、天福茶博物院、东南花都)、一个国
6、家级 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其中南碇岛为全国十大最美岛 屿)、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福石雕园和龙佳山庄等)、6个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乌礁湾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和九龙江、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山关帝庙、白礁慈济宫、云霄开漳圣 王、旧镇乌石妈祖等台湾祖庙众多,关帝、陈元光和妈祖等文化, 传承厚重,影响深远。(4)海洋矿产和化学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 56种,探明储量32种。矿产中固体矿47处、地热2处、矿泉水 53处、医疗矿水1处,矿产品期望值700亿元,其中硅砂和海砂已 探明总储量5亿吨。海洋化学资源丰富,拥有盐田 30万亩。(5) 海洋能源和岛屿资源开发潜力大。沿海风能、
7、潮汐能、波浪能等海 洋新能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有望形成新的优势产业。沿海大小 岛屿143个,岛屿岸线2098公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3漳州发 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3.1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2010年漳州市海 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6.9%,但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除了论文发表专家一学朮友叢厨www.qikanwang,net-论文发表专家一I国学朮友叢囲海洋渔业,大部分是利用海洋作为通道和载体的港口航运和临海工 业,对海洋资源深度开发的内涵式产业很少,工业产品的总体档次 偏低,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名优产品、名牌产品较少,产品外向 度不高,海洋新兴产业未能形成规模,战略产业不突出。目前漳州
8、市三次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0年我市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比 例为19.240.340.5,第二产业比重偏小,竞争力强的海洋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不多,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水综合利用尚未形成规 模与竞争力。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七个港区发展定位有雷同现象,不利于资源优势的总体发挥。3.2周边城市竞争激烈漳州市海洋资源丰富,全省6个主要海湾漳州就占了两个,且拥有全省20.5%的海岸线资源,但随着周边其他沿海 城市的发展,各个港口城市均充分利用优越的港湾条件,以港口为 依托,把港口及海洋经济当作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工业 经济,但就漳州港目前发展情况而言,无论是经济发展实
9、力,还是 港口吞吐量,在全省港口城市中处于落后位置,(见下表),可见未 来在海洋领域的区域竞争将日益激烈。(3)港口发展腹地拓展不足。 腹地是港口发展的依托,没有足够的腹地就没有足够的货源,港口 的发展将面临威胁。漳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中心地带,位于厦门和 汕头两个地区之间,具有承北接南、东拓西联的优势,且是福建东 进西出的主要节点,肩负着联结珠三角进出通道、拓宽厦门湾腹地 及连接内陆地区货物转运聚散的重任,但由于漳州处于全国铁路网 络末梢、没有支撑港口运力的疏港铁路,港口腹地的拓展严重不足, 腹地基本限于漳州本市境内,周边和内陆腹地基本未开拓,港口经 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力受到明显制约,反过来又限
10、制港口功能的扩 展,削弱港口的竞争力。(4)海洋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港口及海 洋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相对不足,综合集输运网络相对滞 后,陆源污染物未加处理直接排人海域。造成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加 剧、水质恶化,污染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资源优势的发挥, 并造成海洋资源的退化;池塘养殖开发规模过大,含有大量的养殖 废水排海,使近岸海域富营养程度节节攀高,赤潮发生频率加大, 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面积单一品种的浅海设施养 殖,导致海水营养成分失衡,海洋生物群落组成改变,藻类衍生, 严重影响了周围海域海水质量。4漳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措施
11、从舆论氛围、 财政投入、用地、融资和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给予扶持。特别要发挥 财政性投资的导向作用,设立港口发展专项基金,建立海洋公益性 事业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政府对海洋基础设施、防灾减灾、 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海洋科技等的引导性投入,带动社会资金及 金融资本跟进。创新财政投资机制,综合运用国债、担保、贴息、 保险等金融工具,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海洋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政府 信用,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国内政策性贷款扩 大对海洋开发的投入;加强口岸联检机构人员、办公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口岸服务功能,加快通关速度。积极争取厦门港北岸政策 向南岸延伸,在招银等港区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
12、加工区,实行“区港联动”。争取在东山设立海产品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视 和加快口岸开放,争取将古雷港区和东山的冬古、诏安的宫口、漳 浦的旧镇等二类口岸并入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加快发展滨海 旅游业。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序开发和保护滨海旅游资源。 巩固和完善滨海旅游产业带,加快厦深铁路沿线以南区域为主的漳 州“滨海旅游圈”建设,深度开发海滨休闲度假、火山地质探秘、 漳台民俗史迹三大旅游资源,构建以滨海休闲度假、地质和海岛探 秘、海洋生态观光、史迹寻踪、宗教朝圣等为主的蓝色旅游产业体 系。形成腹地与龙岩和江西,两翼与厦门和潮汕等地全面对接的一 体化格局,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休闲渡假
13、基地。加快开发“三湾、三岛”(即隆教湾、浮头湾、东山湾和林进屿岛、莱屿列 岛、东山岛)。挖掘漳台民俗、开漳、东山关帝、漳浦乌石妈祖等 文化内涵,提升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赵家堡、乌石妈祖庙、 东山关帝庙、慈济宫、威惠庙、将军山等景区品味,形成海上、海 岸、腹地系列旅游产品,对接联动全市商贸文化、生态观光两大旅 游产业带,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漳州旅游产业的发展。(3)推进城际和山海互动发展。加强与厦门、泉州和潮汕等地合作,按照“统 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的原则,推进与厦门、泉州和潮汕等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产业构建、市场物流开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14、共同做大 厦门港,构建紧密合作的厦漳泉城市联盟。充分发挥港口对腹地的 辐射带动作用,密切与龙岩、赣南、湘南等地的合作,把龙岩、赣 南、湘南、粤北等内陆建成漳州港口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坚强腹地, 把漳州组合港建成这些地区主要出海通道,与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 十三市互动发展。加快构筑山区县出海快速通道。发挥海洋和陆地 各自优势,推动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推进临港产 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对接,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石化等临港工 业在港口腹地的布局,促进滨海旅游与全市旅游的对接。建立健全 市级与县区、沿海县与内陆县、港区与开发区的合作机制,通过利 益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把海洋经济拓展延伸到全市范
15、围,实现 海陆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全市经济联动发展。(4)着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围绕“科技兴海”主线,依托“海峡、海湾、 海岛”,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海洋优势产业,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强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科技推广, 大力发展海流能、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和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业。加快海洋生物育种、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活性物 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扶持发展 生物转基因、微生物、发酵、生化、保健食品、药物等工程,重点 研究和开发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抗癌、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免疫 促进等多种特殊药物及研制系列海洋保健与功能食品,培
16、育初具规 模的海洋医药产业和生化制品产业。积极发展游艇服务业。积极参 与福建(闽南)海洋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游艇会及航海文化交流, 帆船、皮筏艇大赛,沙雕赛等活动,推广和普及海洋文化。注重提 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扶持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诏安海 洋生物科技园区建设,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同时要加 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海洋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加强海洋 环保技术产业化的社会条件上,建立和完善海洋环保技术研究开发 和推广应用机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基地 和示范试验区。参考文献1福建省统计局编.福建统计年鉴m .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漳州市政府
17、网.漳州市依港立 市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n.漳州,2011. :3梁俊乾,周凯.深 圳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 :4 王保前,张莉.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10.:5胡博,伍世代.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2010.(2) 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序开发 和保护滨海旅游资源。巩固和完善滨海旅游产业带,加快厦深铁路 沿线以南区域为主的漳州“滨海旅游圈”建设,深度开发海滨休闲 度假、火山地质探秘、漳台民俗史迹三大旅游资源,构建以滨海休 闲度假、地质和海岛探秘、海洋生态观光、史迹寻踪、宗教朝圣等 为
18、主的蓝色旅游产业体系。形成腹地与龙岩和江西,两翼与厦门和潮汕等地全面对接的一体化格局,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休 闲渡假基地。加快开发“三湾、三岛”(即隆教湾、浮头湾、东山 湾和林进屿岛、莱屿列岛、东山岛)。挖掘漳台民俗、开漳、东山 关帝、漳浦乌石妈祖等文化内涵,提升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赵家堡、乌石妈祖庙、东山关帝庙、慈济宫、威惠庙、将军山等景 区品味,形成海上、海岸、腹地系列旅游产品,对接联动全市商贸 文化、生态观光两大旅游产业带,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漳州旅游 产业的发展。(3)推进城际和山海互动发展。加强与厦门、泉州和潮汕等地 合作,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
19、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与厦门、泉州和潮汕等地在基础设施 建设、海洋产业构建、市场物流开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 合作,共同做大厦门港,构建紧密合作的厦漳泉城市联盟。充分发 挥港口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密切与龙岩、赣南、湘南等地的合 作,把龙岩、赣南、湘南、粤北等内陆建成漳州港口及海洋经济发 展的坚强腹地,把漳州组合港建成这些地区主要出海通道,与闽西 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互动发展。加快构筑山区县出海快速通道。 发挥海洋和陆地各自优势,推动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 联。推进临港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对接,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延 伸石化等临港工业在港口腹地的布局,促进滨海旅游与全市旅游的
20、对接。建立健全市级与县区、沿海县与内陆县、港区与开发区的合 作机制,通过利益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把海洋经济拓展延伸到 全市范围,实现海陆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全市经济联动 发展。(4)着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围绕“科技兴海”主线,依托“海 峡、海湾、海岛”,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海洋 优势产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强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海洋 科技推广,大力发展海流能、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产 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海洋生物育种、海产品精深加工、 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扶持发展生物转基因、微生物、发酵、生化、保健食品、药
21、物等工 程,重点研究和开发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抗癌、抗病毒、抗心血管疾 病、免疫促进等多种特殊药物及研制系列海洋保健与功能食品,培 育初具规模的海洋医药产业和生化制品产业。积极发展游艇服务 业。积极参与福建(闽南)海洋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游艇会及航 海文化交流,帆船、皮筏艇大赛,沙雕赛等活动,推广和普及海洋 文化。注重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扶持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 平台、诏安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建设,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 地。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海洋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储 备,加强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的社会条件上,建立和完善海洋环保 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机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海洋环保技 术产业化基地和示范试验区。参考文献:1福建省统计局编.福建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10.:2漳州市政府网.漳州市依港立市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n. 漳州,2011.:3梁俊乾,周凯.深圳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 .海 洋开发与管理,2010.:4王保前,张莉.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 2010.:5胡博,伍世代.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重庆科 技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