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练习.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518980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的循环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氮的循环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氮的循环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氮的循环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氮的循环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的循环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的循环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氮的循环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铵盐、硝酸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 灵活运用守恒法进行计算。【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 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 分钟,巩固落实5 分钟。标有的B 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 层可不做。【基础自学】一、铵盐:1、结构:含有键,键。2、物理性质:均溶于水。3、化学性质(完成化学方程式) 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与碱反应:稀溶液:NH 4+ +OH _; 加热条件:NH 4+OH _ 受热分解:NH 4HCO 3NH 4Cl 4、检验铵盐固体中含有NH 4+ 的方法:_【思考】:

2、1.铵态氮肥能否与碱性物质草木灰等混合使用_,为什么?_。2. NH4Cl溶液加入石蕊试液,现象原因,加入Mg粉现象_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_练习1.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含有离子键,都是离子化合物C. 受热都能分解放出氨气B .D.都易溶于水都可以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二、硝酸:1 、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_ 味易液体。浓度为95% 以上的硝酸称为。2 、化学性质:硝酸为强酸。除具有_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1 )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方程式:度越大,越分解。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应_,硝酸的浓。( 2 )强氧化性:a. 与金属反应:能与除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一般都不放出氢气

3、;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钝化。b. 与非金属反应C + HNO3(浓) c. 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如FeSO 4,写出其离子方程式3.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 分别加入稀硝酸和浓硝酸, 立即用蘸有 _ 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请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_4. 浓硝酸呈黄色,原因是 _消除的方法是 ,常见显黄色的溶液还有练习 2、下列有关硝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浓硝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B. NO 2 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 2 是酸性氧化物C. 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D. 硝酸与铜的反应既表现出硝酸的氧化性又表现出硝酸的酸性练习 3、将 3.84g 铜粉与一定

4、质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2.24L (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1 molB.0.22 molC.0.16 molD.0.1 mol【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已知 NH 3 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 4,下列装置不适宜做NH 3 气体尾气吸收装置的是()水四氯化碳水水水ABCD2、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 ,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 在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D 在 Z 导管口有红棕色

5、气体出现 3 、在标准状况下,将 1.92g 铜粉投入到一定量浓硝酸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 2 和 NO 组成的混合气体1.12L ,混合气体中 NO 的体积为 ()A.112mLB.1008mLC.224mLD.448 mL 4、在某 100mL的混合溶液中, 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 L-1 和 0.1 mol L向该溶液中加入1.92g 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 2+ 浓度为()-1-1-1D.无法计算A.0.225 mol LB.0.375 mol LC.0.450 mol L【能力提升】1、同温

6、同压下,在3 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 种气体,它们是NO 和 NO 2 NO2 和 O2 NH 3 和 N 2 现将三只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 V2 、 V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 1 V2 V3B V 1 V 3 V 2C V 2 V3 V1D V 3 V 1 V22、已知 A 、B 、 C、 D 为气体, E、 F 为固体, G 是氯化钙,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D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A 和 B反应的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是:。 E 和 F 反应生成 D 、 H 和 G 的化学方程式是:

7、 设计实验验证 E 的组成,简述操作步骤_ 3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而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 为止水夹,F 是一半空的注射器,D 是尾气处理装置(兼防倒吸功能)请回答有关问题:( 1 )设计装置 A 的目的是应如何操作;为达到此目的,;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在( 1 )中的 “操作 ”后将装置B 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 中的现象是;此时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装置E 和F 的作用是;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水吸收氨气时,为了使氨气能被充

8、分吸收应将导气管插入水中B. 铵盐受热都能分解放出氨气C. 稀硝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D. 浓硝酸久置显黄色,可向其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来消除黄色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12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一、铵盐1. 离子、共价2. 易 3. NH 4+ +H 2ONH 3 H 2O +H + NH 4+ +OH NH 3 H2ONH 4+ +OH NH 3 +HO2 NH 4 HCO 3NH 4ClNH 3 +HO+CO22NH 3 +HCl4.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浓 NaOH 溶液并加热 , 将一小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试纸变蓝的气体, 则证明

9、该固体中含有NH4 +。【思考】 1. 否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 CO 3,水解显碱性; CO 32 +H 2OHCO 3+OH ,铵态氮肥中的 NH 4+与 OH 结合生成NH 3H 2 O:NH 4+ +OH NH 3H 2O,使 c(NH 3 H 2O)增大, NH 3 H2 O 不稳定最终转化成NH3 逸出而降低氮肥肥效,故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2. 溶液变红 .NH 4+ +H2 ONH 3 H 2O +H +镁粉逐渐溶解 , 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原因:NH 4Cl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NH 4+ +H 2 ONH 3H 2O +H +,加入 Mg 粉 ,Mg与 H

10、+反应 Mg+2H + =Mg 2+ +H2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c(NH 3 H 2O) 增大, NH 3H 2O 不稳定最终转化成NH 3 逸出。练习 1. C二、硝酸:1 、无刺激性气味挥发发烟硝酸2 、酸性( 1 ) 4HNO 3(浓) =4NO 2+O2 + 2HO , 容易。盛放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2 )强氧化性:a. 金( Au )、铂( Pt )、钛(Ti) ;FeAlb. C + 4HNO 3 (浓)CO 2 + 4NO2 +2HOc. 3 Fe 2+ NO3 4H + 3 Fe 3+ NO 2H2O【思考】:3 、 NaOH铜与稀硝酸:铜片逐渐溶解

11、,溶液变为蓝色,先产生无色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3Cu 8HNO3 (稀) 3Cu(NO3)22NO 4H2O (可用于实验室制NO )铜与浓硝酸: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气体Cu 4HNO3 (浓)Cu(NO3)2 2NO2 2H2O (可用于实验室制NO 2)4、浓硝酸易分解,分解产生的NO 2 又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向呈黄色的硝酸中通入足量 O2 至溶液呈无色 ;含 Fe3+ 的溶液、工业盐酸(含Fe3+ )、碘水(浓度小的) 、久置 KI 溶液( I 被空气中 O2 氧化为 I2 )练习 2. B练习 3. B 【合作探究】 1.C 2.D3.A 4.A【能力提升】

12、 1. B2.( 1 ) NH3NH4Cl( 2) H2+Cl2点燃2HCl( 3) 2NH4Cl+Ca(OH)22NH3 +CaCl2+2H2O( 4 ) 取少量 E 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到两支试管中;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 E 中有 Cl ;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浓NaOH 溶液并加热, 将一小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E 中有 NH4 + , 所以 E 为 NH4Cl 。3.( 1 )利用生成的CO2 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Cu 与稀 HNO3反应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打开 K ,当装置 C 中产生白色沉淀时,关闭KCaCO3 2HNO3 Ca(NO3)2 CO2 H2O( 2)铜丝上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稀硝酸液面上方的气体仍为无色。3Cu 8H 2NO3 3Cu 2 2NO 4H2O( 3)验证无色气体为 NO推动活塞将注射器 F 中的空气推入 E 中【课堂检测】 1.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