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632849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论文创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生创业中经管类专业意愿调查与研究摘要 本文通过对在杭7所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1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经管类高职生的创业意愿,分析了影响他们在校创业的因素,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开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济管理类 大学生 创业意愿 创业教育关于在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态现状研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沈晓敏通过对在杭四所高职院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开放性调查,王玲、杨敏等学者也对在杭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大学生创业心态的代表性、普遍性回答包括:创业热情高,但创业泡沫比较大;创业的目的和动机多元化;对创业能力自

2、我评价不高。但针对在杭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这一特定大学生群体创业意愿现状研究资料较少。尤其是,经管类高职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份子已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创业军团当中。因此,全面掌握经管类高职生的创业心态,对有针对性地探索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调查问卷编制(一)调查问卷编制课题组在借鉴了沈晓敏、王玲、杨敏等研究者问卷设计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问卷由20个封闭式选择题组成,分为五大部分:创业认识与意愿、创业目的与动机、对创业形式和创业领域的选择、影响创业的因素和对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于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进行,发放采取两种发放方式,

3、或亲自进入学校发放,或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问卷发放地点为从在杭20多所高职院校中具有代表性的6所公办高职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1所民办高职院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问卷发放对象为7所院校中代表性的15个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正创业),涵盖金融管理与实物、电子商务、工商(行政)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和会计等专业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1296份,回收率约92.6%,其中无效问卷36份,因此在剔除无效样本后(个别问题未作答),共得到有效问卷1260份。问卷采用

4、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一)创业意愿较高,但创业行动较少从问卷统计分析来看,经管类高职学生对创业普遍持积极看法,创业意愿较高。对于“你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选择“非常赞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和“认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达1190人,占统计人数的85.02%。针对“你有没有创业的打算?”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持肯定态度,选择“没有”的仅有16.4%。近几年的相关调查显示, 大学生有很强烈的创业意愿。这个比例与在杭普通高校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如2007年,67.5%“有创业的打算”(杨敏),2009年,74.7%“有创业的打算”(王玲等),200

5、9年,82.7%“有想过自己创业”(沈晓敏)。但是,有创业意愿不等于有创业行动。有11.2%的人“希望能在家庭(亲友)的扶持下进行创业”,仅6%的人选择“直接创业”,而近83.8%的人则选择了“先解决就业、再伺机创业”。 可以说,这些大学生对于创业在行动上是审慎的,绝大多数人是心动大于行动。这与其它作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课题组实际走访得到的信息是接近的。如。清华大学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的发源地,但2004 年真正付诸创业行动的只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就全国而言,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不到学生总数的1%。这也可以看出,尽管经管类高职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但在面临就业与创业的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就业,付

6、诸创业行动的比例很低,成功创业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二)创业动机趋于功利化,但创业领域选择偏窄调查显示,对于创业目的,选择“改善经济状况”675人,占48.2%;选择“实现自身价值”的470人,占33.6%;有255人选择“解决就业途径”,占18.2%。其中“改善经济状况”选项比例最大,但与选择“实现自身价值”选项的比例相差不多,这个数据跟沈晓敏老师在2009年对在杭4所高职院校学生所做的调研结果有很大不同(35.6%的学生认为是“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也有34.5%的学生认为是“发财致富”)。这表明高职生创业动机功利化倾向有加大趋势,反映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时代需求。这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7、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三)资金和社会关系缺乏成制约创业主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资金占35.9%、社会关系占27.8%、市场风险21.2%、时间和精力占15.1%。这几大客观困难可谓大学生创业的“几道坎”。“缺乏资金”在经管类高职生创业的客观困难中首当其冲,很多人对创业之所以心动大于行动,甚至只有心动不见行动,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资金。而“缺乏社会关系”,主要有两重涵义。一是家庭或朋友中无创业的经验或资金,二是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商业社会现实中的“关系重要性”往往让他们“望创兴叹”。“市场风险判断”反映了整个市场经济亟待规范,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敢创业。可见,尽管经管类高职生有较强

8、的创业意愿,但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理想难敌现实。(四)对自身创业能力不足认识到位,能力消融信心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选择“知识能力不足”占 45.4%,“社会经验、管理与技术经验不足”占30%,“缺乏创业精神” 占8.6%, “缺乏创新天赋”占6.9%。学生迫切希望学校能提供有利于创业的帮助和支持。在“如果你想创业,你希望得到学校哪方面的帮助”这一问题选择时,比例居于前三位的是:创业业务知识培训(42.2%)、创业能力提升(36.4%)、创业政策扶持(占21.4%)。从上面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影响经管类高职生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创业能力”,

9、这些学生对自身的创业条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面对创业实践, 又明显地感到自身素质、能力、经验和知识的不足。而创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效大小甚至成败的最关键主观因素。可以说,由于能力较差, 在很大程度上消蚀了他们创业的信心。所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有效帮助他们树立创业信心,增强创业成功率,是值得思考的一大课题。三、对在杭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开展的思考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经管类高职学生对待创业的心态有了更清晰的掌握。他们对待创业的认识是模糊的,对创业的目的和动机有待正确引导。他们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在面对创业的主客观困难叠加面前,大多呈现心动大于行动、理想难敌现实、能力消蚀信心等

10、状况,创业学生数非常少,创业成功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对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业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1、对“创业”有待正确引导:学生对“创业”理解不清,多源自高职院校自身对“创业”的认识和引导不清。很多院校认为创业教育和教学生创办创业是一码事,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使得学校上层缺乏一个清晰准确的创业教育理念认识和顶层设计,导致系(院)、职能部门在具体实施时理念和行动不一致,出现创业概念混乱、创业课程缺位、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等违背创业规律的现象。创业教育走全员化培育还是走差异化培育?针对经管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有无区别对待?这些

11、问题高职院校自身得先回答清楚。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开展成功的院校如美国百森商学院、mit等不难发现,这些院校在对待商业类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和把创新的元素融入创业教育内容中,着力引导学生从“被动适应社会”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对高职经管类专业而言,应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将创业类课程与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有机结合。同时增加社会实际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培养学生战略设计思维、机会开发和识别、社交关系结交、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创业能力。3、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有待加强:调查发现,一些经管类

12、专业简单地将营销、财务、融资、竞争战略、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内容“打包”压缩,填鸭式塞给学生,便成了创业教育的内容,而关于“向学生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等内容却甚少涉及。对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商业知识的经管类高职生而言,在课程、实践活动和项目锻炼中培养他们终生受用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为学生日后创业“埋下种子”才是最需要增强的。4、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急需搭建。针对经管类专业的特点,一是以本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为支撑,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实行项目立项制,给予经费支持,明确创新创业实践的任务和要求,做到“学用结合、学创结合”。二是提供多样化实践过程,包括实践课程教学、课题实地调研、校内创业模拟实训、企业真实创业项目参与等,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和体验的机会,在实践锻炼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创业能力。三、对学生参加重大的创业创新活动以学分认定,激发学生参与度。参考文献:1丁三青.大学生创业心态及流变j.当代青年研究,2007(2).2沈晓敏. 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在杭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0(3).江波,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讲师。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院级重大招标研究课题。杭州市社科规划项目“依托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10jy01)阶段性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