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研讨课教案_14.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38254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研讨课教案_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研讨课教案_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研讨课教案_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研讨课教案_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研讨课教案_14.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教材第69页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2.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课件、挂图、小棒等。1.填空。73=()+394=()+9054=50+()68-8=() 49=()+() 82=()+()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教学例1。(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两位小朋友正在统计图书室的各种图书。让学生说说

2、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课件出示两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板书: 35-2(要解决第二个问题,还剩多少本动漫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0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动漫书。也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0)板书: 35-20(3)探究算法。老师提问:同学们会计算上面的题吗?大家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说

3、一说是如何通过摆小棒,计算上面两道题的。(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小棒,从35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也就是从5根里面去掉2根小棒,还剩3根小棒,和3捆合起来是3捆3根,是33根)(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计算35-2,可以把35分成30和5,先用5-2=3,再用30+3=33)老师板书: 5-2=3 30+3=33(我是这样摆小棒的,先摆上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减去20就是从小棒里面拿走2捆表示减20,3捆小棒拿走2捆还剩1捆小棒,与5根合并是15根小棒)(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35-20,就是把35分成30和5,先用30-20=10,再用10+5=15)老师板书: 30-20=10

4、10+5=15(4)比较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先比较35-2和35-20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35-2是两位数减一位数,35-2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再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35-2和35-20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5-2和35-20从计算方法上比较,都要把35分解成30和5,35-2就用分解出的5去减2,35-20就用分解出的30去减20)(5)再次体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2.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第1列第2道题的计算方法。(老师板书) 6-4=2 20+2=223.判断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儿。37+2=57()(37+2应在7上加2,

5、把7个一和2个一合并)66-50=61()(66减50,是减5个十。所以要用6个十减5个十是1个十,66减50等于16)98-20=96()(98减20,是减2个十。所以要用9个十减2个十是7个十,98减20等于78)39-9=30() 39-30=9() 66-5=61()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用10颗棋子摆成一个三角形,你能移动其中的3颗,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在两位数的个位上减几;两位数减整十数,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减几。1.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整理图书的生活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同时又给了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2.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收集相关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了数学知识。3.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