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词“由衰转盛”的性质研判.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44313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诗词“由衰转盛”的性质研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诗词“由衰转盛”的性质研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诗词“由衰转盛”的性质研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诗词“由衰转盛”的性质研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诗词“由衰转盛”的性质研判.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代诗词“由衰转盛”的性质研判多种现象表明,近几年来,诗词逐渐出现“由衰转盛”的势头。现象之一,读诗、写诗在某些人群中渐成风气,在包括公务员、企业 白领、学校师生在内的年轻人群中甚至成为时尚。 唐诗宋词及其赏析 著作销量增大,短信、微博成为诗友唱和的主要平台,仓央嘉措、纳 兰性德的作品在网络频繁出现、广泛传递,点击量巨大。现象之二, 诗词的创作、研究、教育活动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政府 部门开始越来越多地将诗词纳入文化发展总体格局,企业则开始越来 越多地将诗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诗词创作 和活动的频率、规格和规模都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诗词教育由仅限于 学校的被动性

2、教育渐向整个社会的主动性教育扩展, 诗词团体的体量 和数量迅速增大,各行业尤其是年轻人群的加入,使诗词创作和研究 队伍不仅得到扩大,而且充满可塑性和创造力。现象之三,诗词的创 作理念、手法和审美意境成为创意文化产业的源泉和养料,在戏剧影 视、流行歌曲、视觉设计甚至建筑、服装领域,经常可见诗词。某些 网络游戏要求玩家依靠创作诗词过关,诗词创作由此成为许多玩家的 必备功课。诗词正在创意文化产业、休闲文化产业中日渐显示商业增 值能力,“创意金矿”的潜能颇值得期待。由这些现象综合形成的诗 词由衰转盛的势头,是文化界人士十几年前所不敢想象的。 诗词热与国学热、考古热、非遗热不但具有相似之处,而且有着本质

3、联系,虽 然时间略迟、程度较弱,但其实质推力均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 自信的觉醒,国民文化意识的普遍增强和对历史之根的主动追寻:国学考古也好,非遗诗词也罢,传统文化的盛衰无不与社会文化背景和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关。如果大的文化环境不支持、人们的思想观 念不同步,传统文化即使付出再大努力,收效也是极微,甚至弄得不 好,反会伤害本体。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许 多戏曲剧种为摆脱困境而放弃传统创作理念及其演绎方式,大量引进西方戏剧理念和现代流行艺术元素,产出一些“非驴非马”的作品, 这些作品大多外表光鲜,却理念稚嫩、手法杂乱,玄虚的光环散尽以 后很快会被时代淘汰、被受众抛弃。这种

4、情况在戏曲界经常出现,在 诗词界也屡次出现,应引以为戒。综合国力的兴盛必然迎来文化的兴 盛。作为中华文明悠久而重要载体,诗词的兴盛与书画、戏曲、中医 的兴盛同样值得期待。不过,各类传统文化形式的兴盛,从内涵到表 象都既有共通性,又有各自的独有性(多样性)。当代诗词的兴盛状 态,从共通性而言,包括人才的大批涌现、创作的极大丰富、研究的 广泛深入、读者的大量增加、活动质量的提高、各类资源的充沛等等 显象;从独有性而言,则是在共通特征背后,诗词生存的自主性和发 展的自由度。无论创作还是理论,无论是人才还是读者,诗词都按自 身文学体裁而不是其他文学体裁的规律运行,都按创作研究者、接受 者的意愿而不是其他人的意愿(包括官方或商业的意愿)发展。诗词 兴盛的独有性标准,决定了共通性标准的性质和质量,不仅关系到诗 词当下的生存状况,而且关系到诗词的未来发展。以两种标准综合加 以判断,可以认为,诗词尽管出现了诸多良好现象,却远未迎来真正 的兴盛时期。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