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646924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02高中语文二年级单元备课策略示例: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 5 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内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教学设计南通一中 薛海兵、李敏、徐冬梅、周烨1、 陈情表教学建议本文应当依据单元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通过文本研习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文本研习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文本个性, 然后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品评、 咀嚼和鉴赏文本。 通过本文学习, 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和鉴赏品味。陈情表 从文本体裁看, 实质上是一篇书信对话体文章。 它有事实上存在的对话对象即晋武帝, 虽然在文本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对话形式。 这就要求我们能抓住文本的对话特质做好教学设计, 这是这篇文章研习与教学设计的关键。 李密的对话艺术主要表现

2、在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和以诚示人, 这是学习李密对话或谈判艺术的重点。 为了顺利实施对话教学, 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谈判艺术, 譬如本文涉及到的真情原则、 真理原则和真诚原则, 此外退让原则和互惠原则等, 要让学生基本理解谈判的要义在于双方在退让中实现自身目的。文本研习的重要方法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建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学生对西晋王朝逼迫李密入朝为官的来龙去脉有所理解之后, 要将重点放在关于李密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文字研读上。引导学生诵读有关文本内容, 大致了解每段文本的先叙西晋王朝作为后续作者自己困境的基本写法。 引导学生从对话双方两条线出发, 将文本前后相关内容连贯起来思

3、考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达的关键处、细微处、矛盾处、闪光处等重要部位,深入挖掘它们对于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通过文本细读, 学生得出的李密形象会超越传统的孝子形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了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本文的对话性质, 从而在本质上理解 “表” 这种文体对上陈情的交际目的, 需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设置交际环境。 这个文本设置交际环境的关键是让潜在的对话对象晋武帝走到前台, 成为事实上的对话者。 为了建构这种交际情景, 教师可以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之外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 开展微剧本表演等课堂教学活动, 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 加深对文本对话特质的理解。

4、 这种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纠正过去将该文本作为说理文或纯粹抒情文实施教学的错误认识与做法。 (薛海兵)2、 项脊轩志教学建议归有光围绕项脊轩的几度兴废, 追忆昔日生活, 寄托对祖母、 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教学时就可以从“情”字入手,向外对亲人,向内对自己,梳理文脉,把握情感。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三个抓手:抓对比、抓细节、抓抒情句句( 1)抓对比。浅层次的有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对比,而深层的对比是面对同样损坏的小轩,第一小节“稍为修葺” ,第四小节却“室坏不修” ,为什么?( 2)抓细节。母亲的“以指叩门扉”的举动、 “儿寒乎,欲食乎”的询问;祖母的

5、 “以手阖门”的动作, “他日汝当用之”的期盼;妻子的“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场景及转述诸小妹的语言等待, 都是精妙之笔。 由此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妻子为什么要与小妹们聊及“阁子” 。( 3)抓抒情句。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 “令人长号不自禁” 。不仅要分析句中的情,还要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仅仅是思念吗?2 . 教学难点的教学情境设计文章不言悲而悲不可尽的结尾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如何理解枇杷树这一意象的深刻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一个场景结尾?可以进行这样的情境设计: 借助影视艺术帮助学生理解项脊轩志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问题

6、设计:如果你是影视导演,你将如何拍摄这个镜头?示例: 镜头先从空中俯拍。 归有光仰头站在如盖的枇杷树下, 然后以他为视角,仰拍枇杷树。画外音是归有光的叹息声。仰拍树时可让镜头旋转,在镜头的旋转过程中, 景色渐渐迷离。 再运用蒙太奇, 切入归有光妻子种植树苗和到轩中问古事等生活场景。再回到树下,归有光在冥想,画外音是: “假如我又看见你,隔了那悠长的岁月, 我该如何致意?以沉默, 以眼泪?还是以微笑吧, 因为生命中珍藏的该是你那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 (李敏)3、 长亭送别教学建议本文依据单元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通过文本研习了解剧本的故事 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7、文本研习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识剧本的特点,然后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厘清剧本的情节, 品评、咀嚼和鉴赏剧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曲词。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抒情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鉴赏品味。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节选,为了更好地学习文本,课前需要指导学 生去了解熟悉完整剧作的情节,了解剧中人物的关系以及剧中的矛盾冲突。 在必 修四我们曾学习过曹禺的雷雨,对戏剧体裁方面的常识已有了初步了解。可 以指导学生温故知新,对中国的传统戏剧多一些了解,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戏剧的教学重点应当是通过戏剧冲突把握戏剧人物,但是本文所选的片段并 不以戏剧冲突见长,而是以人物的内心情

8、感的抒发取胜, 因此应该通过理解人物 的念白和唱词,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剧中崔莺莺的感情细腻又复杂,在离 别的忧伤之中又不时掺杂着许多复杂而微妙的情绪,把握这些复杂情绪是理解崔 莺莺形象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剧中人物,需要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把 握关键性唱词和念白。西厢记以曲词之美著称。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去领略古典 曲词言情达意的魅力。长亭送别充分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段,渲染烘托剧中 人物的感情;运用典故、引用、对偶、反复、排比等手法,使感情表达含蓄而又 优雅。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现代诗的方式去改写曲词, 通过比较深刻认识古 典诗词的特点和韵味。戏剧是表演的艺术,戏剧教学要

9、想获得成功,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触舞台, 让戏剧作品“立起来”、“动起来”,获得舞台感。长亭送别是戏剧的经典曲目, 可以通过播放戏曲视频,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增加对戏剧的理解认识。(徐冬梅)四、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建议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歌唱在这部作品里体现在对爱情的歌颂之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所寄寓的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和人性观点,代表了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之 后人类情感世界的复苏。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此成为世界文学中争取爱情与蜡姻自 由的典范。西方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获得情感的高峰体验。本单元所选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月夜幽会便是这种高峰体验的动人描绘。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对话中所表现出来的“痴”

10、字正是这种高峰体验的突出表征。 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体验和品味这种崇高的高峰体验。节选部分的内容并没有体现戏剧的剧烈冲突, 所以戏剧冲突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节选部分以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取胜, 因此应该根据专题的内涵, 通过理解人物的关键性唱词,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进而把握住人物形象。 体会节选部分的唱词, 主要可以通过对人物独白与对白的理解来实现。 独白与对白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 独白对于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对白则往往在对话中向读者与观众展示情感的交流与演进。 独白与对白的教学, 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分角色朗读或者舞台表演。 教师可以截取并重新设计某些片段

11、, 让学生体验这两种重要的表现方式。莎士比亚的语言向来是学习莎士比亚作品的重点。 本单元所选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月夜幽会的语言充满了诗化的美。莎士比亚将十四行诗与剧情融为一体, 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散发出芬芳的气息。 文本多处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以及排比、对比等手法,赞美讴歌爱情。语句大多直白大胆,句式长短变化自如,构成莎士比亚特有的气势与风格。想象新奇,体验奇特,也是莎士比亚语言诗化的重要特征。 语言的诗意美教学最好落实在语言的体验教学中, 借助独白与对白的诵读、表演等方式开展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剧本台词的诗意美?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写歌词、 唱歌词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聆听

12、民乐梁祝或者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品味歌词或台词,并以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写歌词的形式抒发内心情感。学生可以合作制调, 也可以套用合适的歌谱, 将自己填写的歌词唱出来。 这是用现代的方式来理解过去的戏剧。 当然, 学生也可以通过最直接的舞台表演的方式来体验。 (薛海兵)五、 三首诗歌教学建议1 .板块教学建议( 1) 旧日的时光 、 箭与歌 、 离别三首诗歌同属于加“ * ”号的选教课文或自读内容, 建议教师做一些较为自由的处理, 可以自选知识点做串讲。 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2)借助诗歌意象来理解作品的情感的内涵和意义,增强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是三首诗歌教学共同的重难点。(

13、3)以本专题三首诗为点,由点到面,让学生课后收集友情诗、散文、小说、歌曲等,组织诗歌朗诵会。2. 教学难点的情境设计明确诗歌意象选用的特点, 借助生活和阅读经验深入理解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通过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1)旧日时光 在意象的选用上有什么特点?结合三四节描绘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这首诗歌没有追求丰富新奇的意象, 但作者正是通过 “山坡游荡” 、 “漫步溪上”和“呼啸的重洋”三个简洁、平实的意象传达出较为丰富的内涵。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童年时代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那时他们曾满山遍野地奔跑, 采摘美丽芬芳的野花。 那时, 他们曾经漫步溪上, 在晨曦与落日中欢歌笑语。然而童

14、年时光转瞬即逝,接着便是天各一方,为了生计,他们四处颠沛流离,历尽沧桑, 直到精疲力竭。 然而, 汹涌的大海则横卧在朋友之间, 使他们不能相见。读到这里,我们油然产生一种人生的苍凉感。( 2) 箭与歌中“箭”和“歌”本是极普通的事物,诗人却能化腐朽为神奇,运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一种人生体验。深入体会诗歌中“箭”和“歌”的意象有什么特点?寓意又是什么?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箭的特点:急、快、眼睛无法捕捉到。寓意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我们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 “歌” ,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毫不费力地将一句话, 一个微笑,

15、 一个理解的眼神等施与别人, 或许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 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施与, 轻轻松松地忘却。 作者正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的描绘揭示出某种相似:很久以后,发现箭插在一棵橡树上,同样,那支歌也自始至终活在朋友心中。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展到新的层面: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支箭, 同样, 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来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3)联系生活或者阅读经验,说说对别离中“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 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一句的理解。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完全有现 实依据。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想到这 里,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这个是一个立体的 镜头,易使人想起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模样,人生别离常有事, 转瞬天涯孤旅人!(周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