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657846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专题经典训练培优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品品文档晰的像,他应该A.把照相机的镜头往前伸C.增大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10.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透镜1.AB,如图11所示。关于细杆 AB的像A,法正确的是A. 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同B. 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反C. A端细B端粗,AB和AB的指向相同D. A端细B端粗,AB和AB的指向相反5f()B.增大暗箱的长度D.换用焦距较大的透镜的镜头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B的粗细和指向,下面说凸透镜成像 专题训练(培优)一、选择题1 . 一物体在透镜前 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镜是()A.凸透镜、焦距小

2、于 10cm B .凸透镜、焦距大于 10cmC.凹透镜、焦距小于 10cm D .凹透镜、焦距大于 10cm2 .老师在给同学照相时,发现镜头上落了一只苍蝇,则()A、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放大的苍蝇B、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缩小的苍蝇C照片上没有苍蝇,只是照片略暗一些D、无法判断3 .小明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老花眼,爷爷的更重一些,小明的爸爸是近视眼。他们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6示。现在爷爷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给他,小明应该拿其中的()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分变暗了D .整个像存在,但像变暗了7 . 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

3、镜是()A .凸透镜、焦距小于 10cm B .凸透镜、焦距大于 10cmC.凹透镜、焦距小于 10cm D .凹透镜、焦距大于 10cm8 .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 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A.放大的B .缩小的 C .等大的 D .无法判断9 .摄影工作者在水面上拍摄水下物体,刚好得到清晰的像,若将水抽干再拍摄,为了得到清11.如图2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7欢迎下载)4.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2寸的半身像,再用该相机给他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A.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缩短暗

4、箱长度B.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增加暗箱长度C.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缩短暗箱长度D.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增加暗箱长度5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从3倍焦距处移到2倍焦距处的过程中,数值减小的物理量是()A.像的大小B.像与物的距离C.像与透镜的距离D .透镜的焦距6 .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如果将透镜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结果是()A.像的上半部分没有了B.像的下半部分没有了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

5、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12 .物体放在凸透镜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10倍焦距。当物体7&主轴逐渐往 2倍焦距处移动时,则物体的像()A. 一直是缩小的,且逐渐变小B.一直是缩小的,先是实像后是虚像C.先是实像后是虚像,先是缩小后是放大D. 一直是缩小的实像,但是逐渐变大13 .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6厘米,物体直立在它的主轴上距焦点6厘米处,则可能成()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4 .有两块凸透镜L1和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 f 1=16厘米和f2= 6厘米。另有一块凹透镜L3,其焦距为f 3= 8

6、厘米,欲使一束平行光先后通过其中两块透镜后,仍为平行光,但光束变窄,则下列所选透镜和安置方法都正确的是A.选 Li 和 L2,B.选 Li 和 L2,C选Li和L3,D.选 L2和 L3,使两透镜间距使两透镜间距使两透镜间距使两透镜间距D= 22厘米,并使光先通过 LiD= 22厘米,并使光先通过 L2D= 8厘米,使光先通过 LiD= 2厘米,使光先通过 L2i5.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距透镜30厘米,在离烛焰 45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A.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无法确定20.有一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5所 示

7、方 向 射 向 气 泡 则 这 束 平 行 光 将 ().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B .穿过气泡后会聚C.穿过气泡后发散D .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的像,现保持烛焰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第二次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次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i6.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 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 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3所示.为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A.应适当升高 BC.应不动.D应适当降低.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图3i7 .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确的是A.

8、像一定是放大的C.像一定是正立的i5cm,如果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烛焰的像,()B .像一定是缩小的D .像的形状、大小不能确定以下说法正图5图62i .如图6所示,P、Q为凸透镜主轴 O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 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必须在 P、Q之间B .凸透镜一定不在 P、Q之间C.凸透镜可在 P点左侧,也可在 P、Q之间D.凸透镜可在 Q点右侧,也可在 P、Q之间 22.晚上用放大镜看书时,在角度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在放大镜里看到灯的缩小的正立的像,这个像是().A.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B .由于光的折射

9、而形成的虚像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D .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23.在图7中,凸透镜不动,一个物体由 a逐渐靠近b的过程中,始终可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不断增大,由此可以判断该凸透镜左侧那个焦点i8 . 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4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折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D .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A.在a点左回B.在a、b两点之间C.在b、O之间,且 bOfbo/2

10、D.在b、O之间,且 bOf0 24.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 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A.相同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 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 B成像点下移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 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 B成像点上移D.不能成像i9. 一束发散光线通过某透镜后仍为发散光,则该透镜一定为()33、用两架焦距不同的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同一处景物,则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得到景物的 像较。25 .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 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 .水滴在

11、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二、填空题26 .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 透镜,观察时要让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焦距,观察者应 从另一侧透过透镜看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 像。27 .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10厘米;当把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2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像距的变化是 ,像的大小变化是 ,像的倒正变化是 。28 .用照相机拍摄,选定景物时,调节镜头改变的是 距。拍近景物时,镜头调节的方向 是;拍远景物时,镜头调节的方向是 。29 .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把一个物体从离透镜 1. 5f处沿主轴移到5f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 离的变化情况是。30 .冬冬在

12、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 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 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31 .物体在凸透镜前 24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等大且倒立的像,则此 透镜的焦距为。32 .如图8,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 一条与试管

13、平行的亮线。 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 组成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K M U I(二二二一二二二 二二二二二二二,34.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 实像,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在凸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小文进行了以下操作.操作一:将蜡烛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再移动光屏得到放大的 清晰实像.操作二:将光屏移到70cm刻线位置,再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 (选填“放 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操作三:光屏在70cm刻线位置不动,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在蜡烛与

14、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 (选填“凸”或“凹”)透镜,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 实像.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i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0 111 211用 1O鬲】用1明(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 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如果此时 透镜上落下一只小虫,则光屏上的像有何变化?(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的

15、像(选填“放大”或“缩 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4)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 动.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把透镜向 移.(5)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 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三、作图题与实验题36.在图9中,光束从左方射入每个方框,画出在每个框内各放入什么适当的光学元件,才会产生图中的效果。出射光束标注的字母a, b,分别对应于入射光束

16、的两个边缘。37.图13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在图上画出光线AC和AD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图1338.为得到下列同样的光路,在下列的 A B C三个图上填画不同的面镜或透镜。(1)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投影片上B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要使成在屏幕上的清晰像变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40 .如图6所示,直线是凸镜的主光轴所在的位置,S是发光点,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作图确定凸透镜所在的位置以及焦点的位置41 .如图10所示,一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试确定它经凸透镜后传播的方向.42 .在透镜L左侧有一光源 AB,在透镜的右侧的光屏 S上可得到光源清B的像,在

17、图 8中画出 由A点发出的光线 AP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43 .有两个凸透镜,甲的焦距较长,乙的焦距较短.要使一束平行光通过这两个透镜后仍是平行光,但光束比原来变宽,在图11方框中作图表示这两个透镜应该怎样放置.五、探究与应用题:(共7分)44 .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线.如 13所示,请你认 真读图后回答:(1)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 cm. .(2)将物体由距凸透镜 40cm处匀速移动到20cm处时,像距(变大/变小/不变)像 (变大/变小/不变),此时像 移动的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物体移动的速度。45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三.计算题:46、用一直径是 20cm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光屏,光屏上显现出一个直径是10cm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