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数学广角案例.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659350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数学广角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下)数学广角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下)数学广角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下)数学广角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下)数学广角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数学广角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玩”中“学” , “做”中“悟”三(下)数学广角案例与反思 易小燕片断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出一个巧问妙答你们猜一猜,看谁最聪明。有两个女儿、两个母亲去公园玩,她们一共去了几人?生: 三人, 因为有一个人是女儿的母亲, 也是她自己母亲的女儿,所以只有三个人。师:真聪明。那这个人她有双重身份,被算了两次。师:今天我们探索的问题,就和这样的内容有关哟,你们有信心解决吗?片断二:创设活动情境,学生“动”中“悟”理学生从教师给的表格中发现了 “班上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 9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 8 人, 有 3 人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 也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 ”师: 老师这有

2、两个圈,想请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把名字放在这两个圈里, 怎样才能让我一眼就看出林希、 吴一恒、 杨冠宇这 3 人是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 也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的?生:老师,把两个圈交叉的放在一起就可以了。师: 这样可以吗?我们请这些同学把自己的名字放进去, 看看吧。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姓名放到相应的位置。师:林希、吴一恒、杨冠宇这3 人为什么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个交叉的地方呢?生:只有放在这里,就知道这3 人是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也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的。 不放在交叉的地方, 就不表示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也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师:那交叉的地方左边的圈里表示什么?右边的圈里表示什么

3、?生:交叉的地方左边的圈里表示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右边的圈里表示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师:大家真是聪明,这样交叉一放确实一眼就看出了林希、吴一恒、 杨冠宇这 3 人是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 也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的,真是奇妙的圈,看来用这样的圈能表示重复的人数。师: 那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 1 : 8+9-3=14(人) , 8+9里面把那 3 个人算了两次,所以要减一个3,才是一共的人数。生 2: 8-3+9=14(人), 先用 8-3 算出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再加上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 9 人,就是一共的人数。生 3 : 9-3+8=14(

4、人),先算出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再加上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 8 人,就是一共的人数。生 4: (8-3 ) +(9-3 ) +3=14(人),先算出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 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 再加上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也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的 3 人,就是一共的人数。师: 同学们真是不简单, 用这样多的方法, 都解决出了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的一共有 14 人。反思: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学习简单的重复问题,就是为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一开始就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巧问妙答的问题: “ 有两个女儿、 两个母亲去公园玩, 她

5、们一共去了几人?”开门见山的引入重复问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参与愿望。2、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中, 我将例题中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名字改为自己班上同学的名字,这样,使学生觉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从而学起来更加的有兴趣。3、参与活动, “做”中“悟”理在教学中,我请学生想办法“怎样才能让我一眼就看出林希、吴一恒、 杨冠宇这 3 人是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 也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的?” 学生说要把两个圈交叉放, 我就请学生亲自把这两个圈交叉放在一起,再请这14 名学生把自己的名字亲自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判断他们放对了没有,特别观察重复的 3 人,名字放对了没有。

6、 当学生都认为他们放对了后, 我再请学生观察交叉的地方左边的圈里表示什么?右边的圈里表示什么?学生把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都弄明白后,我再请学生用算式表示出来,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算式, 这四种算式表现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表象。如:第 4 种( 8-3 ) +(9-3 ) +3=14(人),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原始的算法, 它的出现, 说明了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算式来计算的。因此, 学生在以上的猜想、 动手实践、 观察、 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悟出了解决重复问题的道理和方法。但是,在本节课的练习上,我感觉练习量还不充足,还可以增加纯文字的重复问题、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重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