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664864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同步训练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二单元大气第4节大气环境保护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被称为“拯救人类最后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大气在丹麦哥本哈根隆重举行,130多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就温室效应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商讨并达成初步共识。读下图,完成 12题。1 .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下列哪些过程有关()A. a、b B . a、c C . b、d D . b、c解析: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CO2增多,从而吸收地面放出的绝大部分长波辐射,再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造成全球变暖,即 b、d过程。答案:C2 .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两极地区及

2、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B . C . D .解析: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使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生态系统调整,使干旱、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排放物有关;全球变暖使部分地区降水增多,因而不会使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答案:A2010年1月17日,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近期一份冰原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南极地区主要冰川面临融化;足以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24厘米的大灾难。专家表示 20年后北35题。极冰川也将面临消失,2020年夏季北太平洋、大西洋航线无需破冰。据此完成3 .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B.可以加

3、速水土流失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D.增加了灾害危险解析:冰川加速融化会导致水量增大,增加了灾害危险;水量增大,可以加速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当地地貌发生变化。冰川加速融化在近期内增加了当地的水资源,但随着冰川数量的减少,从长远来看,当地的灌溉条件会越来越差。答案:C4 .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B .山地0c等温线将上移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 .海平面将上升解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将改变各地区的干湿状况,某些地区将变得干旱,有些地区将变得湿润。答案:A5 .全球变暖的基本机理是 (

4、)A.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太阳活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C.温室气体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D.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答案:D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阻断了洋漪的热输送封冻面 积扩大封冻面 枳缩小一一弱化碳浓度降低洋面封冻6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温室作用减弱温室作用减弱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5、气候变冷气候变冷气候变暖解析:从图示的相互关系来看,洋面封冻,会阻断洋流的热输送,二者都会导致气候变冷,气候变冷与封冻面积扩大又会相互促进。光合作用减弱,使CO吸收减少,导致大气中CO比例上升,引起温室效应,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答案:D7 .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 .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解析:地面辐射主要是红外线长波辐射,CO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所以降低CO浓度就是减弱其吸收功能,因而会导致气候变冷。答案:A8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

6、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腐蚀建筑物A.引起海平面下降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 .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当前最有可能出现的是由大气中CO增多引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项和D项分别是由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引起的。答案:C(2010 青岛模拟)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2008年9月,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达到自卫星时代以来历史第二低水平,表明全球变暖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

7、象。由于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有望未来实现通航。结合下图,回答910题。世界上要航践西北通道范围)1978年9月2005年9月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9 .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A.丹麦 B .日本 C .巴拿马 D .加拿大解析:如果西北通道通航,往来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只就不必再通过航程较远的巴拿巴运河,巴拿马运河经济收入减少。答案:C10 .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 .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 . 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解析: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减少,温带

8、的范围向阿拉斯加高纬扩展,会导致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答案:B11 .(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2008年9月16日是第14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其主题是“蒙特利尔议定书一一国际合作保护全球利益”。材料二 臭氧层位于海拔 2227千米高的大气层中,可以阻挡太阳紫外线,使人类免受过多、过强紫外线的伤害。由于极度低温以及化学物质的污染,臭氧层会出现空洞现象。一般在每年 8月形成,12月消失。这一现象于 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目前监测到的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积出现在2006年,2007年有所减少,2008年其面积和严重程度已“趋于正常”。材料三 1987年南极哈利湾上空臭氧总量变

9、化图(如下图)。100 910 1112234 (1)图中臭氧含量最低值约 DU,当臭氧含量在 时称臭氧洞。南极臭氧洞在(季节)最大。(2)由材料二可知,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主要是因为。(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种物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水循环B .大气环流 C .生物作用 D .地质循环(4)近十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纬度地区低 11%左右),这种状况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升高B .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C.野生动物分布区发生明显改变D .

10、山地雪线下降,河流水位猛涨(5)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射向地面的 增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生物界的影响有哪些?答案:(1)150200DU以下 南半球春季(2)平流 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3)B(4)A(5)紫外线 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大,抑制人体免疫力;使农作物受害减产,森林等植被受损,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导致生态平衡破坏。12. (2010 陕西延安模拟)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ll.ft-i10.0年平均气温9.0-S.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11、 I 197019B01990黑00(年)材料二 中国近50年增温速率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温度地带?(3)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趋势会造成什么后果?(4)全球气温升高与CO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试分析大气中CO浓度升高的原 因。(5)有哪些措施可减少 C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读图释图能力。第 (1)题,根据图示可知,近 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第 (2)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影

12、响农业生产和水循环。第 (4)题,CO浓度升高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两方面有关。第(5)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减少CO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举措。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 纬度地区。(3)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低纬 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造成旱涝的频次、 强度增加,径流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4)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

13、雨林的 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走近高考(2008 海南地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 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 13题。1 .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A.钢铁B .机电C .纺织D .电子解析:履行京都议定书,调整能源结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在题目给出的四个产业中,钢铁企业

14、属于耗费能源量大的产业,比其他三产业对能源依赖程度要强得多,故选Ao答案:A2 .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 B .碳市场 C .石油市场 D .天然气市场解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中以二氧化碳为主。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不同类国家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有大量余额的国家可向由于受到温室气体排放限额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国家出售排放余额,这种交易围绕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的限控展开,称为碳市场。答案:B3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 .我国各地

15、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 .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解析:全球变暖是现在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但并不是全球每一个地方都在变暖,而降水量也是有增有减,河湖水位也是有升有降;我国西部山地,由于不断升温,高山上的冰雪大量融化,从而使得冰雪总量减少,故应选 Do答案:D(2008 上海地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 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 45题。4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B .C ,D .5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

16、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B . C . D .解析:本题组以全球变暖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青藏高原地区带来的影响。第4题,全球变暖会引发众多变化,具体表现如下:山地Z线海拔上升-的植物分布向高纬迁移L植物生氏期提前、延椅海水水温升高,海洋生态变化-海水体积除服L海平面上升干旱区干旱问题加重L早滑等气象灾害增葬第5题,积雪面积减小,使岩体裸露,而岩体的比热容远小于积雪,因而导致地表夏 季温度升高,冬季温度降低,致使年温差增大;年温差的增大又加剧了岩石的

17、风化作 用,使岩崩现象加剧;地热温度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决定的,与外力因素无关;由于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答案:4.A 5.D6. (2008 广东高考)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 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材料二见图1。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天)图1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材料三 见图2。4O302O10C 污染源排放比例峋注:PM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 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图

18、2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字母)。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 D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局(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图1三个观测站的曲线图可判断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12月,即三条曲线最高点;出现日数最少的是7月。第(2)题,混浊天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大量的污染灰尘和废气引起的,这些废气主要是工业、交通工具等排放的,而逆温现象则是造成这种天气多发的诱发条件。第(3)题,二氧化硫主要是由燃烧煤炭产生的,根据图2不同区域二氧化硫的含量可判断工业区污染源比例最大。第 (4)题,防治大气 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废气的排放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和健全环境法规也是重要措施。答案:(1)127 (2)ABD (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