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669546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编制依据: ( 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 2)河北省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细则,( 3)施工图纸,安全技术手册。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土地局住宅小区4#楼,砖混结构。二、塔机的安装与拆卸(固定式)TC5013 固定式自升塔式起重机的最大安装高度为 140 米 (距地面) 。最大安装重量为 6.3 吨,最大安装重量重心高度 为 7 米(距地面) 。TC5013 固定式自升塔式起重机的安装, 最适宜的吊装机械是汽车起重机或轮胎起重机,吊装灵活,机动性大,只需要一 台 12 吨汽车起重机吊装即可。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2.1.1 了解现场布局和土质

2、情况,清理障碍物。2.1.2 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决定砼基础的铺设位置,按砼基础图(请见本作用说明书附图)上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基础 设置。请注意:A、地基必须夯实到能承受0.2Mpa(2kpf/cm 2)的载荷。B、确定硅基础位置时,应考虑塔机作业时,超生臂作 360度全回 转的空间应无障碍与高低压电线。C、确定硅基础位置时,应考虑塔机顶升或下降时,无论是施工前 或施工完毕后,其起重臂与平衡臂所经过的空间都不应有空中障碍物。DK硅基础浇灌后,应按有关建筑标准进行养护,在养护期内,严禁进行塔机安装。2.1.3 准备吊装机械以及足量的钢丝绳、绳扣、铁丝、枕木等常用工具。2.2 安装与拆卸的要求2.2

3、.1 塔机的安装与拆卸应按本说明书规定的要求与顺序进行, 并 有专人指挥。2.2.2 在安装与拆卸过程中, 在高空作业的操作人员应佩带安全帽与安全带,地面作业的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2.2.3 本塔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销轴,坚固螺栓,螺母必须作用生产厂的随机专用连接固件,不得随意代用。2.2.4 塔机装配后各连接销轴上的开口必须张开, 轴端卡板必须紧固, 各连接螺栓上的螺母必须按预紧力距要求紧固好, 并拧紧螺母。 连 接与紧固件需涂适量防锈油。2.2.5 在安装过程中,进行电气接线作业时,应切断地面总电源。2.2.6 塔机安装时,风力应低于 4 级风速应低于 7.9 米/ 秒。2.3 安装步骤塔机

4、采用固定式工作时,起升高度40ml自下而上的组成为:硅基础,标准节,下支座和上面的回转部分。2.3.1 先将两节标准用8个M30高强度螺栓联接为一体,(螺栓的 预紧矩为2.5KNm),然后吊装在硅基础上面,并用8个M30高强度螺栓 紧固好。安装时注意有踏步的两根主弦平行于建筑物。2.3.2 在地面上将液压顶升系统吊装至爬升架上, 并完成顶升油缸与爬升架的装配, 然后将爬升架吊起, 套在两地节标准外面 (值得注意的是,爬升架的外伸架要与建筑物方向平行,以便施工完成后拆塔) ,并使套架上的爬爪搁在标准节的最下一个踏步上, (套架上的油缸的一面对准塔身上有踏步的一面套入) 。2.3.3 在地面上先将

5、上下支座以及回转机构,回转支承,平台等装为一体,然后将这一套部件吊起安装在塔身节上。用 4个0 35的销轴和8个M30的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分别与爬升架和塔身节相连。注意: 回转支承与上、 下支座的连接螺栓一定要拧紧, 预紧力矩为640knm。2.3.4 在地面上将塔顶与平衡拉杆的第一节以及起重臂拉杆的上方长拉杆与下方短拉杆用销轴连接好, 然后吊起, 用 4 个销轴与上支座连接(请见图 6-5 与图 6-12 ) 。安装塔顶时要注意区分塔顶哪边是与起重臂相连,此边回转限位器和司机室处于同一侧。2.3.5 在平地上拼装好平衡臂,并将起升机构,电控柜与电阻箱等装在平衡臂上, 接好各部分所需的电线,

6、然后将平衡臂吊起来与支座用销轴铰接完毕后, 再抬起平衡臂与一线成一角度至平衡臂拉杆的安装位置,装好平衡臂拉杆后,再将吊车卸载。2.3.6 吊起重 2.2 吨的平衡重一块, 放在平衡臂后方最靠近塔顶的位置。2.3.7 在地面上,先将司机室的各电气设备检查好以后,将司机室 吊起至上支座的上面,然后用销轴将司机室与上支座联接好2.3.8 起重臂与起重臂拉杆的安装。2.3.8.1 起重臂节的配置见图 6-9 ,根据每节上的永久标记,确认臂节序号,次序不得混乱。2.3.8.2 按照图 6-9 组合吊臂长度, 用相应的销轴把他们装配在一起。 把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连接后, 装上小车, 并把小车固定在吊臂根部

7、, 把吊臂搁置在1 米左右高的支架上, 使小车离开地面装上小车牵引机构。所有销轴都要装上开口销,并将开口销充分打开。2.3.8.3 按照图 6-10 组合吊臂拉杆,用销轴把他们连接起来,置在吊臂上弦杆上的拉杆架内。2.3.8.4 检查吊臂上的电路是否完善,并穿绕小车牵引钢丝绳。其余有关要求见图 6-11 。先不穿绕起升钢丝绳。2.3.8.5 用汽车起重机将吊臂总成平稳提升, 提升中必须保持吊臂处于水平位置,使得吊臂能够顺利地安装到上支座的吊臂铰点上。2.3.8.6 在吊臂连接完毕后, 继续提升吊臂, 使吊臂头部稍微抬起,请详见图 6-11 。2.3.8.7 这时按图 6-12c 穿绕起升绳,

8、开动起升机构以低速点动拉起起重臂拉杆, 先使下主短拉杆连接板能够用销轴连接到塔顶相应的拉板上。 然后再开动起升机构调整上方长拉杆的高度位置, 使得上方长拉杆的连接板也能够用销轴连接到塔顶相应的拉板上。请注意:这时汽车吊臂头部稍微拉起, 当开动起升机构, 起升绳拉起起重臂拉杆时,起重臂拉杆不可承受起重臂的自重,否则起升机构将超负荷。2.3.8.8 把吊臂缓慢放下,使拉杆处于拉紧状态。2.3.9 吊装平衡重:根据所使用的臂架长度,按规定安装不同重量的平衡重( 50 米臂,平衡重12 吨, 45 米臂,平衡重11 吨,平衡重配置情况见图 6-8 )然后在平衡重块之间用板将数块平衡重连接为一体。2.3

9、.10 穿绕起升钢丝绳。将起升钢丝绳引经塔顶导向滑轮后,绕过在起重臂根部上的重量限制器滑轮,再引向小车滑轮与吊钩滑轮穿绕,最后,将绳端固定在臂头上。2.3.11 把小车行至最根部使小车与吊臂碰块撞牢。转动小车上带有棘轮的小储绳卷筒,把牵引绳尽力张紧。2.4 塔身标准节的安装方法及顺序。2.4.1 塔身标准节安装 16节。2.4.2 关于起重机顶升作业注意事项详见本使用说明书 7.2 。2.4.3 将起重臂放置引入塔身标准及节的方向 (起重臂位于爬升架上外伸框架的正上方) 。2.4.4 放松电缆长度略大于总的爬升高度。2.4.5 在地面上先将四个引进滚轮的插销插入塔身标准节下部两侧连接套的螺栓连

10、接孔内。 然后吊起标准节并安放在外伸框架。 吊起一个标准节调整小车的位置, 使得塔吊的上部重心落在顶升油缸的位置上( 50 米臂长, 小车停在约在13 米幅度处; 45 米臂长, 小车停在约 16.5米幅度处。实际操作中,观察到爬升架上四周 12 个导轮基本上与塔身标准节主弦杆脱开时,即为理想位置) 。然后将爬升支架与下支架座用4个0 35的轴连接好,最后卸下塔身与支座的8个M30的连接螺栓(只能在这时卸)2.4.6 开动液压系统,将顶长横梁顶在塔身就近一个踏步上,再开动液压系统使活塞杆伸长约1.25m。稍缩活塞杆,使爬爪搁在塔身的踏步上。然后,油缸全部缩回,重新使顶升衡梁顶在塔身的一个踏步上

11、,全部伸出油缸。 此时塔身上方恰好能有装入一个标准节的空间, 利用引进滚轮在外框架上滚动, 人力把标准节引至塔身的正上方, 对准标准节的螺栓连接孔,稍缩油缸至上下标准节接触时,用8个M30高强度螺栓将上下塔身标准节连接牢靠,预紧力为 2.5KN.m,卸下引进滚轮,调整 油缸的伸缩长度,将下支座与塔身用8个M30高强度螺栓连接牢固,即完成一节标准节的加节工作。 若连续加几节标准节, 则可按照以上步骤 连续几次即可。2.4.7 顶升工作全部完成后, 可以将爬升架下降到塔身底部加以固定或拆除,以降低整个塔机的重心和减少迎风面积,特别是沿海地区。2.4.8 塔机加节完毕,应空载旋转臂回至不同的角度,检

12、查塔身标准节各接头处高强度螺栓是否拧紧 (哪一根塔身主弦杆位于平衡臂下方时,就把此主弦杆从下到上所有螺栓拧紧) 。2.5 调整各安全装置2.5.1 各限位器的调整程序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变幅限位器的调整程序如下。2.5.1.1 如果本机配了塔机风速报警仪,应先参阅风速仪说明书(请见QTZ63机配套件使用说明书)中的调整顺序;再进行塔机风速 报警仪的调试,再调整高度限位器与幅度限位器) 。2.5.1.2 多功能限位器的调整轴对应的记忆凸轮及微动分别为:1Z-1T-1WK2Z-2T-2WK3Z-3T-3WK4Z-4T-4WK2.5.1.3 拆开上罩壳,检查并拧紧2-M3X 55螺钉。2.5.1

13、.4 松开螺母 M52.5.1.5 根据需要将被控制机构空载开至指定位置, 这时控制该机构动作对应的微动开关应瞬时切换。即:调整对应的调整轴 Z 使记忆 M 凸轮T压下彳散动WK虫点。2.5.1.6 拧紧螺母M5(螺母一定要拧紧,否则将产生记忆紊乱)。2.5.1.7 机构应反复空载运行数次,验证记忆位置是否正确。2.5.1.8 确认位置符合要求,紧固螺母 Mg装上罩壳。6.5.1.9 机构正常工作后,应经常核对记忆控制位置是否变动,以便及时修正。2.5.2 调整起升高度限位器起升高度限位器(请见本说明书 4.6.1 款)的调整请见6-15 ,图6-16 。调整方法如下:1.1.1.1 调整在空

14、载下进行, 用手指分别压下微动开关( 1WK, 2WK) ,确认该两档起升限位微动开关是否正确。当压下与凸轮相对应的微动开关1WK时,上升工作档电源均被切断,起重吊钩只可下降不可上升。当压下与短凸轮相对应的微动开关2WK寸,快速上升工作档电源被切断,起重吊钩只可下降低速上升。1.1.1.2 将起重吊钩提升,使其顶部至小车底部垂直距离为 1.39 倍率2)或1米(倍率4),调动思2Z,使短凸轮2T动作至微动开关1KW 瞬时换接,拧紧螺母M5。1.1.1.3 以低速再次将起重吊钩提升, 使其顶部至小车底部垂直距离为1米(倍率2)或0.7米(倍率4),调动轴1Z使短凸轮1T动作至 微动开关1WK舜时

15、换接,拧紧螺母M51.1.1.4 验证两档高度限位和修正。1.1.1.5 当起重吊钩滑轮组倍率变换时,高度限位器应重新调整。2.5.3 调整回转限位器回转限位器(请见本说明书 4.6.2 款)的调整,请见图6-15,图6-16 。调整方法如下:2.5.3.1 将塔机回转至电源主电缆不打搅的位置。2.5.3.2 调整在空载下进行, 用手指分别压下微动开关( 2WK, 3WK) ,确认控制向左或向右转的这两个微动开关是否正确。这两个微动开关均对应长凸轮,分别控制左右两个方向的回转限位。2.5.3.3 向右回转540即一圈半,调动轴2Z (或3Z)使长凸轮 2T (或3T)动作至使微动开关2WK(或

16、3WK瞬时换接,拧紧螺母 M52.5.3.4 向左回转1080即三圈,调动轴3Z (或2Z),使长凸轮3T (或2T)动作至使微动开关3WK(或2WK瞬时换接,拧紧螺母 M52.5.3.5 验证左右回转限位或修正。2.5.4 调整变幅限位器变幅限位器 (请见 4.6.3 说明书款) 的调整, 请见图 6-15, 图 6-16 。 调整方法如下:2.5.4.1 调整在空载下进行, 用手指分别压下微动开关(1WK, 2WK,3WK, 4WK) ,确认该四档变幅限位微动开关是否正确。当压下与长凸轮相对应的微动开关 2WK寸,快速向前变幅的工作档 电源被切断,变幅小车只可以低速向前变幅。当压下与短凸轮

17、相对应的微动开关1WK寸,变幅小车向前变幅的工作档电源均被切断,变幅小车只可向后,不可向前。当压下与长凸轮相对应的微动开关 4WK寸,变幅小车向后变幅的工 作档电源均被切断,变幅小车只可向前,不可向后。2.5.4.2 向前变幅及减速和臂端极限位:将小车开到距臂尖缓冲器1.5米处,调整轴2Z使长凸轮2T动作至 使微动开关2WK舜时换接(调整时应同时使凸轮3T与2T重叠,以避免 在制动前了生减速干扰),并拧紧螺母M5,再将小车开至距臂端缓冲器 200mmt,按程序调整轴1Z使长凸轮1T动作至使微动开关1WK舜时换 接。拧紧螺母M5。2.5.4.3 向后变幅及减速和臂端极限位。调整方法同2.5.4.

18、2条,分别距臂根缓冲器1.5m和200m处进行3Z-3T-3WK; 4Z-4T-4WK) ,减速和臂根限位的调整。2.5.4.4 验证或修正2.5.5 调整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请见本说明书 4.6.5款)的调整,请见图6-19。调整方法如下:2.5.5.1 当起重吊钩为空载时,用螺丝刀分别压下行程开关2与行 程开关4,确认两行程开关是否正确。两行程开关动作时,其控制与信号请见下表:控制与信号力矩限制起升机构变幅机构联动台声光信号上升下降向前向后蜂鸣 器指示灯i指示灯2指示灯3指示灯4行程开关1可可可可无无无无无行程开关2不可可不可可响无无无无即:行程开关1为80%K定力矩限制开关,压

19、下该开关,联运台上蜂鸣报警。行程开关4为额定力矩限制开关,压下该开关,起升机构上升与变 幅机构向前的工作电源均被切断,起重吊钩只可下降,就幅小车只可向 后运行,且联动台上指示灯2闪亮显示。2.5.5.2 调整时吊钩采用四倍率和独立高度 40m以下,起吊重物稍 离地面,小车能够运行即可。2.5.5.3 50 米(45米)臂长时,小车运行至25米幅度处,起吊 重量为2290KG (45米臂长时起吊重量为 2442KG ,起吊重物离地塔机 平稳后,调整与行程开关2相对应的调整螺杆3,至使行程开关4瞬时 换接,拧紧相应的调整螺母2。2.5.5.4 两档起重力矩限制调整后,应在 13.72米至50米(臂

20、长45米时在14.48米至45米)内任选三个幅度值,每两相邻的幅度距离不小于14米,在每一幅度处的额定起重量(请参照本说明书2.2起重性能表),将小车向后退4-9米后起吊离地,然后将小车向前运行2-3验证力矩限制调整的正确性或予以修正,各档允许力矩限制偏差为额定 力矩的士 5%例:50米臂长,选择三个幅度值及相应的额定起重量与起吊幅度分别为:选择幅度(m)额定起重量(kg )起吊幅度(m113.7260008230245023345149036各幅度处的允许力矩限制偏差计算式为:80%定力矩限制允差:(1-额定起重量X报警时小车所在幅度/0.80 X额定起重量X选择幅度) 5%额定力矩限制允差

21、:(1-额定起重量X电源被切断后小车所在幅度 /1.05 X额定起重量X选择幅度) 5%2.5.6 调整起重量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请见本说明书 4.6.4款)的调整,请见图6-17,图 6-18。调整方法如下:2.5.6.1 当起重吊钩为空载时, 用小螺丝刀, 分别压下微动开关2、4、 6 共计三个微动开关,确认各档微动开关是否正确。即: 微动开关 2 为高速档重量限制开关, 压下该开关, 高速档上升与下降的工作电源均被切断,且联动台上批示灯 3 闪亮显示。微动开关4 为 90%最大额定起重量限制开关,压下该开关,联动台上蜂鸣报警。微动开关6 为最大额定超重量限制开关,压下该开关, 低速档上升

22、的工作电源被切断,起重吊钩只可以低速下降,其联动台上指示灯 2闪亮显示。2.5.6.2起吊幅度小于 13 米,起吊重量1.5 吨(倍率2)或三吨(倍率4)起吊重物离地0.5 米, 调整螺钉 1 至使微动开关2 瞬时换接, 拧紧螺钉上的紧固螺母。2.5.6.3 起吊幅度小于 13米, 起重量 2.7 吨(倍率 2) 或 5.4 吨(倍率 4) 。起吊重物离地0.5 米,调整螺钉3 至使微动开关4 瞬时换接,拧紧螺钉 3 上的紧固螺母。2.5.6.4 起吊幅度小于 13米,起重量3 吨(倍率 2)或 6 吨(倍率4) 。 起吊重物离地0.5 米, 调整螺钉 5 至使微动开关6 瞬时换接, 拧紧螺钉

23、 5 上的紧固螺母。2.5.6.5 各档重量限制调整后,均应吊 2-3 次检验或修正,各档允许重量限制偏差为起吊重量的5%。2.5.7 回转机构制动器调整回转机构制动器(请见本说明 4.3.2 款)的调整,请见图 6-20 。2.6 塔机的拆卸2.6.1 塔机的拆卸方法与安装方法基本相同, 只是工作程序与安装时相反,即后装的先拆,先装的后拆。注意:拆塔机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否则将会出现倒塔机事故! ! !具体步骤见 附 6 中“自升式塔机的拆卸程序” (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提供)2.6.2 塔机拆卸时风力应低于 4 级2.6.3 操作液压顶升机进行下降时, 应由操作人员将顶升架的爬爪(左右各一个

24、) 同时扳起, 防止因一边爬爪阻卡在塔身的踏步上使塔机上部倾斜,而发生意外事故。2.7 塔机附着式工作状态的安装与使用。2.7.1 当塔机的起升高度大于40m时(当基础节高出混凝土基础高 度为350mm寸,可安装塔身标准节为16节,当基础节高出混凝土基础 高度为1600mm寸,可安装塔身标准节为15节),必须采用附着装置在 规定的高度位置将塔身附着于建筑物上, 以保证塔身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6.7.2 塔身附着式最大起升高度为 140米,请见图 6-21 在不同起 升高度下附着架的个数,各次附着高度以及标准节的个数,请见下表:50m-140谑升高度附着安排高度(项附着架的个数各次附着图度(mm

25、由地面计标准节个数50 113320601332470233+152880233+273290233+30361001333+30+1540110333+30+2744120433+30+21+15481301433+30+27+2152140533+30+27+24+1556当塔机需采用附着式工况工作时,应参照图6-22预先确定塔机混凝土相对应建筑物的距离与方位,混凝土基础中心距建筑物的距离为 3.5m,顶升时应使起重臂和平衡臂的纵轴线方向与建筑物外墙平行。6.7.3 建筑物附着处强度:用户和安装单位安装附着式塔吊之前,应对建筑物附着点的位置和 附着点建筑物结构强度予以确定和计算,且施工进度

26、对附着点强度的影响也应予以充分考虑,建筑物附着点受力请见下表:建筑物附着点X1Y1X2Y2载荷KN58.3241.353.0177.0Y2X:6.7.4 附着架见图6-22附着架是由三根撑杆和一套环梁等组成,它主要是把塔机的塔身稳 固在建筑物的柱子上,起着附着作用。使用时环梁套在标准节上,三根撑杆中,其中两根撑杆端部有大耳 环与建筑物附着处较接,三根撑杆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附着架按塔机3.5 米设计, 撑杆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7.6 附着架的安装与使用见图 6-212.7.6.1 将环梁提升到附着点的位置包在塔身外, 然后用螺栓连接起来。2.7.6.2 吊装三根撑杆2.7.6.3 应用经纬仪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检查塔身的垂直度在全高上下不超过1%。,检查塔身垂直度时,应沿着起重臂的纵轴方向进行, 以消除塔机上部不平衡力矩对塔身垂直度的影响。 塔身垂直度的调整可通过微调三根附着撑杆的长度而获得,三根撑杆均可微调整。2.7.6.4 无论几次附着, 只有最上一个附着架必须用内撑杆将塔身的四根主弦杆牢固地顶紧,其它架处不用基因内撑杆。2.7.6.5 各附着撑杆与环梁框架以及建筑物上连接支座的铰接均应可靠;各处连接螺栓应紧固好;附着撑杆调整后,应紧固锁紧螺母,工作中应经常检查各处连接是否出现松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