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670440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大纲版地理总复习优化训练: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欢下载优化训练基础达标(2010河北邯郸模拟,45)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第2题,从解析:第1题,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是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是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它以水分为基础。答案:1.B 2.B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5题。n /ks 普汉电舟山草甸带就知而3针叶林带左旺型

2、跳工时阔混交林带巨声落IH搁IH林带3 .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4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 000 米 B.2 000 米 C.3 000 米 D.4 000 米5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解析:第3题,先判断南北半球,从阳坡上可以看出来。第 4题,通过简单的计算可得出答案。第5题要结合第3题的区域联系实际解答。答案:3.C 4.B 5.C据秘鲁地球物理研究所初步测定,当地时间2007年8月15日18时42分(北京

3、时间16日7时42分)秘鲁南部海域 15日发生里氏7.5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距离伊卡省上钦 查市140千米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为40千米。地震造成至少 135人死亡,1 300多人 受伤,财产损失严重。据此完成 68题。6 .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源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上B.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C.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D.图中B处震级比A处震级小7 .图中A、B、C、D四处地壳厚度可能最大的是()A.AB.BC.CD.D8 .有关图示地区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A处沿岸地区自然带与 B处不相同B.从D到B到C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经度地带性C.世界上与C处自然带相

4、同的自然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成因相同D. A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第6题,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 震源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上,且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第7题,南美洲西部分布着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为南美洲地势最高处, 日D位于巴西高原上,C位于亚马孙平原上。第 8题,图中A处沿岸地区为热带荒漠带,而 B 地区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带;C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在赤道低气压控制下形成;巴西高原东南部也有热带雨林气候,是由于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而多雨,加上巴西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的。答案:6.B 7.A 8.A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完成910题。玉走山100ZZ枚埸的被

5、E3农田加鞋 E3橘树灌出草皿 如油球刚林叩用煤柢林辰甫口卿叶桂 旺计叶林 叵3在山海地翠阿高重求泌高度ml5 50052用4 5004MX)3窜不3 0092 5002 000I 5009 .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 应为 ()A.落叶阔叶林B.热带雨林C.高山灌丛草甸D.常绿松林10 .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河谷地形闭塞,不易散热A.B. C.D.解析:第9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当地 自然带垂直分异的规律

6、判断,甲处植被应为常绿松林。第 1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玉龙 山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夏季风是西南季风, 其山麓植被为常绿松林。 干热气候的形成是因为 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河谷地形不易散热等。答案:9.D 10.B11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A 地所属自然带名称是。 E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气候类型是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条件:A处 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C处 条件好,但 资源不富裕,宜发展以为主的旱作农业; D E两处应充分利用有很大优势 的资源和 资源,发展畜牧业 和农业,生产优质的畜

7、产品和 等农产品。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判断自然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地地处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配合好,适宜水稻的生长;B地地处青藏高原,高峻的地势条件下,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C地地处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在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里光热条件比较 好,但水资源不足,适宜发展耐旱作物,如小麦、棉花等;D E两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形成了大面积草场和荒漠,这里光照充足,热量条件比较好,可大力发展畜牧业, 在水资源充足的地方可因地

8、制宜地发展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 温带季风气候(2)水热水稻光照、热量 水小麦、 棉花 光热草场灌溉长绒棉、葡萄能力提升读针叶林在不同地点分布高度表,完成1214题。地点分布地点海拔高度(米23.5 N, 121 E2 800 ,-3 60042 NI, 128 E1 100 ,-1 60044 NI, 88 E2 100 ,-4 10012 .地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3 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3 .造成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水分14 .造成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

9、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水分解析:解答本组题的关键是进行空间定位,根据经纬网和海拔高度可知,是台湾山脉, 是长白山地,是天山。长白山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两地存在南北热量差异。两地存在东西水分差异。答案:12.D 13.A14.D(2010山西大同模拟,1920)读下图,完成1516题。15.若渔场A处附近水域水温比往年异常升高,则可能出现(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B.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出现森林火灾C.秘鲁、智利等地出现干旱D.渔场A饵料丰富,渔业丰收16 .图中B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地形B.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10、地形C.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洋流D.垂直延伸,东西更替 洋流解析:第15题,渔场A处附近水域水温比往年异常升高,则表明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则可能出现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减少,西太平洋沿岸气候变干,秘鲁、智利等地出现洪涝, 秘鲁渔场收获减少等现象。第16题,B处自然带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无法向东部扩展,只能南北更替与延伸。答案:15.B 16.B(2010浙江宁波期末,1819)下图是“我国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成1718题。,读图,完叶林卅陶叶 炉史林 阡.热带斜 毓画-林 热带雨林性、54()坟节标航点皿J 04。600山顶雄林(m)1*74:落同阳口卜林落叶常展混交林 亚.热带活 绿阔

11、叶林热带雨林性 i常绿阔叶林昌带李雨林I OflOI 2fl()W017 .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A.B.C.D.18 .四个山地中,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多的主要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B.热量丰富C.纬度位置低D.降水量大解析:第17题,根据基带的植被和相同植被的分布高度,可以判断出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第18题,山地垂直植被类型的多少与所处的纬度和山脉的相对高度有很大关系,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多的原因主要是相对高度大。答案:17. D 18. A19.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青藏高原的形成对我国及全球气候

12、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假设没有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一高皿季风季风 一*熨季风图2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1)试写出图3中各个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内容,以完成此图。,。(2)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试简要说明地 理环境这一特征的主要内容。(3)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解析:以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答案:(1)改变海陆分布形势和亚欧大陆轮廓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黄土高原(2)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 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甚至全球环境状况的 改变。(3)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 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 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 气流从四周 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